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浙江GDP第一区”掉到第7,该怎么看待?

日期: 来源:浙江日报收集编辑:浙江日报

潮新闻 记者 张留 共享联盟·萧山 蔡卡特

本文共4914字,阅读大约需要15分钟,以下是核心观点——

1、从拼规模转入拼质量时代,县域经济体会面临阶段性问题,是经济发展的规律,在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存在。

2、“浙江GDP第一区”的更替只是一个缩影。如今,深圳取代了上海成为中国工业第一市,全省面积最小的滨江成为了杭州工业第一区,这些都验证了工业本质与逻辑,是用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创造更高的产出。各地必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

3、全球生产力布局正在重塑,GDP早已不是衡量经济发展质效的唯一标准,要抓住新一轮产业、科技、能源、交通变革的机遇,在细分领域代表中国站上全球最高水平。

萧山,曾经的“浙江GDP第一区”,不但失去了第一的光环,在浙江也掉到了第7、在杭州掉到了第4。

2022年,浙江区县市GDP排行前十强中,杭州占6席,宁波占3席,绍兴占1席,其中曾经的“浙江GDP第一区”萧山排名第7。

在杭州,余杭、上城、滨江位居前3,萧山位居第4,而排在第5、第6的拱墅、西湖,距离萧山也不过100亿之遥。

疑惑,诧异,理解……各种声音随之而来。

到底该如何看待萧山的滑位?

(一)阵痛?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性问题

先说一个总体判断——

萧山GDP位次的下降,有行政区划调整的原因,更多是因新一轮产业、科技、能源革命波澜兴起而来,是依赖生产要素投入、依赖规模效应的粗放型经济带来的阵痛。

这种阵痛,具有典型性和先发性,在全国一些地方也不同程度存在。而县域经济、都市经济发展,是个长期过程,也是项综合复杂的工程,所以这些问题更具有持续性,不会一朝一夕解决。反映在萧山经济体量和位次的变化上,从1995年成为开始,萧山一直是浙江GDP第一区,2018年被余杭超越,退居浙江第2;2019年被宁波鄞州超越,位居第3;2020年被宁波北仑和慈溪超越,位居第5;2021年被杭州上城、滨江超越,位居第7。

在经济发展从拼规模转入拼质量的时代,县域经济体面临的发展阶段性问题,既是经济发展的规律,也将是破茧成蝶、浴火重生的“样本”。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新型工业化”。今年萧山开春第一会聚焦高质量发展时,就提到了“新型工业化”。萧山区委主要负责人说:“我们必须改变过去单纯依靠要素投入、规模扩张支撑发展的方式,走以平台带动发展、产业联动发展、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子,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不久前,位于萧山的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升格,这让萧山第一次有了“省级支持、市级统筹”的产业大平台。从临空经济示范区的升格中,我们试图找寻新型工业化的萧山之路,以及萧山在高质量发展中破解阶段性问题的答案。

(二)易主?避无可避的工业本质与逻辑

谁是杭州工业第一区?

如果按工业总产值,是钱塘。

如果按规上工业增加值,是滨江。

而滨江,作为杭州和浙江最小的县级行政区,之所以拿下工业第一区,就是因为一骑绝尘的工业增加值。

工业增加值,是最有含金量的经济指标,它扣除了原材料、能源等中间投入,更能看出一个地方真正的工业实力,直接可以算进GDP。这些年,滨江的高新技术产业领跑杭州,规上工业亩均增加值更是达到了1851.11万元,位列浙江全省第一。正因为如此,面积排名全省90的滨江,GDP位居浙江第6。

谁又是中国工业第一市?

是深圳。2022年,深圳工业增加值达1.13万亿,首次成为全国第一,跻身工业第一大市。深圳工业的快速上扬,重要原因就是高新技术产业、新能源等产业的崛起,有人说,一个比亚迪,就足以说明一切,一年卖了180多万新能源车,超过特斯拉夺全球第一。受此拉动,深圳规上汽车制造业增加值狂增104.5%,堪称稳工业的最大贡献者。

从杭州工业第一区,到中国工业第一市的易主,都验证了工业的本质与逻辑,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资本增值。谁能用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创造更高的产出,谁就是工业的“王者”,这个经济规律避无可避。

在经济发展拼规模时代,萧山就是“王者”。

——早期,依靠“村村冒烟、镇镇点火”的摊大饼模式,萧山各行各业涌现了一批敢想敢干的改革先锋,发出了以民营企业为重要依靠振兴实体经济,构建以民营经济为主的工业产业体系的先声。

——进入新世纪,萧山又抢抓中国加入WTO的历史性战略机遇,闯出了一条外向型特色明显的工贸一体化发展之路,纺织、服饰、机电、家具、化纤原料等“大进大出”的国际商贸,促进了萧山化纤纺织和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受“两链风险”波及,萧山部分民营企业特别是外向型企业,受到较大冲击。面对严峻形势,萧山“脱下湿棉袄、穿上冲锋衣”,从以小五金、小配件等技术要求低的“轻小加”,快速转向以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高精尖”,民营经济领军企业开始向更广领域更高要求的行业谋求突破,拓展出新的发展空间。

在这期间,萧山一直享受了规模工业的时代红利,最早在浙江实现工业冲千亿,雄踞全国区县市之首,在浙江第一个闯入县级行政区综合实力百强,长期占据了“浙江GDP第一区”的宝座。那时的萧山,占杭州工业总量三分之一以上,是杭州工业的最大贡献者,直到近些年,因产业科技革命,被后来者超越。

从一马当先,到渐渐失速,到奋起直追,萧山工业的发展逻辑之变,其实就是萧山在一次次打破现实的囚笼、冲破思想的藩篱,民间和官方都有共识。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吕淼,曾如此评价萧山GDP位次的变化:“大都市区时代,县域经济体高质量发展要有更大的格局,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势中,重新找准自己的定位、界定自己的角色,向都市区经济转型。”

而萧山区委主要负责人则在今年部署高质量发展时说:“地方要调整产业结构、转换发展动能,企业要增加投入、谋求转型,一定会来阵痛,但因循守旧不是出路,走老路只会越走越窄,甚至走进死胡同,要登高望远,不因一时一事之难而畏缩不前,只要方向对路,就一定能走向成功。

这些年,许多从拼规模时代崛起的萧山企业,带头向拼质量转型。万向、恒逸、传化、荣盛等龙头企业,布局海外资源,将自身的产能、技术、资金转化为创新发展中的新优势。

而萧山也紧随发展重心,在“一带一路”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等改革浪潮中抓住机遇,在结构加快调整、企业加快转型上,向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环节进军

升格后的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就是萧山改变要素投入、规模扩张这个路径依赖的最新一跃。

杭州对临空区域有“最硬核”的期待,要围绕打造战略高地、开放高地、创新高地、产业高地的总体要求,着力把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打造成为全球资源配置的战略枢纽、探索制度型开放的示范高地、国际协同创新的重要节点、产业创新发展的新动力源,全力建设“港产城”深度融合的现代都市区。

萧山对临空区域有“最精准”的谋划,要围绕航空服务、数字贸易、会展商务、智能制造、生命健康五大产业,瞄准细分赛道、注重创新驱动,着力培育具有临空辨识度、产业引领性、市场竞争力的千亿级、百亿级重大产业集群。

在市区两级“联手”之下,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今年已经启动了超10000亩大征迁,并重点招引“链主”“链核”“链源”企业和总部企业,全年力争招引亿元以上项目40个,其中50亿元以上、100亿元以上项目各1个。百亿项目一旦落地,将是萧山新的突破。

(三)反超?抓住杭州重塑生产力布局的机会

对照中国GDP十强城市榜单,北京、成都、武汉、杭州、南京都没有进入中国工业大市前10名。

而对照中国工业大市前10名榜单,则出现了泉州、无锡等三四线或弱二线城市。

这个有意思的对比,呈现出工业生产力,并不完全与城市能级相匹配。

实际上,如果眼光看向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所在城市的分布,则出现了更多三四线城市,如南通、淄博、潍坊等等。这些城市虽然并不是处在城市金字塔的头部,却依靠在某个细分领域的长期深耕和钻研精进,代表了中国乃至全球制造业的最高水准。

达到顶尖水准,这些大大小小的城市,都有一个共同点:将“制造强市”列为发展目标。

向“制造强市”挺进,杭州也发起了一轮生产力布局重塑。  

西翼,以城西科创大走廊主体,打造“面向世界、引领未来、服务全国、带动全省”的全球创新策源地,向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进军,向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第一方阵挺进。

东翼,以城东智造大走廊为牵引,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提升制造业水平、增强产业竞争能力,铸就实体经济铁柱钢梁。

东西并进,杭州要推动优势资源向两条大走廊集聚。

而临空经济示范区,就是萧山抓住这一轮重塑生产力布局机会的“重头戏”。

按照杭州部署,临空要以“点”的突破引领“廊”的提升,让萧山加强与滨江、钱塘、临平以及绍兴、宁波等周边地区的协同合作。如对接滨江可以做好“对外开放、产业集聚、协同发展”的大文章,实现自贸制度大创新、口岸功能大跃升,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强化产业一体化发展,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产业共兴。

在萧山的战略设计中,临空不是孤立的单体。

早在去年,萧山发起“兵团会战”,将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临空经济示范区、钱江世纪城、湘湖四大平台划为八大“兵团”,串点成线、线点结合,发挥平台主体的特长优势,形成平台带动全域的整体优势

萧山区委主要负责人解释:“过去,摊大饼发展模式带有县域经济的痕迹,最大特点就是自下而上、资源分散;现在,要采用精细、精准、落细、落实的‘蒸小笼’模式,真正把资源要素向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区域和企业集聚。”

这是萧山版的“东西并进、南北互动”,是萧山版的生产力布局重塑——

西翼的湘湖·萧滨合作区,依托“中国视谷”,要塑造国家经济新地标,成为新时代中国工业的新形象。这一平台将带动河上、戴村、义桥等南片板块的崛起。预计到2025年,“中国视谷”核心产业规模可达到4000亿元。

中段的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钱江世纪城、江南科技城,是萧山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既有国家级开发区,也有杭州城市新中心,更有科研平台集聚区的“新贵”。

如江南科技城,不仅有“三架科技马车”: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研究院和湘湖实验室,还有“两个动力引擎”,万向创新聚能城和传化科技城,它将成为杭州城东智造大走廊以“科技创新+智能制造”为标识的核心区,五年内冲刺实现工业产值1000亿元、服务业营收1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1000亿元“三个千亿”目标。

东翼的临空经济示范区,则要强化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地位,建设服务新发展格局的开放新高地,引领带动城东智造大走廊提升,2027年GDP要达到1000亿元。

这是真正的新型工业化的萧山之路。

(四)标杆?萧山的对标对象是20年前的自己

最近,很多浙江的区县市,涌向了广东广州、深圳等地考察,大家好像都想给自己找一个对标对象。

有人说,萧山的对标对象,就是20年前的自己。

在笔者看来,这句话的本意,并不是萧山一定非要回到“浙江GDP第一区”的位置,毕竟,绝大部分百姓不会天天盯着GDP增长了多少,绝大部分企业也不会天天盯着GDP,而且,在拼质量的时代,GDP早已不是衡量经济发展质效的唯一标准。

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萧山要像20年前在浙江第一个工业冲千亿那样,要明白困难绕不开也躲不过,只有发扬“四千精神”、继续创新求变,才能突破发展瓶颈、勇敢创出新路,才能始终如一推动民营经济做大做强,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

最近,萧山启动了“提振精气神、奋勇争一流”干部作风大整顿专项行动,明确了“坚决打好经济翻身仗,全力保障亚运攻坚仗,加快走好共同富裕路”这三件大事。

活动中,萧山采取集中轮训的形式,开展思想理论大学习、对标找差大讨论,连日来已有1170名机关干部,分批放下繁冗公务,走进课堂,给精神“充电”,给能力“加油”。

萧山人,持续热情拥抱大胆实践、攀高走强的时代。

(五)机场的城市

再说回临空经济示范区。

杭州在临空区域启动超10000亩大征迁之后,机场的城市,要来真的了。

机场的城市,在国际上并不少见,而在国内成功案例并不多见。

临空新城,具备无限可能,将让空港地区从“城市的机场”到“机场的城市”蜕变,一系列工程、项目,也将让临空效应通山达海,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共生,充分绽放国际化现代航空都市的独特魅力。

机场的城市如何造?我们将在《杭州临空的千亿之跃》系列的最后一篇与您一起探讨。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 王成国辞去浙江省副省长职务

  • 潮新闻 记者 蒋欣如3月31日上午,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经审议表决,决定接受王成国辞去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职务。“转载请注明出处”
  • 两份权威排名刚刚发布,浙江高校表现如何?

  • 潮新闻 记者 纪驭亚 姜晓蓉这两天,教育界很热闹。29号下午,2023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中国学科评级正式揭晓。30日上午,高等教育专业评价机构软科正式发布“2023软科中国大学排名”
  • 涌金楼丨浙江组团去江西湖南调研 竟是为了吃

  • 潮新闻 记者 全琳珉继政府组团出国抢订单之后,浙江又出惊人之举——组团跑到江西湖南吃米粉、喝奶茶!这是近日涌金君在浙江省商务厅采访时,得知的惊天大瓜。不过别误会了,这不是

热门文章

  • “复活”半年后 京东拍拍二手杀入公益事业

  • 京东拍拍二手“复活”半年后,杀入公益事业,试图让企业捐的赠品、家庭闲置品变成实实在在的“爱心”。 把“闲置品”变爱心 6月12日,“益心一益·守护梦想每一步”2018年四

最新文章

  • “浙江GDP第一区”掉到第7,该怎么看待?

  • 潮新闻 记者 张留 共享联盟·萧山 蔡卡特本文共4914字,阅读大约需要15分钟,以下是核心观点——1、从拼规模转入拼质量时代,县域经济体会面临阶段性问题,是经济发展的规律,在一些
  • 玉门:多措并举铺展春耕生产新画卷

  • 沃野复苏,不负农事。立春过后,玉门市清泉乡多措并举按下春耕备耕“加速键”,拉开备战春耕的序幕,翻耕破土、铺膜保墒……一幅幅“春耕图”徐徐展开。 守护群众“粮袋子”清泉乡
  • 李秋平,省人大代表资格终止

  • 3月31日,江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第3号公告,李秋平的江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资格终止。此前,这名安远县县长因涉嫌猥亵他人被停职,官网简历已被撤下,并辞去市人
  • 鹿城七都:垃圾分类新时尚 助力旧村换新貌

  • 为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倡导广大农民积极践行绿色环保文明生活方式。近日,温州市鹿城区七都街道在上沙村开展一场“绿色新时尚 文明新农村”垃圾分类培训会议。据悉,七都街道
  • 我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四号04星

  • 2023年3月31日14时27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四号04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卫星主要用于国土普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