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解锁:解读12月政治局会议

日期: 来源:政事堂Plus2019收集编辑:顾子明

这是一篇付费文章的解锁。

距离12月7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已经过去了三个月,解读会议的文章也过去了三个月。

除“最困难的阶段已过去”,“国家全力刺激消费”,以及“防疫政治高度彻底取消”等之外,资本市场方向的建议,1、外海资本重新流入,2、利好中概股(但不超过2020年),3、A股先利好高端消费(白酒),后利好央企板块(中字头),4、中美竞争概念(科技创新)熄火。截止两会结束与4月政治局会议之前,均已先后兑现。

接下来还需要全年验证的,分别是:

1、2023年全球经济金融风险的加剧,

2、2023中国经济形态转向主动出击,

3、2023年GDP超过预期(5%),

4、2023年沪指(人造牛)跑赢西方发达国家。

这两天写不了文章与回复,将过去的一些很重要并有指导性的付费阅读解锁,奉献给各位读者,希望为大家对应2023的全球金融风险以及打赢卫国战争的第三阶段,有一定的帮助。

以下是12月文章原文:



据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6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3年经济工作。

12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昨天召开了,本次会议将为明年的经济工作定调,也会为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指导。

每次的12月会议,都会对未来一年的经济与市场造成深远的影响,直接决定了当年资本市场的走势,如19年的科创,20年的小阳春,21年上半年的消费和下半年的中字头央企。

本次会议,作为二十大召开后的第一次经济会议,更是释放出了大量的信息,甚至诸多颠覆性的变化,需要大家重新调整过去五年的认知。

按照惯例,今天政事堂与大家分享一下本次政治局会议中释放出来的重磅信息,从细节中找到变化,希望对大家2023年的投资提供一些辅助的建议。


第一,看总体目标要求,相比于过去五年出现了颠覆性的变化。

1.1 供给侧改革主线降调,扩大内需增调,消费需求将崛起。

2018-2022年,过去五年政治局文件改革的主线,一直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2023年,调整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

政事堂认为,这标志着自L型经济提出以来,主导的供给侧改革开始落下帷幕,中国经济开始走向扩大需求。

1.2 创新降调,科创企业融资难度将提升。

2020年的提法是“提升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2021年的提法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2022年进一步加强为“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每年都在不断的加码。

2023年,“创新”一词从总目标中移走。

2019年6月科创板开板,2021年9月,北交所成立。

政事堂认为,这标志着“硬核”科技股的高溢价时代正在远去。

1.3 重提大力提振市场信心,人造牛市将出现。

自19大召开以来,中国只有2019年被提出“提振市场信心”。

2023年,本次提出了“大力提振市场信心”。

2019年一季度,上证指数从2440的低点一路升至3288点的阶段性高点,出现了人造牛市,当年A股扬眉吐气,领涨全球。

政事堂判断,2023年,中国会制造一场人造牛市。(相比于全球资本市场)

PS:而这也将导致全球资本流入。

1.4 首提经济运行要好转,GDP增速将超预期。

自中美贸易战开打以来,从2019到2022年,进行运行的提法都是“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其中新冠疫情爆发的第二年,还在前面加上了“努力”二字。

2023年,首次提出了“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并附加“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政事堂判断,中国23年GDP将超市场预期。

1.5 六稳六保调整为三稳,中国经济将面临幸福的通胀压力。

自18年中美贸易战爆发后,对2019年提出了“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自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对2021年提出了“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2023年,“六稳六保”同时被挪出总目标,调整为“三稳”,即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

随着六保成为过去式,“卫国战争”中最艰苦的相持阶段,我们已经渡过去了。

政事堂判断:自19大以来的供给侧改革与科技驱动降温,随着美国在G20上的让步,中国也将降低科技方向的对抗,开始转向刺激国内经济和消费。

待到美国加息到了力竭之际,中国将接过疫情两年半以来美国的接力棒,成为全球(消费)经济的新引擎。


二、执行方案,相比于过去五年的谨小慎微和本土内循环防御策略,转向大开大阖的国际进取策略。

政事堂将不同年份的会议文件内容进行逐条对比,会更直观的显示。

2.1国家财政与货币政策将更加有力。

财政与货币政策是自2022年开始在政治局会议中提出。

2022版: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2023版: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

政事堂认为,相比于2022年,明年的财政与货币政策,都将大幅增强。

2.2 国内需求和投资将更加着力。

需求与投资是自2021年开始在政治局会议中提出。

2021版:要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

2022版: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微观政策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2023版: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

政事堂认为,在消费领域,中国或将重复2021年消费与投资并举之路,并扭转2022年依靠民营经济提供市场活力,将在2023年以国有经济冲锋带头。

这意味着,高端消费和央企板块都有着巨大的机会。

政事堂按:2021年,提出注重需求侧改革后,上半年以茅台为代表的消费股创下历史记录,下半年,国有中字头主旋律企业开启一路狂飙。(按:当年政治局会议与随后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略有差异)

2.3 对开放与外资政策更加友好

开放从改革开放中单独拿出,始于2019年。

2019版:扩大高水平开放

2020版:善于把外部压力转化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强大动力

2021版: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2022版: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2023版: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

自18年特朗普挑起贸易战之后,中国在19年加大了对外开放的力度,并在20年将其提升至近年来的最高,但是在21年跌入谷底,并在22年逐步从谷底爬出。

政事堂认为,这标志着2023年,中国将以更大的力度对外开放,并更大的力度吸引外资,外资也将会拥有更高的地位,这也将稳定部分中概股的长期外资股东,有利于股价。(但不可能高于2020年)

2.4 科技政策,降低与美国的冲突,重建国际产业供应链。

自19年特朗普挑起科技战,中国开启了科技独立路线,将科技写入政治局文件,并逐年增强语气,提出了国内市场和循环。

2020版:提升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

2021版: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2022版:科技政策要加快落地,继续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2023版: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政事堂认为,中美之间的科技斗争将大幅降低,部分产业链和估计产业循环将迎来重建,带来巨大的利好。但是中美竞争概念将面临熄火的压力,产业只会被单纯打压,并不会上升为民族意识。

2.5 底线与风险,从防范疫情转向全球经济。

2020版: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2021版:要抓好各种存量风险化解和增量风险防范。

2022版:社会政策要兜住民生底线

2023版:要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政事堂认为,在中央看来,2021年变幻莫测的疫情,以及2022年疫情对民生的冲击,都不再被视为威胁,这既标志着中国的防疫政策将大幅调整,也意味着国家判断2023年全球经济金融风险的加剧,甚至可能影响到中国经济。

简而言之,中央对明年的判断就是:

“国外比较乱套,成天勾心斗角,今儿个内阁下台,明儿个首相被炒,闹完金融危机,又要弹劾领导。纵观世界风云,风景这边独好。”


三、防疫被要求为经济服务,并取消其政治高度。

3.1防疫与经济方面,要求对防控措施进行优化。

2021版: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2022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2023版: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优化疫情防控措施。

3.2 防疫的政治高度,被彻底取消。

2021版:要毫不放松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工作,确保疫情不出现规模性输入和反弹。

2022版: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科学精准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2023版:无内容。

(按:2022年7月政治局会议时,还在提政治账)

这标志着防疫不再被拔高,在经济工作中的权重大幅降低。


四、最关键的,也是意识形态层面,本轮政治局会议释放出,中国新一轮的市场经济发展模式,正在酝酿出台。

这仿佛回到了90年代,多年来,以“不敢”为主题的会议,首次大规模的提出“敢”字:要坚持真抓实干,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

我们的经济形态,也从防御转向了主动出击。

过去,我们在供给侧改革和L型经济下蛰伏7年,如今,中国进入“卫国战争”第三阶段,终于要吹起反攻的号角了。

相关阅读

  • 全国应急管理新闻宣传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 3月15日,全国应急管理新闻宣传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大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决策部署,总结2022年应急管理新闻宣传工作,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任务,部署2023年新闻
  • 知名软件宣布:这一免费功能取消

  • 近日,腾讯会议发布调整说明称,4月4日起逐步取消免费用户“300人不限时会议”的使用权限,单场会议最高人数和时长调整为100人、60分钟。同时,个人用户的会员价格也从此前的30元/
  • 江苏疾控紧急提醒!

  • 中国疾控中心流感监测显示,近期我国多地出现流感活动水平上升,在流行的流感病毒中,甲型流感病毒占绝对优势。什么是甲流?流感和普通感冒有什么不同?得了流感应该如何治疗?如何科学
  • 腾讯这一免费功能,取消!很多人在用

  • 近日,腾讯会议发布调整说明称,4月4日起逐步取消免费用户“300人不限时会议”的使用权限,单场会议最高人数和时长调整为100人、60分钟。同时,个人用户的会员价格也从此前的30元/
  • 医院已有值得警惕的情况出现!

  • 如今,疫情对医院带来的影响正在淡化,各项工作正回归到正常的轨道上来。而三年来医院上上下下紧绷的疫情防控那条弦,也终于可以松一松。疫情三年来,医院谢绝探视、限定陪护,要求医
  • 免费功能取消!官方宣布→

  • 3月14日,腾讯会议官方发布公告称,将从2023年4月4日起调整免费版和会员版的多项服务功能,涉及会议规模、时长和会员价格等方面。其中,腾讯会议免费用户“300人不限时会议”使用权

热门文章

  • “复活”半年后 京东拍拍二手杀入公益事业

  • 京东拍拍二手“复活”半年后,杀入公益事业,试图让企业捐的赠品、家庭闲置品变成实实在在的“爱心”。 把“闲置品”变爱心 6月12日,“益心一益·守护梦想每一步”2018年四

最新文章

  • 江苏确定192个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调剂品种

  • 本公众号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官方微信,如果您还未关注,请点击上方蓝色“中国中医”进行关注内容来源:中国中医药报作者:倪杰近日,江苏省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和药品监督管理局
  • 解锁:解读12月政治局会议

  • 这是一篇付费文章的解锁。距离12月7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已经过去了三个月,解读会议的文章也过去了三个月。除“最困难的阶段已过去”,“国家全力刺激消费”,以及“防疫政治高度
  • 刚刚!2023年国考笔试合格分数线公布!

  •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3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笔试成绩和合格分数线公布,考生可于即日起登录“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3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专题网站”(http://bm.scs.gov.cn/k
  • 我天,什么情况??亚马逊开始直接显示销量了

  • 疯了今天看到亚马逊居然,可以直接显示产品的销量了,注意:不是用插件,是亚马逊主动开放销量查询的如下图:看不清楚?来,我们放大900+ bought in past month!据介绍,目前还未对所有的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