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西藏樟木口岸正式恢复双向货通

日期: 来源:光明日报收集编辑:杜倩 尕玛多吉等

5月1日,西藏樟木口岸恢复双向货通启动仪式在樟木口岸国门联检楼前举行。随着“西藏自治区樟木口岸正式恢复双向货通”口令下达,3辆满载进口货物的尼方货车驶过友谊桥开展入境通关作业,标志着樟木口岸正式恢复双向货通!



近年来,樟木口岸以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面向南亚大通道建设、服从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大局、深化中尼经贸合作等为出发点,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优化通关流程、创新通关模式、细化防疫措施、提升管理服务水平等方式不断提升樟木口岸通关能力,为樟木口岸恢复双向货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日喀则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彭一浩出席仪式并表示,樟木口岸恢复双向货通,不仅为日喀则市促进外贸产业发展,繁荣边境经济,巩固固边兴边富民行动成效提供了重要抓手,更为西藏面向南亚开放重要通道建设工作走深走实、全区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重要支撑。樟木口岸双向货通的恢复也只是樟木口岸恢复工作的一小步,希望聂拉木县县委、县政府、全市口岸、外事、卫健、海关、边检等部门继续团结一心、埋头苦干,坚定不移推进樟木口岸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樟木边境贸易更加繁荣、开放之路更加广阔、口岸经济更加兴旺,力争早日重现昔日繁荣的珠峰脚下明珠,为日喀则市、乃至西藏高质量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尼两国面向发展和繁荣的世代友好的战略伙伴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据悉,樟木口岸作为中国和尼泊尔之间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是中国通向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口岸之一,在促进中尼睦邻友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19年5月29日,为深化对外开放、促进中尼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西藏自治区的重要决策部署,樟木口岸恢复货运通道功能,恢复通道功能以来截至2023年4月28日,出口货重约16.79万吨,货值约29.61亿元人民币。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杜倩 尕玛多吉 见习记者石永程)



来源: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杜倩 尕玛多吉 见习记者石永程
责编:张永群
编辑:吴亚琦 王远方

相关阅读

  • 车流量大!这些高速公路收费站入口关闭!

  • 截至4月29日12:00,受假期出行影响,江苏苏南、苏中路网大部分路段车流量较大,局部路段有阶段性车多缓行情况,路网总体运行平稳有序。
    一、缓行路段
    由南往北方向:南京八卦洲大桥,
  • “五一”我在岗 守护“不打烊”

  • 记者 张晓鹏 通讯员 王培锋 王雷“五一”节日期间,山东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青岛边检站加强对口岸码头和限定区域的巡逻管控,执勤民警坚守岗位、履职尽责,扎实做好各项出入境边防
  • 成都边检全力保障口岸通关顺畅

  • 近日,首架国际航班顺利抵达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标志着成都正式成为全国第三个拥有两个对外开放航空口岸的城市。为此,四川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成都边检站科学制定“一市两场、一站

热门文章

  • “复活”半年后 京东拍拍二手杀入公益事业

  • 京东拍拍二手“复活”半年后,杀入公益事业,试图让企业捐的赠品、家庭闲置品变成实实在在的“爱心”。 把“闲置品”变爱心 6月12日,“益心一益·守护梦想每一步”2018年四
  • 美国对华2000亿关税清单,到底影响有多大?

  • 1 今天A股大跌,上证最大跌幅超过2%。直接导火索是美国证实计划对华2000亿美元产品加征25%关税。 听起来,2000亿美元数目巨大,我们来算笔账。 2000亿美元,按现在人民币汇率

最新文章

  • 西藏樟木口岸正式恢复双向货通

  • 5月1日,西藏樟木口岸恢复双向货通启动仪式在樟木口岸国门联检楼前举行。随着“西藏自治区樟木口岸正式恢复双向货通”口令下达,3辆满载进口货物的尼方货车驶过友谊桥开展入境
  • 智能客服不智能?这锅不该技术来背

  • 文|王远方当前,在电商物流退换货、机票退改签、手机改套餐等消费场景中,智能客服的身影已随处可见。但是,对于智能客服的使用体验,用户往往抱怨较多。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当智能客
  • “民酒之王”牛栏山卖不动了吗?

  • ▲ 在2022年业绩下滑前,中国仅有7家百亿体量的白酒上市公司,牛栏山是唯一一家以低端大单品驱动发展的企业。(南方周末记者 梅岭/图)全文共3714字,阅读大约需要8分钟2022年年报,顺
  • 写作营 | 绝大多数人不是天才,但也可以当作家

  • 4月读书月,南周书院邀请了多位知名作家做客直播间,与大家共读好书。在刚刚过去的一周里,虚构课讲师徐则臣与田耳在两场直播中不仅领读了自己的作品,还分享了“如何训练小说家的
  • 情感虐待也会让孩子变傻

  • ▲ (视觉中国/图)全文共2209字,阅读大约需要5分钟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在孩子3岁起就进行严苛养育,到9岁时这些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可能性是同龄人的1.5倍。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