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文件至少撬动4000亿元!三个问题读懂机会在哪

来源:经济日报

前脚,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刚发布一系列鼓励消费政策;

后脚,促投资的政策也来了!

在经济增速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投资、消费纷纷发力。

6月10日,中办、国办(请注意这个力度)联合发布《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目的很明确,就是促投资。

有人一听到投资,就想到“放水”,就想到“大水漫灌”……但实际上,这次真的不一样。

问题一、专项债作资本金是不是基建版“首付贷”?

不是放水,杠杆会有度,发债会谨慎

《通知》最大的亮点是,部分重大项目专项债可作为项目资本金。

翻译一下,重大项目启动之前,一般要有一定数量的启动资金,能有效防止工程烂尾、工资拖欠、质量不佳等问题。现在呢,一些重大项目可以将部分债务类资金作为启动资金。借钱作资本金,减少了资金占用,有利于项目快速启动、推进。

但是也有网友担心,将部分专项债券资金作为一定比例的项目资本,会导致层层放大杠杆。还要网友直接说,这就是基建版的“首付贷”吗?

先别着急,仔细看看《通知》。

为了有效控制杠杆率,《通知》虽然允许将部分专项债券资金作为一定比例的项目资本金,但是也特别强调,不得超越项目收益实际水平过度融资。

此外,《通知》还要求地方政府按照一一对应原则,将专项债券资金严格落实到实体政府投资项目,不得将专项债券作为政府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各类股权基金的资金来源,不得通过设立壳公司、多级子公司等中间环节注资,避免层层嵌套、层层放大杠杆。

总之就是,杠杆要有度,发债须谨慎。

问题二、专项债用途扩大,债务风险不管啦?

别多想了,风险管控目标不变

允许专项债作为项目资本金的消息一出,有不少人猜测债务风险管控将放松。

真相只有一个:

那就是,债务风险管控目标不变,标准不变。

这从财政部、发改委等六部委相关负责人的答记者问中可以见出——

《通知》从合理明确融资标准、严格项目资本金条件、确保落实偿债责任、保障项目融资与偿债能力相匹配、强化跟踪评估监督等五个方面,构建风险防控体系,在用改革的办法“开大前门”的同时,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通知》还允许融资平台公司在不扩大建设规模和防范风险的前提下与金融机构协商继续融资。

“《通知》既着力促进增加投资、稳定需求,又坚持防控风险,这是一条重要底线。比如,对融资平台公司的继续融资,要求必须在严格依法解除违法违规担保关系基础上,这就体现了防风险的要求。”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院长乔宝云说。

问题三、能带动多大投资?

至少撬动数千亿元投资,甚至更多

对于《通知》,大家最关心的是,这将带来多少真金白银?哪些领域受益最大?

中信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褚建芳认为,伴随文件落地,后续对轨道交通、收费公路的专项债发行将有加速,整体规模或有提升。因此,尽管其对应的发行债券总金额并不高且占比并不特别显著,但由于项目资本金最低可降至20%,其对应撬动信贷类债务资金规模依然可观,或有4000亿元左右。

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认为,按照年内剩余专项债可增加资本金1000亿元至2000亿元,杠杆4-7倍计算,乐观估计最终或可撬动新增基建投资0.4万亿元至1.4万亿元。

业内专家还表示,这能带来多少新增投资,现在不好精确评估,这需要一个过程,制约口径也很多,但新政无疑将有力增加有效投资。

另外,这些领域受益最大——主要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铁路、国家高速公路和支持推进国家重大战略的地方高速公路、供电、供气项目。

来源:经济日报微信公众号(ID:jjrbwx)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