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能源和农业合作一路狂飙,笑看美国迎来破产潮

我国和俄罗斯不仅在能源项目上一拍即合,在农产品等消费品的合作也在快速扩大,中俄贸易额一片欣欣向荣。然而与此同时,美国的能源企业和农场的日子并不好过,甚至迎来了破产潮。

» 中俄农业合作,坐看美国农业内爆

俄罗斯虽然气温不高,但国土面积足够大。2015年俄罗斯开始在农业上发力,到2016年就成为了全球第一大小麦出口国。

除了小麦,俄罗斯其他农产品的出口也一路高歌猛进,近几年俄罗斯农业出口成为仅次于能源出口的第二大支柱产业。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俄在包括大豆在内的农产品中国从俄进口增长超过12%,已经刷新纪录。

以大豆为例,2018年我国自俄罗斯的大豆进口增长了一倍达100万吨,这其中就有我国企业在俄罗斯投资种植的大豆首次运回国内。而俄罗斯表示愿意向中国企业提供土地用于农业项目,最高可达100万公顷。

在这一点上,中俄两国耐力比美国强很多——美国农场负债累累,债务水平已经接近20世纪80年代美国农业崩盘之前的水平。

由于近几年谷物价格一路下跌,美国农场收入从2013年的水平腰斩,贷款飙升到了4270亿美元、债务收入比达到了16年高点。而由于丢失了中国大客户,今年1~3月美国农场破产申请数达到7年以来最高,北达科他州和阿肯色州的农场破产量甚至增加了96%。

实际上,美国农业部最清楚不过了。美国农业部下属的农业服务局,对至少被2家银行拒贷的农场提供贷款,因此一般被认为是美国农场最后的救命稻草,而其贷款人数在过去5年提高了25%,特朗普提供的160亿美元补贴只是杯水车薪。

» 北极航线运来天然气

而在能源项目上,中俄正在北极航线开始合作。据俄媒报道,中远船运和俄罗斯航运公司PAO Sovcomflot计划建立合资公司,用破冰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将俄罗斯的亚马尔天然气运往亚太和北欧客户。

亚马尔项目是俄罗斯诺瓦泰克、法国道达尔与中石油的合资项目,在西伯利亚西部的亚马尔半岛,是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项目之一、总液化规模为每年1600万吨。

去年我国进口了5700万吨液化天然气,而今年即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天然气进口国。业内人士预计,仅亚马尔项目就能为我国每年稳定提供400万吨液化天然气。实际上,美国是仅次于卡塔尔和俄罗斯的第三大液化天然气生产国,美国能源企业非常希望能够将天然气出口到我国。

» 北极航线直达欧洲

中俄原油贸易自2015年开始已经开始以人民币结算,中俄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比例也在日益提高。而中俄之间的能源和农业合作,与美元靠能源和粮食贸易全球化的模式很类似。

实际上,俄罗斯已经在在着手淘汰美元。2017年6月以来,美元在其外汇储备的份额大幅萎缩,叠加美元汇率波动因素,曾占46.1%的美元一度跌至21.9%;而人民币储备,则从0.1%直线提高到14.7%。

据测算,俄罗斯央行持有了全球人民币储备的四分之一,而这只是中俄之间金融合作的缩影:截至2018年年底,银联已经在俄罗斯发行了大约200万张银行卡,俄罗斯储蓄银行也在致力于增加人民币贷款的发放量。

除此以外,北极航线也是中国商品直达欧洲的快速通道。从上海港向荷兰鹿特丹港发船,走传统航线需要22~29天,但是走俄罗斯沿海的东北航道只需要15天;从上海向伦敦发一艘船,传统航线长达1.3万海里,而走北极的西北航线则只有9000海里。

无论是航程、还是时间,北极航道都比现有航道有极大的优势。而由于气候变暖,现在每年7-11月都可通航,大力开发北极航线将大有可为。

毕竟,经济全球化和跨国经济合作是双方一起努力降成本、提效率,而不能向美国那样开倒车。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