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发电央企高质量发展—— 浅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指导意义

改革开放四十年,全国电力装机容量从1978年5712万千瓦增至2018年底19亿千瓦,增长超33倍。四十年间,我国电力工业从电网建设、装机规模、电力体制、技术设备、电源结构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发展,电力先行,电力工业为我国国民经济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当前,发电企业正处于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不久,会议总结2018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19年经济工作任务。将会议精神与发电央企具体工作相结合,主要内容可归纳为:一个根本、两点认识;一条主线、八字良方;两层工作目标、七方面重点任务。对发电央企2019年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开展工作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一、紧抓一个根本、清晰两点认识

一个根本,就是做好经济工作必须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与魂。发电央企兼具经济职能与社会职能双重身份,既要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又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电力安全稳定运行,同时还要适应当前内外部经济环境复杂变幻的新常态。所以,在企业中提高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至关重要。

发电央企抓住这一根本,需要把握好三个关系:

一是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关系,对两者的定位、作用、职能做好划分、衔接与融合。

二是党的建设与生产经营的关系,生产经营水平考验企业中党的领导组织能力,而抓好党建又有利于保障与提升经营管理质量。

三是充分将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党的组织、党员作用等要素融会贯通,有效渗透至企业的整体经营与细节管理之中。这样才能将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在发电央企主体、基层生产企业中精准发挥作用。

两点认识。第一点认识,就是我国发展前景长期向好,同时要看到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抓住主要矛盾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第二点认识,就是我国发展仍处于并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大变局百年未有,变局中危与机同生并存,要善于化危为机,转危为安。基于这两点认识,发电央企应协同好稳与变、内与外、危与机的辩证关系。置身于内,分析行业企业现状;置身于外,研判经济产业趋势。进而合理制定当期工作思路。

二、坚持一条主线,贯彻八字良方

一条主线,就是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会议指出,我国经济运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的。如何围绕这条主线来应对问题和开展工作,会议给出了八字良方,就是巩固、增强、提升、畅通。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对于发电央企来说,巩固近三年来集中开展的淘汰落后产能、降低资产负债率、处僵治困等“三去一降一补”成效;增强各层级企业主体活力,借助国资国企改革,实现创新体制机制;提升产业链水平,将电力主业与科技创新有机结合,实现上探式转型;畅通内外循环,既动态调整与外部上下产业的嵌入点,又寻找好内部产产协同、产融结合、融融互通的特色经营,实现内外畅通、良性循环。贯彻“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良方,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锻造有活力、有韧性、可持续的发电央企。

三、瞄准两层目标,推进七项任务

两层工作目标,既有总体目标,又有重点目标。2019年总体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推动高质量发展。2019年重点目标,是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会议对2018年攻坚战概括为开局良好、初战告捷,并指出2019年要针对突出问题,打好重点战役。

七方面重点任务。会议提出,2019年要抓好七方面重点工作任务。这七方面重点工作任务既体现多个宏观视角,又涉及不同行业领域,若将视野回放至发电行业的央企身上,思路相通、重点相适。

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会议着重提到了处僵与创新。处僵方面,在近三年工作成果基础上,发电央企应继续开展处僵治困、化解过剩产能、处置低效无效、压减法人单位、三供一业分离移交等工作。在工作过程中,需注意将单纯处置与条件转换相结合,落后产能宜关停、条件转换可改造、合作转型引战投、扭亏无望寻转让。因企施策、量体裁衣。创新方面,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健全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发电央企需把握住第三次工业革命与第四次能源革命的历史交汇期这一机遇,围绕新技术、着眼新应用、创造新模式、实现新增长。如分布式光伏、储能设施、虚拟电厂、智慧互联等。

二是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市场由供需各方构成,供给与需求从来都是相互作用的。一方面,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这三期,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增长分别为13%、11.1%、5.7%,十三五的2016、2017、2018(1~11月)同比增长分别为4.49%、6.56%、6.9%,有降有稳。另一方面,从第一、二、三产业用电占比,以及行业企业与居民的用电占比来看,呈显著的“一二略降三上升、产业略减民用增”的电力消费结构性特征。所以不能简单形成电力绝对过剩的概念,这里有区域性、产业性、城镇化的相对变化。既有用电增量的绝对变化,又有在产业之间、城乡之间、新旧业态之间的相互转移。这是需求侧方面的新变化。与此同时,随着广东、山西、甘肃三省启动电力现货市场试运行,标志着我国售配电改革进入新阶段,量价充分竞争、跨省互通交易、用电成本下降,将是未来必然趋势。随着这些新常态的接踵而来,发电央企需从原来的以电力生产为主向需求端延伸。例如,打造热冷电水联供、风光气热互补、分布充储结合、发购配售一体、产融联手协同、数据智能融合的综合能源供应商体系,创新各种增值服务。通过创新供给模式,挖掘市场新需求。

三是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精准脱贫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路径,是三大攻坚战的主要内容,央企扶贫是履行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发电央企近年来探索出了定点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援建扶贫等多种方式的特色扶贫之路。扶贫需要在“精准”上下功夫,要做到三个精准:发挥优势要精准,脱贫对象要精准,结合切入要精准。以光伏扶贫为例。发电央企的优势是投资、建设、运行光伏电站,结合当地政策、经济状况、光照资源、土地农作等要素来划定脱贫对象,探索出闲地盘活、农光互补、参股分红、村民就业等多种切入点,实现了受益面广、收益期长、帮扶精准等多重效果,是产业精准扶贫的创新且可行的模式。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25个省的940个县建设光伏扶贫项目,累计建成规模1011万千瓦、约3万贫困村的164.6万户贫困户直接受益。既实现了惠村惠农,又实现了绿色发展。

四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会议指出,要统筹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目前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地区发展呈现新特点,规模经济效应显现。我国发电资源与电力负荷基本上呈较明显的地理逆向分布,进而电网也逐渐形成“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之格局。所以,发电央企在优化产业布局时,需充分考虑区域与产业之间的关系,将总体电源结构配比、特高压电网的规划与建设、环经济带的产业链配置等多维度因素进行统筹考虑。

五是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会议提到了政企分开、公平竞争,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加快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对发电央企来说的重点任务依然是国企改革。从中央明确国企改革的方向,到1 + N改革配套系列文件的逐一发布,背后都蕴含着“从战略高度认识新时代深化国企改革的中心地位”的改革深意,目标直指高质量发展。央企是国企改革的先行军,截至2018年11月,央企累计减少法人1.2万户、处僵治困1589户、资产负债率平均降至66%、实施两批共21家两类公司试点、224家央企子企业开展双百行动,改革成效显著。目前发电央企中,3家纳入两类公司试点(神华、国家电投、中广核),18家子企业纳入双百行动企业名单。发电央企当前面临着电力体制与国资国企的双重改革期,变革是转型升级的驱动器。过程中需考虑两个统筹:一是将行业与国资统筹考虑,以电改倒逼企改、以企改促进企业更加适应电力新形势。二是将集团与基层统筹考虑,以两类公司中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为主要参考模式探索集团架构顶层设计,以混改、双百为着力点激发基层企业动力、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渐进式地由点及面、从试点到推开。

六是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发电央企近年来均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战略目标,五大发电集团全部进入世界500强。建设世界一流企业,需要做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五大发电在境外已投产可控装机容量合计约1706万千瓦(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项目约709万千瓦),在建电源项目容量合计约1083万千瓦。境外投资逐步加大,但已运营电厂盈利情况参差不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多而复杂。在推进海外战略的同时,关键是运好“出”与“进”的关系:走出去是国际化的必由之路,走进去是本土化的必然选择。走出去目的,是企业国际化、扎根东道国、提升竞争力;能否走进去,是检验国际化成败的重要判断依据。走出的时机把握准,走进的条件分析透。发电央企国际化战略要稳步、要精准,通过在熟悉当地政策、研判政经时局、防御风险能力、经验教训总结、人才力量储备、加强深入监管等重点难点方面下功夫,最终实现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提升。

七是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会议指出,要精心做好各项民生工作。提高和改善民生是迈向共同富裕的保障,是发电央企的社会责任,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构成。发电央企的特征是市场竞争与公用事业双重属性兼具(国资委划分为商业二类),所以开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也体现在企业经营与社会责任两个方面。近年来,发电央企在上缴利税、供电保障、供热供气、节能减排、拉动就业、扶贫援建、抗灾抢险、划转社保基金等不同角度,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做出突出贡献。十九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往复循环过程中,发电央企也随之发展壮大。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将中央经济工作会精神贯穿工作始终,发电央企定能够在浪更急时乘风破浪、路更陡时爬坡过坎,坚定不移地迈向高质量发展。

作者:辛长胜,转载于《中国电业》2019年第1期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