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展夜间经济?不妨看看伦敦是怎么做的

文 | 付一夫 苏宁金融研究院消费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助理、高级研究员

夜间经济火了。

凭借着在扩内需、促消费、稳就业以及提升城市形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夜间经济正受到各方的青睐,并被视为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新的驱动力。尤其是进入2019年以来,不少城市都纷纷制定或出台了相关政策,致力于点亮“夜的黑”。

例如,北京近期提出,每个深夜食堂特色餐饮街区最高可获支持500万元,每个深夜食堂门店最高可获支持50万元;上海则出台了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意欲将“魔都”打造成一个“国际范”、“时尚潮”的夜生活集聚区;济南更是用27则条款全方位地给“泉城之夜”的打造指明了方向,甚至还特别强调要“成立发展夜间经济领导小组”,并建立“夜间区长和夜生活首席执行官相关制度”;而天津、成都等地也有动作。

放眼国内,虽然不少发达地区的夜晚早已灯火辉煌,其他很多城市也都开始有所行动,但是总体上看,我国夜间经济的发展依然处于起步阶段。

具体而言,夜间经济仍是一小部分城市的专属,全国范围内绝大多数地区尚且不具备发展这一经济形态的条件和能力。即便有条件发展的城市,其主要业态往往也仅限于购物和餐饮,消费供给与消费场景相对匮乏,经常有人会遇上“夜晚想要休闲娱乐的心无处安放”的剧情。此外,多数人还固守传统观念,非但认为晚上参与经济活动是不守规矩的表现,甚至还一提起“夜生活”,就与花天酒地联系起来,亦或是因此而瞧不起那些“夜猫子”们。

因此,想要推动夜间经济的健康成长,除了发展本地经济与提供正确的引导之外,还需要制定一整套科学有序的方案来予以配合。

在这方面,英国的伦敦早就趟出了一条值得借鉴的道路。根据经济研究咨询机构TBR的研究,伦敦夜间经济提供了130万个工作岗位,年收入达660亿英镑,仅一个城市的夜间经济就创造了英国全国总税收的6%。

那么,英国是怎么发展夜间经济的呢?

首先,依托城市特色文化优势。每个城市在经历了漫长岁月之后,都形成了独有的文化特色,而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承袭,夜间经济更是如此。在发展模式逐步趋同的今天,伦敦却将夜间经济的发展根植于历史街区、活动空间和传统习惯的土壤之中,在守住了自身特色的同时,还充分依托城市文化底蕴打造出了伦敦夜间经济的品牌。

其次,政府部门积极推动。为了振兴夜间经济,伦敦专门成立了夜间经济活动委员会,并特意预留出相关的公务员岗位,负责为居民打造更为安全的夜生活。同时,政府部门还积极和当地行业协会开展深度合作,为夜间经济的发展出谋划策。

再次,进行科学的规划。在鼓励当地商业参与其中的同时,伦敦市政府与科研机构共同研究探讨如何保护和发展伦敦的夜间经济,并致力于解决城市空间布局、治安管理、噪音控制、垃圾处理等一系列问题,如此既能满足居民在夜晚的生活与消费需求,又能平衡从业者与其他居家人群的利益,确保城市各方和谐共处。

最后,改善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繁荣的夜间经济,必然需要有安全、便捷、舒适的交通工具作为保障。为此,伦敦市政府对于市内几条关键线路实行24小时运营,这一举措极大地便利了那些居住在市区之外的人,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居民夜晚出行活动的意愿。

当然,借鉴英国的做法是一方面,除此之外,我们还应结合自身的发展阶段与特点,因地制宜地加以完善和升级。

考虑到当前居民消费升级的诉求,若想真正激活城市夜间经济,我们理应充分挖掘本地夜间休闲资源、场所以及各种项目,加快培育影视、娱乐、旅游、保健、体育等服务产业,营造更加丰富的夜间消费场景,不断扩充夜间消费的“菜单”,并鼓励商家针对不同消费群体提供个性化定制产品。

另外,在着力提升各种配套服务的同时,我们还应对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与环境污染等问题提高警惕,加强监管,进而为城市产业的良好发展与广大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提供更好的环境。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