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YO中国被曝裁员,部分团队缩减一半,这家印度企业能成功吗

据界面新闻,连锁酒店品牌OYO中国公司正经历一轮大规模裁员,一线团队裁员人数可能接近一半。

一位酒店业主也证实,他所在的成都市场对接的OYO运营团队员工今天刚接到裁员名单,其团队中今年2月份入职的人员基本被裁完。



如此大规模的裁员计划,可见OYO在中国当前形势之紧张,若非经营不善,在这种情况之下,不会有太多的企业选择裁员,更何况是几乎达到半数的裁员计划。

OYO是什么?

2013年初始,OYO创始人利特施从古尔冈的一家酒店开始创业,那间酒店仅仅只有14个房间,他把其中的11间改造成了“OYO房间”。短短几个月,这家酒店成为了当地的爆款酒店。短短三年, OYO一跃成为了印度最大的经济型酒店品牌。

2018年9月25日,OYO酒店高调宣布其获得总额为8亿美元的投资,酒店行业开始意识到,这个从印度发迹的酒店品牌,不容小觑。仔细探寻其融资史,说是“资本宠儿”并不为过,自2013年成立以来,融资动作不断,截至2018年9月末,已获7轮融资,融资金额约102亿人民币,如此高的融资金额给了OYO强大的资本实力进行自我提升和版图扩张。



为何OYO在印度市场能够大获成功,这家成立仅仅五年时间的企业,居然能在短时间内成长为一个巨无霸,可见印度市场对其青睐程度。

为何其可以在印度市场成功?

为何能成功

这主要与印度的国情有关。众所周知,印度作为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单体国家,仅略少于我国。

人口对于市场和经济发展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庞大的消费力,尤其是在其国民消费能力尚未完全开发出来之际,在市场成熟之前,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占领大部分市场,做垄断生意,才是世界上最赚钱的生意和模式。



相信近几年大家也都听说了,不光是小米,就连华为等手机大厂都已经将自己的市场瞄准了印度,准备开发这块尚未被世人完全重视的市场。

OYO在印度之所以盛行,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印度的贫富差距相当大,而且大部分国民的消费能力与经济水平都算不上高,在这种情况之下,也就意味着做高端市场几乎没有什么客源。、

在印度最适合的也只有中低端市场,尤其是低端市场,由此便衍生出来OYO。

中高端酒店服务了仅占本国人口的1%的富人阶层,而占据印度人口比例99%的人口若要住,则只能选择只提供基本住宿功能的廉价经济型酒店。

别人看到的是廉价酒店的脏乱差,OYO的创始人利特施·阿加瓦尔(Ritesh Agarwal



成立于印度的OYO于2017年底在中国深圳开出第一家店,2018年正式发力中国市场,并获得软银、光速资本、红杉资本等8亿美元投资,其中6亿美元将用于中国市场。

OYO进入中国市场后,曾遭遇中国本土OTA“封杀”,后于今年5月宣布于携程、美团建立合作。也有业内爆料称,OYO给携程、美团分别支付了2亿元和4亿元的渠道费。

水土不服

印度的酒店和互联网发展水平,大家心里清楚,是远远落后我们国家的。低端酒店在印度占据主要消费市场,通过统一品牌降低客户决策,增加营收行得通。而今天国内的7天、如家等酒店,开店规模却在萎缩。同质化的低端酒店,近两年的市场越来越难做。这个趋势,并不会因为夫妻店升级后的统一招牌、统一布草而改变。

国内ota订房一般都会占到酒店开房数的30%以上,伴随移动互联网的中老年化普及,低端酒店的ota占比估计只会越来越高。而一旦oyo暴露做ota渠道的野心,引发对手集体屏蔽,已经合作的酒店肯定会跳脚!你动了他的命门了


凭借资本的力量,特别是软银在资本市场老大哥的影响力,oyo模式在印度市场被验证后,迅速跑到国内这个称得上全球最大的酒店市场来,希望依靠资本力量,迅速拓店,建立规模门槛,甚至有看到分析说最终是要挑战携程。

但是很遗憾,携程在中国几乎已经形成行业局部垄断是势头,OYO想要凭借在印度的势头和模式,在中国重新复制一个OYO,其难度无异于上青天,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携程之后,还有着美团,艺龙这样的互联网酒店平台,就算是在线下,也有着如家、七天这样的专注于做中低端市场的传统连锁酒店,OYO对上他们来说,其实并没有太多的胜算。

一家在印度起家的企业想要在中国复制成功,主要的难点在于,印度的互联网行业比起我过来说相当的落后,OYO经营模式在印度可能是一片蓝海,打遍天下无敌数艘,但在中国确实完全自由竞争市场,没有机会的。

以OYO的经营模式,其烧钱速度简直与瑞幸有的一比。

145平均房费、6700家店、31万间客房。平均50间客房/家,全年145元/夜/间×50间×365天×80%开房率×3%提点=63510元,另外夫妻店基本上是不开发票的,预估20%不走系统,核算下来平均4200元/月/家收入,总的营收2814万/月。前期垫付的改造成本预估在2-3万元/家,不算总部的运营成本,需要6-7个月回收期。关于运营成本,美团公布的财报,2018年上半年员工工资是6.5亿,平均每个月1.08亿。



“不能盈利的规模,就是个击鼓传花的游戏罢了”


结语

不能形成自己独特竞争力的企业是没有办法在中国市场生存下去的,更何况是在酒店这个缺乏创新力与独特性的行业,仅仅依靠补贴能够吸引消费者多久呢?能否在竞争对手倒下之前确保自己的钱烧不完呢?这是这类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能够持续经营的盈利模式还没有找到,那么OYO的下场会不会和OFO一样呢?在一阵风过后便被抛弃?

仅仅一年半的高速扩张时间里,OYO酒店的质量问题已经开始不断爆发出来,由于OYO扩张速度过快、加盟门槛几乎为0,其酒店普遍面临着软硬件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OYO酒店的质量和准入把控原则十分成疑。



OYO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一家为了表面风光会进行大量数据造假的公司”,脉脉上就有OYO的认证员工曾指出,“OYO存在较为严重的数据作假”,还不断有人披露出OYO“管理粗放”、“宣传效果大于实际”等问题。

这样的企业是我们需要的企业吗?就算是外企,好歹带来点新东西,这都是中国企业玩剩下的,还是回印度去吧!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