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金所吴开剑:科技赋能传统金融,解决行业四大痛点

图:陆金所技术运营部总经理吴开剑

本报记者 蒋牧云 张荣旺 北京报道

6月25日,由《中国经营报》主办的2019“超越想象”创新大会在北京举行。此次创新大会聚焦技术革命、人工智能、新金融科技、新消费等核心话题。

陆金所技术运营部总经理吴开剑表示,科技可以解决传统金融精准性、主动性、透明性、普惠性的痛点,推动传统金额更好地发展。

具体而言,吴开剑结合陆金所几年的实践,总结了传统金融的4个痛点:

其一,投资者管理的精准性问题。希望它能够更精准地管理投资者自己投资的能力和风险的控制能力,通过一些大数据的技术能够真实地了解投资者自己适当性的信息。

其二,传统金融机构的主动性问题。目前传统的金融投资更多地在追寻用户有什么样的需求,机构要向用户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其实在这个过程中金融机构的作用是相当被动的。而事实上,可以利用对客户主动的了解,对产品风险的了解,与客户做好非常好的适配,主动帮助用户提供这样的服务。

其三,信息的公开和透明性问题。在金融投资过程中,整个周期的过程是需要公开的。监管方面需要了解交易的过程、合同是否真实;投资者方面则希望知道投资标的以及产品是否真实。甚至一些金融机构非常希望知道用户做的适当性的信息提供过来是不是真实的,可以通过区块链的技术把这些技术全部上链,各家参与者、参与环境的人员和各家机构都可以在区块链技术上面获得他所需要的信息。

其四,金融服务的普惠性问题。而这就需要提到成本,传统的资产管理公司或者金融机构在为用户提供金融服务的时候,更多的是线下理财师的方式,或者在线上提供产品以供用户选择。然而,这个过程相对来说成本较高,不可能向所有大众提供服务。

那么,技术具体将如何解决上述痛点?吴开剑表示,通过大数据的技术,可以帮助传统金融公司更好地销售产品,更好地做用户的识别和产品的匹配。信息透明方面,则可以将资产信息、资管公司的财报数据、投资者承受能力等信息上传至区块链中。

而关于普惠金融面对的成本难题,吴开剑认为,可以通过人工智能的技术,比如智能投顾这样的服务,降低向用户提供金融资产管理服务的成本,提高效率,帮助用户获得收益更高的产品组合,这正是传统金融公司的技术所不具备的。此外,科技公司还可以帮助传统金融机构做用户开发和个性化服务,尤其是互联网公司在这方面优势十分明显。

(编辑:何莎莎 校对:颜京宁)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