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浙江“先手棋”快人一步

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上海是龙头无疑,安徽是生力军,而位居其中的浙江江苏是骨干。

在这其中,浙江主动推进一体化的速度明显加快,近日浙江发布《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行动方案》,意在启动实施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高层次扩大对外开放、高普惠共享公共服务等九项重点任务。

长三角一体化,浙江已下“先手棋”!

先手棋之一:主动服务上海并承接上海辐射

杭州湾跨海大桥

上海,中国改革开放前沿;浙江,沿海开放型经济大省。近年来,浙江积极主动对接上海,下好先手棋。

此前,杭州湾跨海大桥、嘉绍大桥等先后建成,大大缩短了浙东、浙南和浙中腹地与上海往来的时间,进一步打通了浙江港口群与上海这个国际航运中心的陆路通道;在空间上,浙江、上海已形成共识,进一步推动港口岸线、集装箱航线等资源整合,把洋山港区开发合作和江海联运合作作为重要突破口,共同打造长三角现代化港口物流体系,推动长三角沿海沿江港口协同发展……

浙江嘉兴组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办公室,金华设立驻沪招商总部,先后与金桥、张江、金山、虹桥商务区等地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不仅在全省层面,各地市都积极对接上海,成为统一的行动。

据悉,未来浙江将善借上海之力推动我省高质量发展,重点接轨创新、接轨国际化、接轨现代化治理,更加注重“陆海空”联动、全省域全方位接轨上海。各地要不分空间远近,发挥同城效应,跨越空间界限,开辟接轨上海新路子,书写高铁时代、信息时代特别是5G时代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新篇章。

先手棋之二:培育四大一体化载体

长三角建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选址,近日传出定在苏州吴江、上海青浦和浙江嘉善地区!浙江嘉善也由此成为一体化的重要地区和载体。

这些年,浙江先后推进各类示范区、试验区、新区的建设,这些“区”成为一体化的重要新载体,在推进产业合作的同时,也探索了一体化的路子。

浙江主要城市位置

比如嘉善县地处沪苏浙三省市交界处,是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核心区域,是浙江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主阵地。嘉善近年来在“八八战略”指引下,抓住浦东开发开放、上海世博会召开和大虹桥商务区建设等机遇,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打下了良好基础。

再如钱塘新区,范围包括现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和现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531.7平方公里。钱塘新区被定义为世界级智能制造产业集群、长三角地区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浙江全省标志性战略性改革开放大平台、杭州湾数字经济与高端制造融合创新发展引领区。

宁波杭州湾新区于2010年2月23日挂牌成立,地处长三角区域上海、苏州、杭州、宁波四大都市的几何中心,是“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三大国家战略叠加的交汇点,也是正在建设中的沪甬合作示范区、浙沪合作示范区。

再比如,浙江湖州前不久设立南太湖新区,也成为融入长三角加快发展的新载体。

未来,浙江将高质量建设杭州钱塘新区、宁波前湾新区、湖州南太湖新区和绍兴滨海新区,助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先手棋之三:借“脑”不遗余力

近日,浙江大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长三角科创与经济融合研究中心”、浙江日报“长三角一体化调查与传播中心”、宁波大学“长三角生态文明研究中心”、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浙江省商务研究院“长三角开放发展研究中心”、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长三角一体化数据研究中心”、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 “长三角一体化区域标准研究中心”、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联合研究中心“浙江省分中心”、沪嘉杭G60科创走廊协同创新发展研究中心、绍兴文理学院“新结构经济学长三角研究中心”共11家单位成为浙江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智库支持单位。

沪嘉杭G60科创走廊

如“沪嘉杭G60科创走廊协同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将围绕沪嘉杭G60科创走廊建设以及浙江省、长三角协同创新发展开展战略、政策和产业创新发展方面的重大政策研究、策划和咨询,打造有区域影响力的智库平台。

而“长三角科创与经济融合研究中心”将探索和挖掘具有浙江特色的科技创新与经济融合发展路径,打造具有全球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和优化配置的协同研究平台,为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浙江不仅在交通、产业、区域合作方面提速对接,更为难得得的是,浙江还善借智慧,善借外脑——致力于支持研究长三角一体化的研究,为一体化提供智力支持。其实也就是占领并建设思想高地!

这或许也是浙江的人文底蕴的体现,做事讲求效率的同时,也讲求智慧。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