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玩一玩”到真正的产业化,3D打印悄然变化

为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促进增材制造技术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增材制造技术“走出去”,在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的指导下,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和陕西渭南高新区管委会于5月9日在渭南高新区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联合主办了“中国增材制造产业丝路行暨渭南国际增材制造产业合作恳谈会”。

在此次大会签约仪式上,现场成功签约了“大型炭纤维铺放3D打印产业化项目”、“铁均10万吨钢结构桥梁研发生产基地建设项目”、“陶瓷3D打印设备产业化项目”等12个项目,包括原材料生产、设备生产、人体数字化应用等3D打印产业化项目8个,钢结构桥梁、风机重型塔筒、混凝土臂架泵车、医药物流等产业项目4个。

(图片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据媒体报道,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主任瞿国春在此次会议上指出,全球增材制造产业实现了快速增长,据其统计,2018年全球增材制造产业产值已经达到97.95亿美元,“虽然这个量级在整个大的产业链中不是特别大的数字,但是它同比增长了33.5%,从三年来看,这个增速达到了24.4%。在经济发展放慢的情况下其他产业很难实现这么高的增长。”

瞿国春继续指出,增材制造应用方式也逐步从设计走向了直接制造。增材制造零部件的产值达到了11.8亿美元,占比达到了12%,这就意味着过去3D打印只是“玩一玩”,而现在则到了真正的产业化阶段。3D打印开始实现大批量的制造,并与航空航天、汽车、医疗等产业紧密联合,进入了机械制造零部件的阶段,据媒体预测,未来的快速增长是可预期的。

但同时,瞿国春也指出,我国增材制造产业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如在专业材料、工艺装备等核心技术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突破,在标准体系、安全法规方面还有待完善,在商业模式、应用领域等方面还有待于拓展。未来增材制造将着力在:提升创新能力、推进行业应用、产业集聚区建设、深化国际合作等四个方面下功夫。


资讯来源:

三秦都市报、21世纪经济报道、渭南高新区网站。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