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7月成国际第五大活跃货币!人民币国际化速度远超想象?

6月27日最新消息,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最新报告称,5月人民币连续第七个月维持国际支付第五大活跃货币,其份额从4月的1.88%升至1.95%,创下四个月以来的新高。

众所周知,在国际"去美元化"的大环境下,只要是非美元货币都有一定的机会成为国际主流支付货币。而有着中国经济背书的人民币,自然也是多国主要考虑的非美元货币之一。数据显示,在全球主要货币的支付价值排名中,5月份美元、欧元和英镑分别以40.00%、34.42%和6.66%的占比占据前三,日元和人民币则以3.18%和1.95%的占比紧随其后。

据SWIFT表示,人民币支付金额增长了5.69%,而同期其他所有支付货币的支付总额仅增加1.73%,这意味着人民币正被越来越多国家所使用。而最近1月期和6月期的离岸央票成功发行,更是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据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表示,人民币的使用和下一步前景是与美元有互补性。正是因为全球金融危机往往在美国发生,国际市场对人民币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所以人民币国际化对全球进出口融资和支付结算体系都有好处。

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副总裁张涛也曾表示,鉴于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性,人民币的国际使用必然会增加,而中国经济再平衡也会助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球各个央行持有的人民币外汇储备资产达2027.9亿美元,占参与IMF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报告成员外储资产的1.89%,创下IMF自2016年10月报告人民币储备资产以来的最高水平。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也会越来越快,或许这个速度将会远远超过所有国家的想象。在各国"去美元化"的强烈意愿下,能够成为替代美元的最佳选择货币,或许就是全球另一大经济体——中国的人民币了。

【精彩内容不够看,更多猛料等你赞!点击下方“了解更多”,轻松get最新最快最有趣的追踪报道】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