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经贸合作“新平台”扬帆起航

中国商人在博览会尼日利亚展台与展商交流。新华社记者曹凯摄

新华社长沙6月28日电(记者阳建、张玉洁、曹凯、褚怡)第一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27日在湖南长沙拉开帷幕。这标志着中非合作论坛机制下唯一经贸活动平台正式落地。

本届博览会以“合作共赢,务实推进中非经贸关系”为主题,聚焦贸易、农业、投融资、合作园区、基础设施等领域,将举办14场活动和1场展览展示,多角度、深层次探讨中非经贸合作的新路径、新措施。

展览展示采取“5+2”模式,设立中非经贸合作成果展区、非洲国家展区、案例方案展区、中国省区市展区、企业展区五大板块。同时,开设网上中非经贸博览会和非洲商品展销馆,作为长期的非洲商品展示贸易平台。

设立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是中非合作“八大行动”的重要举措,旨在汇聚政府、地方、智库、企业、金融机构等各方力量,为双方深化经贸合作搭建平台。

参观人员在苏美达展台前翻看资料。受访人供图

近年来,在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的指引下,中非经贸关系保持良好增长势头。2018年,中非贸易额达到2042亿美元,增长20%。至此,中国连续十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

面对中非经贸合作“新平台”的落地,各方高度认可并满怀期待,认为是“正当其时”。

据记者从组委会获悉,53个非洲国家,联合国工发组织、粮食计划署、世贸组织、非洲联盟等国际组织,以及众多金融机构、企业参会。其中,境内外参展商、采购商和专业观众约3500余人。

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在开幕式致辞中说,中非经贸博览会的设立正当其时。挖掘外部市场可以加快中国发展速度,而中国企业加大对非投资,非洲就会越富裕,最终实现互利共赢。

塞内加尔贸易和中小企业部部长阿米娜塔表示,博览会彰显了中国的智慧和能量。当前,中国正转向高质量发展,非洲也在发展进步,无论在贸易还是投资领域,中非合作都会给双方带来益处。

纳米比亚参展商展示本国出产的生蚝。新华社记者曹凯摄

从本届博览会的活动设计来看,“新”的元素得到极大体现:除了开幕式,还设计了4场专题研讨会、3项经贸洽谈会、3场专业论坛和3个配套活动,精心安排战略对接、理念交流、经验共享、项目洽谈、展示展览等关键环节,致力推动中非在贸易、农业、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以及基础设施等领域形成一批实实在在的成果。

比如,博览会上将签约的中国-德国-加纳第三方市场合作项目,是基于湖南与德国、德国与加纳业已形成的合作基础而探索的开放合作机制,实现了将德国的技术、中国的产能与非洲的市场相融合,成效大于原始的“1+1”模式。

在贸易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中非之间的贸易结构也不断优化。2018年,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对非出口金额占中国对非出口总额的56%。

本届博览会展出的苏美达FIRMAN小型汽油发电机,出口量连续10多年位居中国同类产品前列,是非洲市场热卖的“爆款”。其生产厂家苏美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永清告诉记者,FIRMAN在非洲大卖,得益于对非洲用户现实需求的关注与理解。“我们不仅开发了更适应非洲市场的机型,还在当地设立销售中心,有常驻工程师对本地客户进行维修回访。”

代理FIRMAN发电机的尼日利亚参展商格布雷伯罕说,这款发电机在非洲市场是从零起步,近几年依托在非洲的优良口碑成功进入欧美市场。这个历程见证了中国品牌与非洲市场的共同成长,期待博览会能带来进一步的发展机会。

海信南非工业园的建立,为当地解决了大量就业问题。受访人供图

在本届博览会上,海信南非项目入选中非合作成果展。据介绍,海信和中非基金共同投资3000万美元兴建的海信南非工业园,是南非40年来中资企业投资额最大的家用电器制造工厂。

海信南非总经理刘斌表示,将搭乘中非经贸博览会的东风,不断加大对非投资力度,积极打造中非产能合作先行先试示范区。

新平台,新希望。据预计,本次博览会将有数十个项目和协议签约。与会者认为,这些成果将吹响中非经贸合作迈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号角。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