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全力打造山东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

眼下,在有研艾斯12英寸硅片项目建设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施工人员正在进行桩基施工准备工作。山东有研艾斯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肖清华介绍,目前国内的12英寸硅片主要依赖进口,特别是28到7纳米的这部分产品,这个项目的完成会打破我们国家“卡脖子”的难题。而在这个项目不远处,有研亿金高纯溅射靶材项目已完成地基强夯,即将启动开槽工作。  

作为德州主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高新技术产业转移转化的重点项目,有研落户四年来,已结出“累累硕果”,成为我市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主动对接央企的生动写照。目前,以山东有研为核心,德州市通过引进、培育其上下游配套企业,已集聚起毫米波雷达、液晶显示模组等行业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20余家,将形成年产值近300亿元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打造国家重要的集成电路关键材料基地。

深度融入京津冀,主动对接央企强企。今年以来,德州市成立深化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及12个工作推进组,精准分析央企、省企主业与我市主导产业关联度,明确合作方向,制定77个市直部门对接97家央企、47家省企责任清单,开展点对点常态化对接,积极谋划央企、省企在我市的产业布局。

今天一大早,北京客商钳宇鑫就微信联系到德州市投促局招商人员俞佳庆,询问环评等证件办理情况。这个项目 5 月份签约落户德州天衢新区,计划投资 1.2 亿元,新上循环经济供热项目。钳宇鑫坦言,德州营商环境特别好,项目手续办理效率非常高,一天就拿到了营业执照等五个证件,这个项目有望 7 月份开工建设。在项目跟踪服务过程中,德州市投促局积极克服疫情的影响,采用各种形式加强对接,从项目洽谈到落地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精准对接京津冀,德州市招商引资全面发力。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带队赴央企总部拜访,带领相关部门和县市区负责人,一项项谋划、一次次对接、一场场洽谈,促成央企新材料、绿色能源、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等多领域项目签约。

5月19日,“融入京津冀·央企德州行”线上活动举行,15个战略合作协议项目、6个正式合同项目签署,超过165亿元央企资金进入德州。

借势借力,德州深化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主动服务雄安新区建设,与京津冀地区交往日益频繁、合作日趋紧密、友谊历久弥坚,全市累计引进京津冀地区过亿元项目500多个,1678家企业与京津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深度合作关系,转化科技成果1324项,催生和聚集一大批配套产业,延伸了产业链条,提高了产业核心竞争力。央企、省企不仅为德州市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援、技术支撑、项目支持,打造了一批竞争力强的大企业,而且加快了我市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层次提升、新旧动能转换。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德州市新开工过亿元京津冀项目34个,到位资金15.67亿元;新开工过亿元省会经济圈项目26个,到位资金14.52亿元。

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德州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机遇,德州将围绕国家赋予的功能定位,持续放大优势,深度推进产业、市场、平台、政策“四个融入”,全力打造山东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