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双城记”:北部都会区如何对接《前海方案》?

香港北部都会区与扩区后的前海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香港智库近日提出,北部都会区整体建设要以全面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优先,积极对接深圳《前海方案》以加强深港在金融等方面的合作,达致深港两地合作共赢。二者如何对接?港深两地专家纷纷建言献策。

沪港经济发展协会会长、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姚祖辉表示,发展北部都会区将令香港形成“南金融、北创科”的新格局,香港过往“南重北轻”的布局将在未来有所改变,发展北部都会区将有助于香港完成国家“十四五”规划所提出的“打造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这一历史使命。

香港岭南大学潘苏通沪港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立法会议员周文港亦表示,北部都会区以“创科为主,多元产业为副”为原则;建议积极对接《前海方案》,加强深港金融、创新科技、专业服务合作,达致深港合作共赢方案。

国家商务部经贸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曲建指出,深港合作从80年代推进以来,已经走完了1.0版本、2.0版本,现在正在走向3.0版本。如果说1.0版本的深港合作是处在产业链的下游环节,2.0版本的深港合作就处于产业链的中游环节,下一步应该进一步延伸到产业链的上游环节了,这就是深港合作的3.0版本——深港两地共同打造一个世界级的科创中心。

“打造深港合作的3.0版本,这对香港而言,是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一个新空间,也是提高香港综合竞争能力的一个新表现。同样的道理,深圳这些年来,在科创领域已经走在了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前列,在这些城市群里面一直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它也需要与香港的基础研究能力、后端的科技服务能力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密切合作,也就要实现深港1+1>2的这样一个安排,这样才能让深圳与香港同时做大一个科创的空间。这对于深圳也好,对于香港也好,都是一个很有展望性的话题。”曲建如是表示。

曲建亦指出,香港发展北部都会区要注意两个核心点:第一,它一定不能只是单一地打造房地产,而应该加大产业的科技创新研发能力;第二,它一定要加大与内地城市的合作,特别要加强深港之间的合作。

在他看来,北部都会地如果成为香港的一个科技重镇,成为未来产业发展中科技创新的核心区,香港将以一个崭新的风貌展现在世人面前。它将在巩固已有的金融业、航运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成为一个世界级的创新中心。

曲建表示,很多人以为深圳的前海是自贸区,其实它的全称是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前海从过去的不到15平方公里扩展到了现在约120平方公里,这次扩区很大的一项内容就是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生产性服务业支撑体系的打造。在他看来,前海与北部都会区共同构成两个重要的发展极。

“如果这两个『极』在发展的过程中,能从体制机制、政策体系这些方面相互连接的话,毫无疑问,这对深圳跟香港,更主要的是对整个中国内地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会起到非常好的一个作用。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单独算香港和单独算深圳的时候,它们的科技创新能力在世界上的排位都并不是十分显著,而如果把深圳跟香港放在一起时,它的科技创新能力将得以大大提升——无论是从研发的能力,还是产业化的能力,以及从研究论文的发表数量、专利的申请量来讲,都名列世界前茅。”

香港沪港经济发展协会报告建议:

  • 香港可借助深圳完善的供应链和雄厚的生产实力,促进香港创科产业发展,实现经济转型的目标;

  • 积极支援青年创业者,打造北部都会区版的“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

  • 成立“粤港澳大湾区促进制造业发展联盟”、订立“官产学研”为本的科研创新体系,以创新科技加快本地“再工业化”的进程,为本地生产性服务业带来新需求,并创造就业职位。

而在曲建看来,很显然,现在深港两个城市之间在科技创新方面已经形成了相互配合,共同打造世界一流湾区、一流科技创新基地的能力,未来需要深圳前海与香港北部都会区携手,来共同探索新的发展路径。

可以预见,香港北部都会区对接深圳大前海,将充分发挥香港国际化科研实力和深圳创新产业链优势,通过制度创新深入合作,将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科技带向新的高地。

来源:香港商报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