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作风建设年|清河林区:创新挖潜 念好特色产业“致富经”

寒葱种植、生态猪养殖、冷水鱼养殖……场场有特色,户户有奔头。结合“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清河林业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清河局)党委充分发掘各林场资源,实施一场一品,因地制宜发展种植、养殖、旅游等优势产业,以点带面,通过示范引领,走上了高质量、可持续、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奏响了“林区美 职工富”的全新乐章。

寒葱大丰收

创新挖潜 种植产业硕果累累

走进清河林业局有限公司寒葱初加工场区,一派热闹繁忙的景象映入记者的眼帘,工人们正在加班加点对刚刚从种植基地采摘回来的寒葱进行分类、打捆、初加工。

2016年,清河局开始对寒葱进行根茎栽培实验,2018年逐步开始进行播种种植。经过几年的扩大种植,现在清河局林下寒葱种植面积已达到1500亩,成为了黑龙江省种植面积最大的寒葱种植基地。2020年至2022年两年间,清河局共采摘商品寒葱55吨,实现利润87.5万元。

为从源头上保证清河林区寒葱、五味子、道地药材等产量和品质,帮助职工持续增收,从2020年开始,清河局就创新模式,发展组建了一支由业务骨干、技术能手、种植大户等组成的技术辅导员队伍,通过打造示范样板、现场技术培训、田间技术指导等方式,示范带动广大职工专业化种植,科学管护。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清河局先后打造了北药种植基地、大榛子种植基地、蓝莓种植基地、寒葱种植基地4个种植示范区,辐射带动全林区北药种植、林果林菜种植13800亩,年产量32290吨,2021年产值突破4120万元。

生态猪个个膘肥体壮

锚定目标 养殖产业多点开花

凌晨4时,天刚蒙蒙亮,清河局东辉林场生态猪养殖场负责人廖凯已完成森林生态猪屠宰、运送等步骤,将两头260斤的清河森林生态猪送到清河局东辉生态猪专营店内进行销售,很快便被抢购一空。

“我们现有生猪养殖厂房4栋,一茬能养880头猪,一年养两茬,年产育肥猪1200头,一头猪能挣200元。好处是风险小、投资比例小。”清河局东辉林场生态猪养殖场负责人廖凯说。

清河局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建立“一场一品”战略,清河局东辉林场干部职工抓住了这个有利契机,东辉林场职工以“全民办集体”的形式集资兴办起了“清河东辉生态猪养殖有限公司”,进行标准化养殖,确立了以“种猪繁育-商品猪养殖-猪肉深加工-肉食品加盟连锁专卖”为一条龙的生态猪产业化发展模式,在清河局址开起了“东辉生态猪销售店”, 加大了猪肉投放量,取得了较好效果。2021年至2022年,生猪销售368头,累计营收75万元。

“清河局坚持把养殖产业发展作为林区振兴重要抓手,依托良好的生态和气候条件,立足林下向森林要食物,东辉冷水鱼、新胜森林牛等养殖产业蓬勃发展,并依托龙森山特农产品销售平台,推进产销精准对接,实现了产业兴、职工富。”清河局相关负责人说。

焕然一新的妈妈顶景区

吸引投资 旅游产业提档升级

6月的清河林区满目青翠,一片生机盎然。走进清河局妈妈顶原始森林公园景区,崭新的木栈道、干净整洁的林场场区、鳞次栉比的职工住房、悠闲自在的冷水鱼……无一不展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精美画卷。这画卷的“颜料”正是清河林区职工群众勤劳勇敢、吃苦耐劳、敢于奉献的精神。

2020年秋,清河妈妈顶原始森林公园景区受到了强降雨和三次台风的摧残,景区树木、木栈道、凉亭等景观损毁严重。为进一步提升景区整体形象,及时抢救恢复景区运营,2021年初,清河局举全林区之力,组织干部职工群众600余人开展了为期103天的清河妈妈顶原始森林公园景区拯救攻坚战,完成了一期修复建设,确保了游客可以正常游玩,“受伤的景区”实现了“蝶变”。

近年来,清河局依托独特的生态资源禀赋和红色文化资源,积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大力实施“旅游兴清”战略,倾心投入、精心打造,全林区文化旅游产业得到长足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带动清河林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极和助推器。

今年,为打造全域旅游新格局,清河局与中林实业控股有限公司签订了19.5亿元的产业项目投资合作意向协议,将陆续建成一批景区道路、停车场、观景台、旅游步道、公共厕所、游客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对宾馆、酒店、农家乐等服务配套设施不断加大投入,进一步加快清河旅游服务区、养生度假服务区建设等一系列举措,进一步推动特色旅游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树品牌、强基础,做强做大林下、文化旅游两大产业,调整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加强林产品质量建设,着力构建‘文旅主导、三产融合、多元共生’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清河林业局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金贵成说。

来源:龙头新闻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