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科哲:黄土地种出“金蛋蛋”

 

6月22日,记者一行走进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蔡家坡镇,来到岐山县草坡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在合作社理事长李科哲带领下,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群众采收马铃薯的身影,我们感受到了深耕农业的信心。

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必须先行。记者看到土豆收获机来回作业,一个个圆滚滚的土豆破土而出,色泽金黄、薯形饱满,整齐地摆放在一条条垄沟中,装土豆的乡亲们,分工明确,有人分拣,有人装车,一刻不停地忙碌着,全身心融入在丰收的喜悦中。

庄稼地结出“金豆豆”

“现挖现装,30多个人,一个早上能装满两辆长挂车。”货车司机马师傅说,他和李科哲常年合作,这几年跑遍了全国各地。除了马铃薯,草坡合作社的大葱、茄子、白菜、萝卜等蔬菜,也特别畅销。

“今年这个土豆的品质特别好,品种也特别多,现在采收后直接发往新疆石河子。这个月采收的大部分都运往四川的广元、绵阳、成都和重庆等地,像往年,兰州、西宁也都发过货,深受全国各地客商的认可。”客商马先生介绍。

草坡生态农业合作社是一家集专业种植、储运、销售及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绿色无公害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500亩,自成立以来,采用农业新技术,确定高标准田块,先后建成机井6眼、灌溉网11公里,全面实现了农田灌溉配套设施节水、节肥、节人力;积极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根据季节变化,长年轮作连片种植优质小麦良种、青贮玉米和土豆、辣椒、红萝卜、白菜等蔬菜作物,2020年销售收入680万元,利润180万元,年累计投入劳力1200人次,增加群众务工收入50余万元。

针对农户规模小、面积少、技术欠缺的情况,为提高马铃薯种植效益,李科哲免费为大家提供技术服务,采用农业托管服模式,提高马铃薯产量品质,增加群众收益。同时,带领大家“走出去”,把好的经验和方法“引进来”,还邀请陕西省马铃薯种植首席专家对当地群众进行马铃薯种植技术指导,使广大种植户掌握了最新的种植技术,让土豆变成了农民增收致富的“金蛋蛋”。

在李科哲的示范带动下,岐山县在原有种植面积的基础上,马铃薯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以草坡合作社为核心种植区域,辐射带动周边各村镇,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三位一体的产业发展模式,促进岐山县马铃薯产业向产、供、销一体化方向发展,切实将这一富民产业真正培育成为群众致富路上的支柱产业,带动全乡群众稳定增收,助力全乡脱贫攻坚。

农业机械移栽效率高

一犁春雨趁农耕。每年4月份,趁着晴好天气,李科哲都会带领草坡合作社全体社员,抓紧时间整地施肥、培土作垄,开始种植地膜土豆。

“有了大葱移栽机,不仅提高了作业效率,也降低了成本。今年种了300多亩大葱,目前已经完成80%。”李科哲说,一台机子一天移栽5亩地,能顶20个人工,折算下来5台机子一天能节省人力一百人。

编辑

农机手开着筑垄机在平整松软的土地上开沟起垄,另一边的工人熟练地将葱苗秧盘摆放到移栽机上,按下开关,随着移栽机前行,被放置在上方的育苗盘缓缓滚动,推苗器将葱苗推出并在下方传送带上“排好队”,按照已经调节好的种植深度和密度,依次“长”到了地里。

“大葱移栽机在地里缓缓前行,后面就出现了移栽好的一行行葱苗,排列整齐有序。”今年4月份,草坡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新引进了大葱移栽机,群众看到这个农机的工作场景后啧啧称奇,一个劲儿地夸它好用效率高。

编辑

“900多亩用于种植小麦和青贮玉米,剩下的专门种植露地蔬菜。今年光大葱就种了300亩,引进了5台大葱移栽机,一台机子一天能移栽5亩,能顶20个人工。”李科哲说,每年10月份,大葱就能分批次上市,一直持续到年底。这些大葱主要销往四川、西安等地。按照往年亩产1.4万斤,一斤1.6元来算,今年总产值预计可达300万元。

2020年12月,宝鸡市举办农机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素质能力提升暨继续教育培训班,进一步探索和创新农机工作新模式、新方法,第三站来到岐山县草坡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观摩马铃薯和胡萝卜机械化种植。

从粮食的机械化到药材和蔬菜的机械化,机械化领域进一步拓宽,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马铃薯播种机可一次性完成开沟、起垄、覆膜、施肥、播种、滴灌等多种作业,作业效率高、质量佳,既节省了人力,还提高了经济效益。胡萝卜播种机,通过编线机将萝卜种子包裹在特制的绳子里,绳子入土自动吸收,可实现精量播种,出苗率高。

示范引领带动农户

2021年以来,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蔡家坡镇零胡村依托岐山县草坡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全力打造集专业种植、储运、销售于一体的绿色蔬菜基地,推广优质农业种植产业,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有力助推了乡村振兴。

编辑

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引领风尚,进一步激励鼓励广大劳动群众立足本职、建功立业,为全宝鸡市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在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今年4月,陕西省宝鸡市委、市政府决定,授予李科哲等100名同志为宝鸡市第八届劳动模范。

这是对李科哲与粮为伴、潜心耕耘的肯定和赞誉。多年来,李科哲与省级多个涉农企业等单位开展技术合作,不断探索新品种、新技术,建立粮食种植基地,主动承担优良品种试验示范,审定的新品种在全省乃至黄淮地区推广。

“我一定不辜负政府的殷切期望,在粮食生产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带动乡亲们多种粮、种好粮,一起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李科哲对记者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政府为保障粮食安全,给我们带来真实惠。科技强农、全程机械化,使粮食生产做到优质高产、节本增效、生态环保。品质上去了,产量提高了,成本降下来了,群众的种粮积极性自然就提上来了。

编辑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2016年开始,李科哲的草坡合作社充分发挥科技在稳粮增产中的重要作用,实现粮食增产由靠农资消耗向科技支撑的转型升级。草坡合作社和陕西荣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以“西农226”和“西农235”为主,种植900亩小麦,进行品种繁育,试验示范和推广。和小麦轮作时,再种植青贮玉米,年产量达2.5吨,为现代牧业集团主供饲草原料。

“希望种粮大户发挥规模经营优势,积极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有句话说得很实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种粮大户发展好了,抗风险能力强了,规模经营优势上来了,示范带动效应就凸显出来了。”李科哲说。

编辑

记者:雷建梅 郭媛媛 海报:燕军锋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