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礼包”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出台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充分发挥专班协调作用为小微企业减免房租,打通关键环节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助力外资企业破困局……今年以来,东城区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切实承担打通政策落地落实“最后一公里”的责任,形成政策“大礼包”;拓宽渠道、创新方式,及时协调解决市场主体遇到的问题。

截至目前,东城区区属国企及其他国有房屋租金减免惠及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共1735家,涉及房屋租金减免金额约2.4亿元;已获融资授信企业43家,涉及52笔融资授信4.97亿元(含已授信和已放款)。

航星园

01

结合特色

密集出台惠企政策


今年5月以来,东城区对标中央和市级要求,针对当前企业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现实困难,密切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全力纾困小微企业。

东城区人民政府于5月17日和6月14日先后向社会公开发布了《北京市东城区关于落实继续加大中小微企业帮扶力度加快困难企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措施实施细则》(东政办发〔2022〕7号)、《北京市东城区关于落实<北京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增长的实施方案>的实施细则》(东政发〔2022〕8号),并设计制作一图读懂、政策解读等宣传材料,公布政策联系人和联系电话,积极帮助服务业困难企业渡过难关,恢复发展。为确保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区发改委统筹推进,制定《北京市东城区关于落实<北京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增长的实施方案>的实施细则》128项任务清单,明确责任单位。

聚焦东城区特色产业与高精尖产业发展重点,6月20日,东城区人民政府发布《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城区推进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行动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东政办发〔2022〕8号),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发展动力。

为更好贯彻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东城区各相关单位主动向前,第一时间出台具有东城特色的惠企政策。针对诸多小微企业提出的因承租非国有房屋而不能享受房屋租金减免政策的问题,东城区相关部门多次前往东方广场、居然大厦、天恒大厦等地开展实地走访调研,立足“文化强区”战略和产业发展定位,东城园管委会和区文促中心相继出台《中关村科技园区东城园管理委员会关于落实承租非国有房屋科技型孵化器房租减免补贴政策的实施办法》(东城园文〔2022〕12号)《中关村科技园区东城园管理委员会关于给予疫情防控期间减免小微企业房租的非国有商务楼宇资金补贴的实施办法》(东城园文〔2022〕13号)《关于给予疫情防控期间减免小微企业房租的非国有产权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减免租金补贴的实施办法》,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进行房租减免,经确认按照减免租金总额的30%由区政府给予补贴,整体疫情防控期间每个文化产业园区、每栋商务楼宇补贴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近半年来,陆续有企业通过接诉即办、上门咨询等多种方式反映面临融资难、信贷难等问题。为此,区金融办发布《东城区2022年疫情防控期间中小微企业贷款贴息及担保费补贴专项纾困资金实施细则》《关于东城区进一步加大中小微企业风险补偿资金专项支持疫情纾困工作力度的调整通知》,安排专项纾困资金3000万元,其中1500万元用于疫情期间中小微企业贷款贴息及担保费补贴,1500万元用于扩大风险补偿资金规模至3000万元,通过政府资金引导作用,激励驻区融资服务机构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支持,做到能贷尽贷。

受疫情影响,观典防务、北明兆业等科技企业反映融资困难,东城区立即成立投融资联盟对接社会资本,协助企业与宁波银行对接,快速解决企业融资需求。华体融科(北京)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和北京绿维文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分别获得北京银行授信。同时邀请驻区私募基金管理人,召开股权投资企业的直接融资座谈会,引导驻区私募机构为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服务。

02

建立专班

高效落实房租减免政策


自国家和市政府出台助企纾困相关政策以来,东城区及时落实国有房屋租金减免工作,主动告知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房租减免政策,快速有序组织推进。

东城区成立了由常务副区长任组长,区发改委、科信局、财政局、商务局、国资委、东城园管委会、王府井管委会、投促中心、文促中心、各街道办事处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东城区房屋租金减免工作专班,“每日报告、每周督查、双周调度”,全力推动政策落地,及时发现、掌握房屋租金减免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主动协调解决,做到应减尽减,确保有效惠及最终承租经营人。

根据核心区央企、市属国企多的特点,专班积极协调各级国有房屋房租减免政策落地。德必天坛和德必光明园区是德必集团北京城市公司在东城区运营的两个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园区产权方均为市属国有企业。两个园区涉及小微企业众多,且“二房东”为运营方,因此专班将其列为市属国有企业减免房租监测点。专班为园区多轮次解读相关政策,指导其建立房租减免台账,在德必集团北京城市公司与产权方通力配合下,实现了快速向园区企业宣传减租政策,缩短企业办理流程,确保租金减免政策落实到位。目前德必天坛、德必光明园区共减免租金近850万元,涉及文化、商业、科技、体育等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共计160户,基本覆盖园区所有企业。

北京德必天坛WE”国际文化创意中心

此外,专班还为近30家园区企业进行市级“房租通”政策解读,成功申报企业20家。“疫情期间减免部分租金,减轻了租户的经营压力,真是为园区企业送来了及时雨。”德必集团北京城市公司总经理雷晓燕说。

针对个别央企减免房租落实难的问题,专班办公室在坚持“四个服务”总原则的基础上,严格落实对东城区内央属国有房屋租金减免工作的督促、统计和监测职责,3次分别约谈相关央属国有企业,讲政策、督落实、勤动员。针对存在转租行为的情况积极进行协调,专班提出可行性建议,落实属地责任。

03

多措并举

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建立“白名单”制度、缩短审批时间、简化审批流程……今年以来,东城区多措并举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为了保障施工进度,东城区根据工程进度安排和工序转换,严格落实实名制管理办法,做到“出场即销号、入场即录入”,积极协调项目从业人员转场调配。安排专人负责汇集企业建材需求,协助企业办理运输通行证。自北京市智慧货运综合服务平台正式上线以来,累计为企业办理《北京市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271个。

同时,东城区加强审批服务,积极协调东直门交通枢纽项目,主动调度望坛项目,加快审批手续推进。7个列入全市二季度计划开工的项目已全部实现开工,压茬推进三季度计划开工项目前期手续办理进程。采取优化审批流程、精简审批要件、主动对接服务等措施,最近一周共计办理施工许可3件,审批时间为1.7个工作日,远低于承诺办结时限。

今年以来,东城区通过加强走访调研获取企业在生产原材料提取、运输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及时解决企业物流运输困难,保障企业供应链不断档。6月,受疫情影响,诺基亚公司提取的进口通信设备受阻,企业向“紫金服务管家”东城园管委会提出开具转运调拨证明诉求。东城园管委会联合发改委第一时间响应,协调市经信局开具转运调拨证明,使诺基亚公司提前5天提取设备,与原定的10天库存时间相比,大大压缩了仓储时间,使公司业务得以迅速开展。

此外,东城区今年还建立了重点企业“白名单”制度,通过“1+10+18+53”重点企业闭环运行服务保障工作体系,保障企业核心业务不停摆。“1”即规模性疫情下重点企业闭环运行服务保障工作方案,“10”即区级各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行业内重点企业生产服务保障方案,“18”即各属地街道(地区管委会)制定的针对辖区内重点企业的生活服务保障方案,“53”即重点企业制定的本单位闭环管理工作方案,统筹推进疫情防控闭环管理和企业内部正常运行,全力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确保企业核心业务正常运行。

04

群策群力

助力外资企业“秒”破困局


今年以来,诸多外资企业受疫情影响面临生产暂缓、产能缩减或物流运输不畅打乱企业供应链、外籍高管或人才来京受限、客源及业务量锐减等多方面问题。为此,东城区快速成立稳外资工作专班,结合东城区特色的“紫金服务”管家团三级工作体系,针对新增外资大项目开设“绿色通道”,加大外资工作力度,持续做好对企服务。

中粮置地广场

近日,正大旗下正大饮用水公司因业务发展需要,拟更名为正大饮品(北京)有限公司。根据2022年3月1日新标准,商标授权书中在加盖公司公章的同时要求其法定代表人亲笔签字,但正大法人当时在国外,受疫情传播风险的影响,法人亲笔签字快递的时效性无法保证,而公司又急于更名后开展业务。为此,正大饮用水公司联系东城区的服务管家,提出希望此次可以允许公司容缺签字办理变更事宜的诉求。东城区商务局收到信息后,第一时间与东城区市场监管局联系沟通,在制度允许的情况下,同意此次更名文件在加盖公司的公章后容缺办理相关手续,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即完成新名称核准备案。

国民油井华高(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外籍员工家属因变更护照,导致健康宝无法查询到疫苗接种记录,造成诸多生活不便。为此,国民油井公司联系东城区的服务管家,提出更新健康宝记录的诉求。东城区商务局、东城区外办以及安定门街道迅速响应,通过多方途径帮助企业查询联系疫苗接种机构,指导该外籍员工持新旧护照到指定地点进行身份识别,使其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迅速获得了疫苗接种记录,解决了困扰。

目前已梳理共288家亟须融资企业名单(包括文化类33家、科创类39家、酒店及旅游类103家、餐饮零售类113家)。截至6月27日,已获融资授信企业43家,涉及52笔融资授信4.97亿元(含已授信和已放款),其中已放款40家49笔贷款4.17亿元(通过驻区金融机构主动对接放款17家19笔贷款0.51亿元;通过融资纾困直通车对接放款23家30笔3.66亿元)。据统计,2022年1-5月,东城区累计入库外资项目82个,已完成全年目标进度的68%,位居全市前列。

截至目前,区属国企国有房屋租金减免惠及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共1681家,完成进度100%,涉及减免金额2.3亿元,其中27家连锁店及分支机构减免金额342万元。

区属其他国有房屋租金减免惠及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共54家,涉及减免金额977万元。央属国有房屋租金减免惠及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共184家,涉及减免金额5421万元。

非国有房屋租金减免惠及小微企业38家,共涉及资金362万元。其中,2家非国有孵化器为9家小微企业减免房租,涉及224万元;3座非国有商务楼宇为11家符合政策的小微企业减免租金,减免金额共计138万元;非国有文化产业园区亿达·圣元荟已开展房租减免工作,预计惠及园内小微企业18家。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