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发布会 | 万州区如何做好“打造西部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这篇大文章

日期: 来源:重庆日报收集编辑:重庆日报

▲2月27日,市新闻发布中心,万州区奋力打造西部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新闻发布会现场。见习记者 尹诗语 摄/视觉重庆

主持人

 

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 徐祖国

发布人


 万州区委副书记、区长 聂红焰



万州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新闻发言人 赵光平



万州区副区长 刘小泉


 

万州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 李忠云


地处重庆市东北部、三峡库区腹心的万州区,1917年设立海关、正式对外开埠,是我国内陆最早的对外通商口岸之一。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 ,万州开放发展也迎来新的机遇。

2月27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贯彻二十大、建设新重庆”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场,万州区委副书记、区长聂红焰介绍了万州区如何聚焦畅通开放大通道、搭建开放大平台、培育开放大产业 “三个开放”,做好“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文章,打造西部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的相关情况。

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物流枢纽
畅通开放大通道

如何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物流枢纽,畅通开放大通道?

据了解,万州是国家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明确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正聚焦构建“七高八普、二环九射多联、一空一港”立体综合交通体系,积极融入和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更好辐射带动周边区域融入全国流通大格局。

“当前,万州正加快建设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长江上游航运副中心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市域辅枢纽。”聂红焰介绍,依托铁公水空综合立体交通体系,万州将大力发展江海直达、铁水联运、水水中转、公水联运,完善“两核四园多节点”物流体系,试点推广多式联运“一单制”,加快建设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更好发挥在川渝东北、陕南、鄂西等城市群的联运中转集结中心作用。

万州港是长江上游少有的能够常年通航万吨级船舶的深水良港,万州新田港已纳入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万州规划了“二客六货”港口布局,正提速推进新田港二期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江海直达、水水中转、铁水联运、公水联运,力争“十四五”末全区港口货物年吞吐能力将达到7000万吨,进而打造亿吨级内河大港。

万州新田港是全市唯一铁路直达港口的前沿港区。“我们依托铁水联运优势,开通运营西部陆海新通道江铁海联运班轮(列)、东南亚公铁联运冷链专线,实现了长江黄金水道与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高效衔接。”聂红焰介绍,万州及周边地区货物可通过陆海新通道,快速抵达新加坡和东盟地区,较传统东向出海水运通道节省15天左右。下一步,万州将借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提升万州辅枢纽支撑能力,加密铁海联运班列,增强通道运营效益,力争西部陆海新通道万州货运量和货运值年均增长15%以上。

打造区域资源要素集聚地

搭建开放大平台


“万州是渝东北唯一拥有国家级经开区和综合保税区的区县,也是目前全市唯一具备航空、水运“双口岸”条件的区县。这是我们打造西部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的最大优势、最大底气。”聂红焰介绍,聚焦“两区两口岸”,万州将着力完善开放功能、提升开放能级,吸引和推动更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万州集聚。

一是拓展万州经开区开放功能,打造开放发展“新标杆”。据了解,万州经开区已纳入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区,2022年规上工业产值416亿元,完成进出口额48亿元。通过积极承接中新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探索投资贸易便利化改革试点经验,推动与重庆自贸试验区的政策联动、功能互补、优势叠加等措施,将力争实现到2025年,万州经开区规上工业产值达到600亿元,进出口额突破200亿元。

二是高效运营万州综合保税区,打造开放发展“新样板”。万州综合保税区一期已于去年正式封关运行,目前建成厂房18万㎡,入驻外贸企业15家,2022年实现进出口额11.9亿元。通过接续推进万州综合保税区二期建设,大力发展保税加工、保税物流、服务贸易、跨境电商等外向型经济业态,培育壮大发展粮油食品、先进材料、汽车零部件等产业,高质量打造保税商品专业市场和服务川渝东北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力争到2025年,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达到5000万美元,进出口额达到150亿元。

三是完善航空和水运口岸功能,打造开放发展“新窗口”。2022年,万州机场旅客吞吐量位列全国第89位,已开通至北京、上海、深圳、海南等30多条航线,4D级机场改造工程即将竣工。去年,万州机场航空口岸对外开放获国务院批复同意,远期建设4E级干线机场总规已取得西南民航局批复。万州正加快T1国际航站楼改扩建,将适时开通国际航线,加快建设国际机场;未来万州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将达到千万人次、货邮吞吐量将超过5万吨。新田港区已纳入国家口岸开放年度审理计划、有望今年获批开放。万州正加快完善口岸功能,提速建设临港经济区,规划建设空港经济区,为开放型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培育开放大产业


近年来,万州持续优化开放环境,进出口总额已由2017年的7.3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51.9亿元。聂红焰介绍,接下来,通过大力发展“500亿级”临港经济、“创新型”高铁经济和“百亿级”空港经济,开放型经济将成为万州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临港经济方面,新田临港经济区正大力发展粮油加工、新材料等 “大进大出”产业。已引进中储粮、德康集团、澳加粮油等8个项目,形成了50亿级粮油、饲料加工产业集群;新材料方面,铜及铜合金材料企业金龙集团年产值超百亿元,新投产的博赛特铝新材料项目日均产值3000万元、相当于“每天一个规上工业企业”,带动形成了200亿级先进材料产业集群。通过持续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产业集群,加快博赛氧化铝智能化升级和产能置换、万州焦电铬一体化、中储粮二期等项目建设,万州将力争到2025年实现临港经济规模达到500亿元以上。

如何把握“高铁时代”机遇,大力发展“创新型”高铁经济?万州将高标准建设高铁新城,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商贸消费、创新研发等现代服务业,探索发展高铁快运、高铁旅游、高铁餐饮等新业态,积极打造高端商务生态链闭环,推动高铁建设与产业发展协同互促。

空港经济方面,万州将大力发展航空物流、航空食品、航空器维修维护、航空培训、保税商品展销等新业态,着力打造空港产业示范基地、产城融合空港新城,力争到2025年,空港经济规模达到170亿元。

新闻多一点>>>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万州今年要做这些事

2月27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贯彻二十大、建设新重庆”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场,万州区委副书记、区长聂红焰介绍了万州在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方面的思路举措。


围绕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这一目标,万州将着力在全面优化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创新环境和要素保障环境上发力,努力实现服务效率高、办事成本低、法治保障足、对外开放优、政商关系好、企业感受佳,纵深推进全区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据了解,服务效率方面,万州将建立一个统一的政务服务中心,深入推进“一网通办、一窗综办”,最大限度推进“四减”,真正为市场松绑、为企业减负;在降低办事成本上,万州将对重点项目、招商企业“一企一价”给予优惠,降低企业成本。同时探索建立企业纾困“资金池”,发挥“万商惠”企业服务平台作用,解决企业融资难题;法治保障方面,将把法治诚信作为万州营商环境的“最硬内核”,不断规范行政决策、优化执法监督、优化司法服务,充分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对外开放上,将支持“铁公水空”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招才引智、创新发展,以落实“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十项行动”为抓手,用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创新打造对外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如何使政商关系更和谐?万州将持续推动“政府合同全面兑现”,全面清理不兑现政策、未履行承诺等情况,进一步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树立守诚信、重契约、讲信誉的政府形象。


此外,对标一流服务水准,万州将深入推行周六“不打烊”“帮办代办”等服务,落实“签约即供地”“交地即交证”等“前置式”服务,创新推出一批具有万州特色的“升级版”举措。

建设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

达万、西万、蓉万三条物流通道将扩容

2月27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贯彻二十大、建设新重庆”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场,万州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赵光平介绍了万州如何在川渝东北地区发挥带头带动作用,建设好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相关做法。


赵光平介绍,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万州将着力探索三峡绿色发展新模式。深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联动创建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扎实推进小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试点,实现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6.8%,保持长江干流万州段水质稳定Ⅱ类。


围绕“全国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将着力建设现代交通物流基础设施新网络。加速构建“七高八普、二环九射多联、一空一港”立体综合交通体系。统筹推进渝西高铁、达万直线高速、新田港二期等川渝共建项目建设。深度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联动打造川渝东出智慧物流港,扩容“达万”“西万”“蓉万”物流通道。


围绕“川渝东北重要经济增长极”,将着力壮大现代化产业新体系。通过积极构建万州区“5+10”现代化工业体系、“4+4+2”现代化服务业体系、“7+5”现代化农业体系,统筹打造万达开新兴产业合作示范区等6大功能载体,努力实现全区规上工业产值增长25%以上。


围绕“川渝东北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将持续提升区域中心城市能级,推进城市提质更新,高水平建好公共服务、卫生健康、教育、文化等“六个高地”,推进城镇化率达到70.4%。


围绕“双城经济圈统筹发展创新先行区”,万州将通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25条优化营商环境“升级版”举措,实施第二批万达开特色通办事项和2023年万开云便捷服务事项,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以改革“小切口”推动统筹发展“大突破”。



记者:龙丹梅
责编:周静
校对:崇云丰
审核:王方杰

相关阅读

  • 农发行麻城市支行贷款规模突破70亿元

  • 今年以来,农发行湖北麻城市支行坚持“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奋斗姿态,锚定目标、攻坚克难,全力迎战2023年业务“开门红”。截至目前,该支行累放各类贷款7.6亿元,同比多投6.5亿元
  • 淮安市淮安区苏嘴镇:奋力冲刺一季度“开门红”

  • 新春伊始,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苏嘴镇抢抓时间、主动出击,突出重点方向攻坚,开展产业链招商,跑出招商引资“加速度”。该镇领导班子迅速分工奔赴常州、镇江、南京、深圳等地,马不停
  • 天眼查发布2023中国消费主题报告

  • 为进一步洞察消费新趋势,厘清消费对扩大内需的拉动作用,近日,天眼查发布《2023中国消费主题报告》,以“洞察烟火,看清未来”为主题,聚焦消费产业结构、消费人群与典型消费场景,剖析
  • 燕南街道:聚焦项目谋发展 凝心聚力开新局

  • 今年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燕南街道主动对标省市做法,动员全街上下一开年就拉满弓、绷紧弦,收心归位,以争优、争先、争效的高度自觉,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增强经济
  • 山外山2022年净利同增200.29%

  •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2月22日,山外山(688410)发布2022年度业绩快报公告。业绩快报显示,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82亿元,同比增长34.85%;归母净利润0.58亿元,同比增长200.29%;基
  • 普洱:产业升级 塑造新优势

  • 2022年,普洱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73亿元,增长3.1%,经济总量取得新突破。今年,普
  • 石家庄市新增一家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

  • 近日,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发布《关于公布2022年创新型产业集群的通知》,全国46家集群确定为创新型产业集群。石家庄市鹿泉新型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成
  • 7.32亿元!九江市加大财政投入支持义务教育发展

  • 九江新闻网讯(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沈明杰)今年以来,市财政下达全市2023年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7.32亿元,其中,中央省级财政补助资金6.59亿元,市县财政配套资金0.73亿元。补助经费将
  • 全年增长2.4%,常德市消费市场稳步恢复

  • 常德日报记者 谭明 通讯员 孙忠恒 记者日前从市统计局获悉,2022年全市消费市场全年增长2.4%,总量达到1673.4亿元,排名全省第4位。2022年,常德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达

热门文章

  • “复活”半年后 京东拍拍二手杀入公益事业

  • 京东拍拍二手“复活”半年后,杀入公益事业,试图让企业捐的赠品、家庭闲置品变成实实在在的“爱心”。 把“闲置品”变爱心 6月12日,“益心一益·守护梦想每一步”2018年四

最新文章

  • 太原出境游市场按下“重启键”

  • “普吉岛独家定制”“初遇俄罗斯7日游”……随着国家出境游政策调整,本月6日起,我市旅行社纷纷启动出境游业务,市场上泰国、老挝等国的旅游产品再次出现,停滞3年的出境游市场逐
  • 山西新增一条跨省高铁,看看都经过哪里

  • 2月22日,山西省长治市,江苏省徐州市,河南省安阳市、濮阳市,山东省菏泽市等三省四市共商协同推进沪太高铁通道(徐州至长治段)规划建设事宜,带动沿线资源开发,促进沿线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