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HS Markit:中国太阳能新政策改变 触发新一轮价格压力周期及行业整合 全球需求基本面依然强劲

虽然光伏(PV)产业基本面依然稳固,但近期中国太阳能产业政策的改变将导致产能过剩、价格下跌和市场整合。

IHS Markit对中国2018年装置容量预估已经从53吉瓦降低为38吉瓦。此外,由于大部分已在2018年上半年完成,下半年完成装置容量将不到今年上半年的一半。

全球需求已经加速,这还是会在部分程度上抵消中国装置预估容量的下降。因此,IHS Markit对2018年全球PV装置容量预估从113千兆瓦下降为105千兆瓦,比2017年上升11%。

我们的分析

2018年5月31日,中国政府公布了“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其中对中国PV装置规模设置了严格限制。此举将促使太阳能产业提高整体竞争力,弥补价格下跌,而这一定会使其在全球电力市场上更有竞争力。

无论是在PV模块的安装还是制造方面,中国都已经成为PV技术的主导国家。在2017年的50吉瓦中,中国装机在全球所占份额达一半以上。这个产业最近所享有的市场增长水平究竟能否得以持续,这一点并没有得到保证,因为紧缩水平居高不下,上网电价(Feed-in Tariff)补贴严重延迟,补贴预算赤字不断增加,再加上电力供应过剩,都使人们对中国的PV需求基础产生了怀疑。即便如此,这项最新政策大转弯的时机、强制性和直接影响已经令全球PV产业大吃一惊。

中国的这次突然暴跌将重塑整个PV供应链。在中国供应链中拥有巨大份额的生产企业将面临巨大压力,在国际市场将会造成激烈的竞争环境,由此将会导致全面性的急剧价格下降。

由于大多数订单搁置,上游和下游的商家仍在消化这个政策并重新评估自己的策略,现在就断言价格何时会确定还为时过早。在这样状况尚不明朗的初期阶段,所谓概念上的“平均”价格几乎没有什么意义。最终的价格水平不仅取决于中国最近所做的决定,而且还将受到欧洲最低进口价格(MIP)和印度围绕保障关税和反倾销调查做出决定的影响。

2018年全球PV产业的命运现在已经大致注定了。今年剩余时间中的状况将由生产过剩和供应商之间的激烈竞争来决定。为了应付这些日益恶化的产业条件,供应商将专注于保持生产线运行以获得现金,同时控制库存水平。中国发布的政策已经引发了价格战,将在需求压抑的地区重新点燃PV需求。这些地区的买家原本就已暂停其项目,等待模块价格的降低。印度和澳大利亚这两个市场将因为更具竞争力的模块价格而获益。

欧洲市场正在等待8月即将做出的MIP决定。如果MIP在欧洲取消,新的价格将会加快安装进程。在美国市场,较低的国际价格将会抵消201条款进口关税的影响并增加模块进口。就安装规模而言,准确的结果将取决于快速增长地区在下半年采购模块的意愿,或依赖于进一步的价格下跌。目前,许多项目和订单都处在暂停中,开发商和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公司(EPC)都充分意识到这个行业在一夜之间已转向买方市场。

现在要对未来两年到三年做出预估,就要回答一个更大的问题。经过一段相对稳定的时期,全球太阳能产业如今被迫要采取另一个重要的步骤,以便降低生产成本。PV产业目前处在一个十分黑暗的隧道之中,太阳能在全球电力市场中的竞争日益激烈,这个事实可能会为这个产业提供些许结束黑暗期的曙光。

在一些国家,太阳能已经是最便宜的电力来源,而且在过去两年里,从容量净增的角度来看,它也是最大的电力来源。一旦上面提及的价格下降得以确立,这个产业就会经历另一波过度供应、低利润率与集中整合,在整个新一轮市场中太阳能将变得更有竞争力。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