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改革镇发展如何?豫南地区发展相对滞后

制图/杨芳芳

2015年,河南全省选择了100个人口规模较大、经济实力较强、具有一定辐射带动能力和空间发展的建制镇(简称“体制改革镇”)进行省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2016年正式施行。

两年过去了,体制改革镇发展如何?2018年5月,省统计局区域经济统计调查处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对这100个省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镇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分析发现,体制改革镇的前10名公共财政收入之和,是后10名之和的21倍多,而消费能力方面,前10名之和则是后10名之和的34倍多。

【经济发展】平均公共财政收入1亿元 高出全省乡镇平均值7000多万

分析发现,体制改革镇由于具有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交通区位等有利条件,在吸纳农业人口就业、带动区域经济增长、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体制改革镇企业发展水平较高,经济实力是全省乡镇平均水平的数倍。

2016年,体制改革镇共有3.6万家企业,占全省乡镇企业总数的11%;体制改革镇企业实缴税金达到135.6亿元,占全省乡镇企业实缴税金总数的20.5%;体制改革镇共有工业企业2.3万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34家,分别占全省乡镇总数的14.1%、15.2%;体制改革镇的工业企业产值达到9801.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达到8701.9亿元,分别占全省乡镇总量的21.4%、22.3%。体制改革镇的企业无论是在“质”还是“量”上,都远超全省乡镇企业的发展水平。

企业生产发展的较高水平,带来了地方经济实力的增强。2016年,体制改革镇的公共财政收入总量达到102.7亿元,占全省乡镇公共财政收入总量的19.5%;平均每个体制改革镇的公共财政收入为1亿元,比2891.9万元的全省乡镇公共财政收入平均值,高出7000多万元。

体制改革镇的公共财政支出总量达到84亿元,占全省乡镇公共财政支出总量的18.8%;平均每个体制改革镇的公共财政支出为8403.9万元,远远高于全省乡镇公共财政支出的平均值461.2万元。

【商品市场】平均每个体制改革镇市场交易额超20亿元

体制改革镇商业较为发达,生活设施相对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比较高。

数据显示,2016年,全省体制改革镇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702.2亿元,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55.5亿元,分别占全省乡镇总量的9.9%、11.1%。平均每个体制改革镇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出全省乡镇平均值3.1亿元,平均每个体制改革镇的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出全省乡镇平均值1.3亿元。

体制改革镇有642个商品交易市场,占全省乡镇商品交易市场总数的10.3%,平均每个体制改革镇有6.4个商品交易市场,高出全省乡镇平均值近一倍;体制改革镇的市场交易额达到201.2亿元,占全省乡镇市场交易额总量的8.6%,平均每个体制改革镇的市场交易额达到20.1亿元,是全省乡镇平均市场交易额15.7倍。

其中以粮油、蔬菜、水果为主的专业市场、以畜禽为主的专业市场、以水产为主的专业市场个数分别占全省总量的10.7%、8.2%、8.7%,专业市场的市场交易额分别占全省的10.6%、17.2%、5%。

【各镇对比】豫北地区的镇普遍比豫南发展好

对比发现,体制改革镇经济社会发展地域分布不均匀。

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发展较好的前20个体制改革镇中,郑州市6个,新乡市3个,洛阳市2个,濮阳市2个,济源市2个,安阳市、鹤壁市、南阳市、巩义市、永城市各1个。可见,发展较好的体制改革镇集中分布在郑州、新乡、洛阳、濮阳、济源。开封市、平顶山市、许昌市、漯河市、三门峡市、商丘市、信阳市、周口市、驻马店市无一镇进入前20名。

从地域上来看,体制改革镇的平均公共财政收入在1.5亿元以上的有郑州市、新乡市、济源市;平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在150亿元以上的有郑州市、安阳市、濮阳市、许昌市、济源市;平均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2亿元以上的有郑州市、新乡市、安阳市、濮阳市、济源市;每万人拥有病床数超过200张的有郑州市、新乡市、濮阳市、济源市。

发展区域性强,发展较好的体制改革镇集中分布在郑州市、新乡市、濮阳市、济源市等豫北地区,豫南大部分地区的体制改革镇发展相对滞后。

【差距明显】前10名公共财政收入之和是后10名的21倍多

调查人员将评估结果中发展较好的10个体制改革镇,与发展滞后的10个体制改革镇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选出五项指标进行分析。

发展较好的10个体制改革镇的公共财政收入之和是49亿元,发展滞后的10个体制改革镇之和是2.3亿元,前者是后者的21.3倍;发展较好的10个体制改革镇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之和达1929.1亿元,发展滞后的是123.5亿元,前者是后者的15.6倍;发展较好的10个体制改革镇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和达142.9亿元,发展滞后的是4.1亿元,前者是后者的34.9倍;发展较好的10个体制改革镇的医疗卫生机构共有5304张床位,发展滞后的是742张,前者是后者的7.1倍;发展较好的10个体制改革镇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62.5%,发展滞后的仅达到44.2%,前者高出后者18.3个百分点,两者各项指标差距较大。

分析认为,体制改革镇发展的差异和不平衡,表明体制改革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挖掘发展滞后镇的发展潜力,缩小差异将成为我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一、郑州市(13个):新郑市龙湖镇、新郑市薛店镇、新密市超化镇、新密市曲梁镇、登封市大冶镇、登封市告成镇、荥阳市豫龙镇、荥阳市贾峪镇、中牟县官渡镇、中牟县姚家镇、二七区马寨镇、惠济区花园口镇、上街区峡窝镇

二、开封市(4个):尉氏县洧川镇、通许县四所楼镇、杞县葛岗镇、祥符区朱仙镇

三、洛阳市(7个):孟津县麻屯镇、新安县铁门镇、宜阳县香鹿山镇、伊川县彭婆镇、嵩县车村镇、栾川县冷水镇、洛龙区李楼镇

四、平顶山市(3个):郏县黄道镇、舞钢市枣林镇、鲁山县张良镇。

五、安阳市(4个):林州市姚村镇、安阳县铜冶镇、内黄县后河镇、汤阴县宜沟镇

六、鹤壁市(3个):浚县王庄镇、淇县高村镇、山城区石林镇

七、新乡市(6个):卫辉市唐庄镇、辉县市孟庄镇、延津县石婆固镇、获嘉县亢村镇、新乡县小冀镇、封丘县应举镇

八、焦作市(4个):沁阳市西向镇、孟州市西虢镇、武陟县西陶镇、博爱县磨头镇

九、濮阳市(4个):濮阳县文留镇、清丰县柳格镇、南乐县元村镇、范县濮城镇

十、许昌(2个):禹州市神垕镇、长葛市大周镇(首席记者 吴军)[CAHTAG14;34]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