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北上广深房半数认为租金1500-2500元最理想

租房“补课”刻不容缓。

世联行曾做过一项统计,深圳首次置业年龄已经从2012年的33岁提高到2016年的36岁,北京首次置业年龄则从2012年的36岁提高到2016年的38岁。首次置业年龄的延长意味着停留在租房市场的人群在增多。

另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在籍人口13.83亿人,其中2017年的流动人口近2.5亿,而以租住私房作为居住模式的人数占流动人口的67.3%。也就是说,我国流动人口增速从持续增长趋于稳定,随着城镇化建设步入中后期,住房租赁市场有待扩容。

提高供应量是租房市场亟待解决的问题。足够的供应量意味着租金稳定以及租房市场更好的服务。相寓副总经理张多表示,他们曾在2017年做过一项统计,品牌公寓租房和房屋资产管理机构在全国市场上占有率只有5%。机构作为最有效率的运营主体,这是一个并不乐观的数字。

恰如万科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郁亮所言,租购并举早在1998年房改时就已提出,但是过去多年发展偏了。租赁现在是在“补课”,北上广深等城市住房租赁市场需求很大。

供不应求

局部供不应求是租房市场目前最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方面,租房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根据《58集团2018一季度住房租赁市场报告》,北京、上海在2018年第一季度的租房需求增速分别为7.22%和12.18%。在新一线城市中,无锡、南京、合肥、杭州的租房需求增速表现亮眼,分别为10.92%、9.64%、6.82%、5.35%。这一数据从全年维度看更为明显。2017年全国租房需求较2016年增长57%,第四季度租房需求较2016年同比增长71%。

与此同时,各城市租金也呈上涨趋势。《58集团2018一季度住房租赁市场报告》租金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人均月租金为793元,和2017全年人均月租金791元基本持平。2018年第一季度北京人均月租金为2514元,在全国仍处于领跑位置,同比2017年第一季度下滑1%。杭州以1511元/月的人均租金领跑新一线城市,长沙、重庆、青岛等新一线城市住房租赁人均月租金均有不同程度的涨幅。

据千龙网云房数据中心统计,今年1季度,上海市月租金67.7元/平方米,同比上涨4.0%;深圳市月租金76元/平方米,同比上涨3.2%;杭州市月租金50.5元/平方米,同比上涨6.3%;南京市月租金44.8元/平方米,同比上涨1.1%。

随着租金上扬,控租金首次出现在房地产调控中。住建部5月19日在其官方网站发文称,将“坚持房地产调控目标不动摇、力度不放松”,并提出了6项具体措施。在这6条措施中,“控租金”被首次提及;5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楼市有“紧”才有“稳”》。其中提出:一旦市场出现异常波动,地方政府必须切实承担起稳房价、控租金的主体责任,调控务必当机立断。

值得关注的是,品牌公寓是近年来新兴的租赁类型,其装修风格多样、服务较好、房源多位于交通便利地段等因素,受到广大年轻人的喜爱。对于房源的来源倾向,49%的租房人群倾向于选择个人房源,32%的用户对于品牌公寓的倾向性更高。不过,市场也普遍认为,当下品牌公寓租金较高。

蘑菇租房联合创始人龙东平说:“整体看租房市场是供不应求的。提高市场供应量很重要,这意味着租金平衡以及租房者可以享受更好的服务。”

机构运营者占比低

从供应端来看,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推行租购并举,提供租房的主体不断增多。不过从目前来看,这些“补课”仍然不够。

相寓副总经理张多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租房变化主要在于这几年的供应主体结构变化。租房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通过网站或贴条小广告,租户直接找到房东或二房东,经纪不会参与其中;第二种是由经纪主导的普租或经纪业务,一端是业主端,另一端是客户端,能解决他们的信息及时匹配问题;第三种是机构运营者,比如长租公寓,目前形式主要有集中式和分散式。从这三种结构来看,机构运营者比例在增加,但这是因为其原来占比太低。

世联行集团副总裁、世联红璞公寓总经理也表示,从目前来看,中国机构运营者提供的租房市场份额在全国来讲不超过5%,而日本已经超过70%,美国、德国也都是在40%~50%。租赁市场规范一定需要机构化,也就是用B to C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尽管长租公寓备受关注,但盈利是行业的普遍难题。甘伟认为,对于长租公寓市场而言,虽然政府已经把房屋租赁置于国家战略高度了,但实际上一些具体的政策还没有落实,公寓需要忍受一定时间亏损。要么全面涨租金,要么政府给予一定补贴或税收优惠,或者在与物业合作上给予运营者一些绿灯。目前最欠缺的是政策和金融支持,如能获得支持,就可使运营商忍受这段时期的煎熬。

从机构运营者角度,张多也提出了现实问题,“租房人群对房屋关注的核心点依然聚焦在价格和位置。我们要提供给他们品质服务是没错的,但不是所有人都消费得起这个服务。”

租房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尽管租房是目前市场中关注度非常高的话题,但从我国租房市场发展来看,租房仍然不能代替买房真正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甘伟认为:“租售并举、租售同权的核心价值,就是原来需要由买房来获得生活品质的群体,可以用租房解决需求,这才最具有里程碑意义。但如果人们到了要结婚或者要养小孩时仍然一定要买房,那么租房时代就还没有来临。”

21世纪经济报道调查发现,目前对不少租房者而言,最大的困扰仍然是租购同权。比如,在子女教育等问题上,租房者能否享受与购房者同等权益。

另外张多认为,对于买房,我国有着浓厚的社会伦理和传统情怀。“买房形式和结构会发生一些调整。比如年轻人不会因为买房将生活品质降到很低。他们可能选择回老家买或在其他城市购买,而后再去考虑升级置业,这是主流想法。”

不过随着租房年龄层的变化,租房者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年轻一代愿意将更多收入占比花在租金上。据蘑菇租房统计显示,收入方面,月收入在5001-8000元区间的人数占比最多。通过租金收入比的调查发现,55.6%的租客将50%以上的月收入贡献给每月房租,而租金收入比小于30%的人仅占16.8%。另外,78%的租房者认为,目前房租较贵。同时,租房群体也给出了他们的理想租金标准。在北上广深四座城市中,49.7%的租房者认可月租金1500-2500元为理想范围;在南京、杭州等几个租房市场扩张较快的城市中,53%的租房者认可的理想月租金范围是1000-1500元。

安居客首席分析师张波认为,破除“买房才是安居”这一长久以来中国人的居住观念,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也并非增加了租赁房源供给量或者出台相应法律法规之后,人们的住房观念就会马上改变。“租房也是安居”需要一个过程,值得关注的是,90后更容易接受租房观念,也更愿意选择租房,相信未来中国的租赁市场在一二线城市的发展步伐会进一步加快,更多人接受更长时期甚至一辈子租房生活。另外,从国外发达国家经验来看,通过租房解决住房问题的比例远高于中国,例如德国大城市租房人群比例高达六成。中国一二线城市居住需求将形成三分格局,即商品房、保障房、租房,未来超过三成人在大中城市租房,应该是个普遍现象。(21世纪经济报道)

相关新闻

那些在北京租房的年轻人,过得怎样?

他们的租房故事,平凡而扎心。

01:没出事,是不幸中的万幸

曾有社会新闻报道一个和别人同租的女生被室友性侵、全裸装进行李箱里准备丢弃,幸好女生在行李箱里的呼救被路人听到,否则后果更加不堪设想。

小a曾以为这是小概率事件,直到发生在自己身上。

毕业后,小a跟男朋友合租了一间屋子,三室一厅两卫,剩下房间住着两个单身男生。

合租之后的柴米油盐迅速让小a和男友分道扬镳,男友搬了出去,剩下小a留守。

一天夜里,小a刚洗完澡,正在吹头发,听到隔壁的男生回来了。男生喝多了,看到小a,就抱住她、亲吻她。小a大喊挣扎,求助于隔壁的另一个男生,可是合租的那个男生只是紧闭着房门,默不出声。

“当时我又害怕又生气又难过,还好最后没有发生什么,不然……”现在说起来,小a的声音还有些颤抖。

之后的日子,小a一到晚上就会莫名恐惧,后悔没有保护好自己。

一个人租住在北京,生活和工作的压力没有让她退缩,却在安全这件事情上陷入踟躇。

02:合租不开心,但不开心是生活的基调

一个人在外地租房,不敢拿安全开玩笑,所以毕业两年、月入5位数的小d搬进了治安完善的小区,租金也自然水涨船高,只能选择合租。

每次问起小d最近怎么样,他总是要提起自己的奇葩室友:一个精力旺盛、几乎每晚都会制造噪音的男生。

光是动静大点儿也就算了,这个男生的个人卫生状况极其恶劣。鞋袜乱丢,锅碗放臭了都不刷,地毯脏到粘在地上……除此之外,他还经常跟女朋友吵架,吼起来山响,砸东西跟不要钱似的;经常带朋友回来彻夜high,但丝毫没有多交水电费的意思。

小d心想,这样的人那就能躲就躲吧,可合租的状况又让他不得不跟这个问题室友抢着刷牙、抢着上厕所,时时打照面。

“如果搬出去,说到底还是得跟别人合租,也不想为了自己一个人住花爸妈的钱啊。”

合租几乎是漂在北京的逐梦大军里最常见的居住状态,运气好些能找到一生至交,运气不好就会像小d这样——忍着憋屈,不忍烦心。

03:只要有个住处,我就愿意留在北京

小编曾经见过一个住地下室的小白领,白天坐在抬头有阳光办公室,晚上回家得点灯“摸索”着生活。

朋友小e就住在地下室,常年和潮湿、阴冷作伴,偶尔还有一两只蟑螂和臭虫。

有一次,小e收拾家时发现一只疑似老鼠的生物。专门除虫灭鼠的工作人员上门安装了粘鼠板,两天后发现板子上粘着的是一条壁虎。

“这只壁虎肯定活不成了,伤害它不是我的本意”,微醺的小e顿了顿,“有时候我会想,自己和这只壁虎差不多,只是想有个家,却被叫做生活的粘鼠板弄得动弹不得“。

即使是和壁虎同屋,小e也愿意留下;可是这只叫生活的手,看不见摸不着,却将他死死摁住。

04:频繁搬家,稳定是最大的奢侈

小f毕业两年,搬四次家,有一次行李还没拆完就又要另寻住处。和朋友逛宜家,每一个体验区她都想去感受一下,朋友笑她,只有她自己知道这样的体验包含了多少无奈。

她几乎没有买过什么装饰挂件,因为她知道自己没有一个固定的家,现在买的每一样东西,都是未来搬家的负担。

小f在北京的上一个住处是复式二层,房东就在楼下,是对人很好的夫妻。他们是会帮她收拾行李,做饭也会带她一份儿。

可是,正当小f刚刚安顿下来,房东告诉她:我的弟弟和弟妹正在闹离婚,弟弟要搬过来住。

房子不能租给你了,不过可以给你时间,去找新的住处。看着房东一脸抱歉,小f心一软,就搬走了。

“搬家那么多次,也不差这一次,我心里也清楚,在哪儿都不会有安定。”

小f顿了顿,抬头笑了:“每搬一次家,就要丢掉一些东西,渐渐地发现身边留下的都是自己最喜欢的。你看,不经意间活成了断舍离的模样,这也是生活给我的礼物吧。”

05:远走郊区,用距离换金钱

人数众多的北漂大军里,有这么一部分人,其实应该叫做“郊漂”——他们远走郊区,住在5环开外。

其实原因简单得很,每个月的固定工资除了支撑吃喝拉撒还要生活交际,他们不想把剩下的钱全都交给房租。

说白了,就是用距离换金钱。

小g去年刚毕业,短短几个月,领教了房租吞噬生活的残酷。

一开始他不懂如何挑选房屋,跟朋友合租6000块的两居室,房租占工资的60%;实在支撑不下去的他今年搬到了昌平,虽然上班的时间增加了一倍,但是房租省了不少。

搬家、交房租花光了积蓄,只剩几百块的小g吃了一个月的方便面。每天6点半出门上班,在地铁里饿着肚子打瞌睡,晚上回到家筋疲力尽,多说一个字都累。

选择必然有代价,既然用距离换金钱,就只能忍受早起晚归的煎熬。

写在最后:

或许你也是北京租房大军中的一员,或许你没在北京、一样以生活的名义“租住”在别处,每天过着“争抢”的生活:抢卫生间、抢地铁、抢共享单车。说到底,是在抢一个早日出头的梦。

没有依靠、奢谈安定,好像下一秒就要被这座城市抛弃的恐惧永远都在。可焦虑、失落过后,生活依然要过下去。

或许,这群年轻人在租来的房子里依旧辗转反侧。

可也正是这命运夹缝里透出的些许微光,支撑着你我,在每一个清晨睁开双眼,奔向生活的希望。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