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中美关系中的稳定器为何会变成今天的震荡源?

冷战结束后,作为中美共同安全威胁的苏联解体,中美关系稳定的基石从共同的安全利益转移到了经贸合作利益上,经贸关系被视为中美关系的压舱石、推进器。中美关系遇到困难时,经贸合作关系往往会发挥积极稳定作用,防止双边关系滑向更大的冲突。但是现在,情况发生了明显变化。

一是中美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推动双边关系的动力却在减弱,某些方面甚至成为阻力。中美建交以来,双边贸易额从40亿美元增长到6360亿美元。贸易规模增长的同时,逆差规模逐步扩大。2017年中美货物贸易逆差达到375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并且超过了贸易规模的增长速度。美方越来越强调双边贸易对华有利,对美不利。当前美国将中国定位为战略上的竞争对手,既然贸易规模扩张对中方利益更大,它就不再是助推关系发展的动力,而成为了阻力。特朗普政府正在酝酿动用关税、配额等破坏性手段,干扰未来中美贸易的发展。

二是中美产业结构虽然互补性仍大于竞争性,但美方担心中国产品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的趋势。当前美国对华出口主要是技术密集型产品、农产品和能源资源产品,中国出口美国多为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产品,双方仍以互补格局为主。但美国担心中国制造业从低中端向中高端迈进的发展趋势。按照班农的说法,如果美国等到“中国制造2025”计划实现再采取措施,则为时已晚。

三是中美双向投资发展不平衡,双方均面临投资环境的变化。美资在中国市场面临来自欧洲、日韩以及本土更有力的竞争,扩张进入平台期。近年来中国对美直接投资发展很快,2016年更是比上年猛增200%。加上同期出现的人民币汇率贬值、外汇储备大幅缩水,显然出现了非正常资本外流。中国出台措施限制投资境外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和体育俱乐部等。美方则担心中资企业在美收购会获得敏感先进技术,“威胁美国国家安全”,因此不断收紧对中国企业在美并购案的国家安全审查。2017年中国全球境外直接投资下降超过1/3,其中对北美直接投资下滑35%。特朗普政府正酝酿推出更多措施,限制中国对美国敏感和技术行业的投资。

四是中国持有巨额美债引发疑虑。当前中国持有约1.1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关键时刻,中国坚持持有美国政府担保债券,对美国渡过危机发挥了重要作用,中美也籍此建立起某种政治互信。但是随着美对华疑虑上升,美方担心它成为两国竞争中中方手中的杠杆。中方也担心巨额外汇储备导致过度依赖美国国债市场,因此积极寻求投资多元化。

五是中美经贸交流沟通机制受阻。中美已经建立起中美商贸联委会、战略与经济对话等重大沟通磋商机制。特朗普上台后,中美又很快建立起新的一系列对话机制,包括全面经济对话机制。但是美方近期对这些机制的态度发生重大转变。美国目前事实上中止了全面经济对话,并采取单边方式推进其政策议程。在经贸冲突面临升级的关键时刻,中美之间却似乎处于几十年少见的“对不上话”的局面。

美国认为当今世界重返大国竞争时代,并退回到冷战思维中寻求与中国的竞争之道。在特朗普宣布针对中国大规模征税方案的前后,发生了《台湾旅行法》生效、美军进入中国南海岛礁12海里、美国向西藏境内藏人和流亡印度的藏人大幅增加资助等严重事件,显示美国企图从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各方面对中国形成战略挤压。在中美关系全方位震荡背景下,经贸从战略工具演变为博弈标的和战场。压舱石作用仍在,但是这块巨石现在被推动,动起来就会成为震荡源而非稳定器。

未来中美经贸关系会继续向前,但是它的内容会发生变化,将迎来一个挑战更多、斗争更激烈的新时代。特朗普政府冒险性很强,中方必须做好各种预案,准备面临最坏局面。但同时也要看到,特朗普及其团队在“宣战”同时多次表达“贸易战”不是目的,还是希望通过谈判解决分歧。中美目前正式公布的初步措施,都表现了节制、理性。但是,特朗普临机下达研究对1000亿美元中国进口商品征税的指示,属于情绪化反应,有可能推动事态走向失控。与此同时,白宫也表示一切(包括已经公布清单的500亿美元、1300多项进口商品)尚未实施,还有讨论和谈判空间。如果能坚持这种态度,双方还有机会找到妥当化解当前冲突的办法。

中美经贸关系的持续稳定发展对于中国、美国以及全世界都具有重要意义。无论美国政策向哪个方向调整,中国致力于深化中美经贸关系的决心不应改变。“贸易到不了的地方,士兵就会去”。我们应当积极争取美国有识之士一道努力,在日益激烈的冲突中寻求建立、完善“交手”规则。压舱石已经动起来了,现在需要努力让它按照一定的规则来运动,在动态中保持某种稳定,阻止中美关系滑向所谓“修昔底德陷阱”。

事实证明,过去的一些办法在特朗普政府面前遇到了比较大的阻碍。美国需要调整,即使美国不愿调整,我们也要努力推着它调整。同时中国也需要检讨以前的一些看法和做法,总结经验教训,针对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更新思维,调整方案,以应对新的挑战。

原题:《经贸:中美关系压舱石何去何从》

作者:

廖峥嵘(LiaoZhengrong)

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平发展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近期精彩回顾

正是美俄博弈造成叙利亚长期战乱

傅莹:世界舞台需要“新剧本”

中美贸易战,香港难以独善其身

特朗普自打脸,时隔一年又想加入TPP

叙利亚危机面临升级美国会打哪里?俄罗斯会做何反应?

前五角大楼官员:美朝会谈恐难有突破,即使成功,也将注定短命

西方媒体热炒的中国军费增长,这位外国教授看来却是这样的

西方炒作中国军费增长,他们都自动忽视了什么?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中美聚焦网立场。

➤本文为中美聚焦网专栏作家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与中美聚焦网共同所有,如需转载请与中美聚焦微信公众号联系并注明出处。

中美聚焦网|中美交流基金会

微信ID:chinausfocus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