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初中毕业创业,回收酒瓶发家致富,公司总资产超五百万

收酒瓶子,给人的第一感觉往往是邋遢,不体面,可是即便这不体面的活,也有人做,而且还做到了身家过百万,下面让我们看看他是如何做到的。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丁建明,1983年的时候,丁建明初中毕业,因家里困难,辍学回乡务农。那一年,丁建明16岁。丁建明在帮助父母干活的间隙,骑着家中唯一的一辆破自行车,东跑西奔,走街串巷,收酒瓶子。因为怕人认出来,他买了一个大口罩,将大半个脸遮了个严严实实。

第一天,丁建明清楚地记得,一共奔波了上百里路,往返废品收购站两次,赚了十多元。虽然这十多元钱不起眼,可是,当时一个国家干部一个月的工资也不过一二百元。丁建明意识到,这一行很有干头。

第二天,于是他一心一意地干了起来,钱一天比一天赚得多了,渐渐地,丁建明觉得自己这是在靠劳动赚钱,并没有什么可耻的,便摘掉了口罩,大大方方地收起了酒瓶子。

第三天,每天天刚刚亮,丁建明就起来进村沿街叫喊收酒瓶,晚上很晚才收工。到年底一算,居然净赚了近3000元,丁建明3年就成了万元户。到了1990年,“丁建明收酒瓶子发了”成了村里最时髦的话题。村民们坐不住了,很快有30多个村民,加入到他收酒瓶子的行列中。

第四天,开始他们骑着自行车收购,后来全部换上了三轮车。

随着时间的推移,丁建明收的酒瓶子越来越多。他看到一些当地人不太懂行,收回了很多特殊的酒瓶子,这些酒瓶子大都是装名贵酒的,因为形状或质地特殊,加之离生产这些高档酒的厂家路途遥远,废品收购站一般不要这种瓶子。

丁建明觉得,这些酒瓶子都是花钱收回来的,扔掉了太可惜,只好把它们堆到一边。1995年8月,一位中年人找到了丁建明,想要高价收购这些特殊的酒瓶子。这可真是一件大好事。丁建明感到很奇怪,问他要收这些酒瓶子干什么时,那人竟然毫不避讳地回答说:“造假酒呗。”丁建明不想挣这种昧良心的钱,断然拒绝了。

这件事情也给丁建明敲响了警钟,长久以来,丁建明一直和废品收购站打交道,所收的酒瓶子都卖给了废品收购站,废品收购站不但给的价钱低,而且还经常挑三拣四。自己为什么不直接和酒厂联系,把收到的酒瓶子直接卖给酒厂呢?

1996年,他先后和市场上销售形势比较好的4家啤酒厂、白酒厂签订了旧瓶回收合同,成为这4家酒厂的酒瓶回收代理商。有了废酒瓶的销售渠道,丁建明先后买了7辆大卡车,并涉足物流业。此时,他已经不需要去叫喊收酒瓶了,而是当起大老板。如今,丁建明的公司总资产超过了500万元,他也真正从回收酒瓶的小伙逆袭为百万富翁。

即便在小的事情总要有人去做,你都不去做又怎么知道前景如何呢?回收酒瓶子虽然不体面,是很小的事情,可是即便很小,但也有着巨大的商机。

本文来自生意我最行,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