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艺人因这病坠楼身亡 自杀率比抑郁症还高 遗传高达 80%

8 月 5 日,香港歌手卢凯彤在跑马地寓所坠楼身亡,当晚其所在公司发文悼念称:躁郁症是可怕的。

瞬间," 躁郁症 " 走到了更多人的眼前,朋友圈、微信群开始围绕该病进行讨论。有专家表示,躁郁症并不罕见,发病原因很复杂,是一种自杀率比抑郁症还高的病,遗传率高达 80%。

自杀率比抑郁症还高的病

近日,在佛山有一学生从学校 7 楼跳下来,所幸获救,并被误诊为抑郁。之后,专家发现,该学生并不是真的想自杀,他只是把跳楼当做一种游戏。" 他对跳楼产生了幻觉,说当时就是想从楼房的边缘滑下去,还是从屋檐上飞过去。而且,他在近两年时间内,每周 4-5 天,每天 1-2 小时,突然文如泉涌来灵感,写了很多部小说的第一章,均有头无尾,累计约有几十万字。这就是典型的轻躁狂发展成躁郁症。"

专家提醒,躁郁症未引起临床医生足够重视,有很多的患者被误诊为单相抑郁而错过治疗好时机," 该病症是目前所有精神疾病中,自杀率最高的,甚至高于抑郁症,很可惜的是,多数自杀的患者其实并不是自己非要自杀,很多只是因为躁狂引发的冲动或者好奇。"

那么怎么分清轻躁狂和躁狂?专家表示,轻躁狂的表现和躁狂基本是类似的,唯一差异是躁狂要 7 天以上才可以诊断,而轻躁狂只需要 4 天就可以了。" 其实轻躁狂对人社会功能甚至有促进作用,会提高做事效率、更有创作性、灵感艺术创作,读书成绩会很好等等。"

躁郁症发病高峰期 15-19 岁

躁郁症又叫双相障碍,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疾病。躁郁症的发作多发在春夏、秋冬之交,这两个时间段的治疗非常重要,是避免疾病恶化的主要时期,对于正在接受服药疗程的患者来说,切忌自行停药。其发病高峰期是 15-19 岁的青少年,在 30 岁以后发病率会大大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该病遗传率高达 80%,风险特别高,因为至今查不出是哪个基因出了问题。专家表示,父母当中只要有一个患有躁郁症,那么所生的孩子患病概率比普通人高 10 倍,也就是普通人患病率是 1%-3%,而他们的孩子患病率为 10%-30% 以上。"

其实,躁郁症并不可怕,它是可以被临床治愈的,可怕的是没能被及时发现,甚至家属、患者、周围的同学等都不觉得自己有病。曾有一个病例,患者是一个离异家庭的孩子,她爸爸带她到医院看病,患者妈妈知道后跑到医院质问医生," 我的孩子还在微笑,怎么说她有病?"

专家告诉记者,当时是 6 月份的广州,天气炎热,但是这位患者母亲装扮成类似佐罗的样子," 戴着黑超、披着黑色披风、紧身衣裤,但是我就估计,这个患者的躁郁症是遗传自她妈妈的,奇装异服也有患病风险,符合该病戏谑性的临床表现。"

躁郁症要 " 解郁 " 更要 " 抗躁 "

躁郁症症状非常多也非常丰富,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的表现,一个是躁狂相,一个是抑郁相。

躁就是躁狂、躁动,表现为情绪很高昂,兴奋、话多、思维比较快、迅速、自我感觉特别好,看到周围的一切都充满生机、充满希望,想法、打算也特别多,觉得自己脑袋变聪明了,变得灵活了。

郁就是抑郁的表现,这在生活中见到的多一些,比如情绪低落、不想说话、疲惫、做事提不起精神、然后觉得思维变得慢了,然后整天什么都不想做。抑郁重的时候可能会表现为消极自杀或者经常自责,无缘无故流眼泪。

专家表示,我们正常人的情绪是处在一个正常的水平线上,躁狂的情况就是高于这个水平线,抑郁的时候就是低于这个水平线,躁郁症的患者就波动于这两个之间。" 患者在这两者之间的切换有的是季节性,有的是一周,有的甚至是同时进行,不容易被琢磨透。"

■新快报记者 高镛舒 通讯员 伍展虹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