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东水泥:供给微收,需求缓释,量价齐升有保障

环保收紧,供改持续,重组整改,区域供给小幅收缩

环保政策继续加码,呈现常态化趋势。环保限产区域增大,由 15 省的部分城市增加到 "2+26" 城,限产时间增长,部分城市启动夏季错峰生产,停产品类由熟料、水泥厂新增特种水泥与水泥磨坊。供给侧改革继续推行,产能吐故不纳新。从京津冀三地水泥熟料产能来看,京津已达标,去产能将继续在河北深化。河北省除满足国办发 34 号文件指导意见外,还提出到 2020 年全省水泥产能控制在 2 亿吨左右,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严禁新增产线,京津冀地区 3 年内无新增产线。激励水泥企业并购重组,整合行业竞争格局。华北区域集中度偏低,小散企业恶性竞争导致行业秩序混乱。一方面小厂通过不透明手段降低成本,从行业中分羹,另一方面小厂恶意调价拉低行业价格,降低行业盈利空间。未来通过行业整合有利于规范行业生产标准,淘汰不达标的小散乱企业,重整行业秩序。同时大企业的规模效应显著,有利于提高行业门槛,加速清退小微企业。

华北西北短期看基建,雄安基建有望发力

调控政策持续收紧,销售遇冷施工预计微缩。2018 年调控政策大概率持续,地产投资销售端受压恐将持续传导至投资端,预计全年施工建设投资增速预计持平或小幅下跌。京津冀一体化加速落地,交运先行。7 月 31 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加大基建补短板的力度,因此看好北方区域基建响度较弱的区域,基建投资或将维持稳定增长,对水泥需求强力托底,预计 18 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维持在 15% 左右。京津冀水泥需求系数 2018 年按照 0.64 作为中性估计值,2018 年京津冀水泥产量预计为 0.96-1.1 亿吨,对应 17 年水泥产量增速为 7%-25%。雄安新区短期基建带来水泥需求,中长期房地产开发支撑力度强。从规划建设面积角度估计,新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首位,未来五年按照建成面积 100 平方公里,固资投资额达 4000 亿,年均投资 800 亿,按照年 1 亿投资金额带动水泥需求 0.5 万吨。由于前期建设投资,2018 年雄安新区建设带动水泥需求为 400-500 万吨。

供给收缩,需求缓释,龙头公司量价齐升

销量:公司水泥销量中性假设下,预计 18-19 年归属于冀东销量增速 8.3%、5%,销量分别为 0.62 亿吨、0.66 亿吨。吨价格:公司 2017 年水泥吨均价 236 元,在基建预期好转、供需改善的预期下,保守预计 2018-19 年吨均价 270 元、275 元。公司作为华北地区龙头地位稳固,率先收益。吨净利:金隅冀东重组后,受益于金隅优质内控能力,冀东三费率从 37% 下降至 27%,预计 18、19 年吨净利将有所提升,对应为 22 元 / 吨、24.7 元 / 吨。

预计公司 2018/19 年将实现净利润 14.7/16.6 亿元,对应 EPS 为 1.09 元、1.23 元,根据可比公司一致性预期,给与公司 18 年 11.5 倍 PE,对应目标价位 12.54 元,首次覆盖,给予 " 增持 " 评级。

风险提示:京津冀基建需求不及预期,停产限产不及预期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