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收藏投资的4大风险

一、艺术品的真假优劣。艺术品的真假优劣风险是收藏品投资理财的最大风险,也是初入门者首先会碰到的难题。由于艺术品具有很大的特殊性,目前还没有一个官方的权威鉴定部门,甚至还存在很多鉴定上的争论。而且,任何拍卖公司都不保证所拍艺术品绝对不是赝品,这给艺术品投资带来很大的风险。即便刨去真假问题,由于艺术品的商品特性,对其进行估值也没有官方权威,只能参考近期相似物品的成交价。

二、艺术品的自身特性风险。由于艺术品自身特性而导致的投资风险主要有:(1)流通性差。除了节假日外,股票和债券等金融资产每天都能交易,且买卖十分方便。相比之下,艺术品的流通性远远弱于股票和债券等金融资产,成交不活跃,最要紧的是很难碰上合适的接盘者。(2)保管难。艺术品属于娇贵的物品,对保管条件要求很高。且不说名家字画、珍贵邮票等纸类艺术品的保管对湿度、温度、光照、空气流动等有很高要求,就是瓷器、玉器等非纸类艺术品,也要小心翼翼,防止腐蚀、磕碰甚至摔坏。

三、收藏品市场价格波动风险。艺术品并非是一个稳赚不赔的投资市场。实际上,只要是投资活动,就伴随着风险,艺术品投资也不例外。如在1990年5月美国纽约艺术品拍卖会上,日本人斋藤了英分别以8250万美元和7810万美元的惊人天价,买下凡高的《加歇医生的画像》和雷诺阿的《红磨坊街的舞会》这两幅不朽名作。当时世界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大肆宣传,美术作品一时被富贾巨商称为“挂在墙上的土地”。但到了1997年,两幅名画的主人想按原价出售却无人问津,后来有一位美国收藏家对《加歇医生的画像》开价7000万美元,对《红磨坊街的舞会》开价3500万美元,与名画主人成交。又如,傅抱石的力作《云中君和大司命》在1995年4月北京翰海拍卖会上以396万元成交。5年后,该画又在2000年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上亮相,估价只有250~350万元,最后出现了无人竞买的场面,拍卖流标。显然,艺术品蕴涵着巨大的价格波动风险,投资者以什么价位买进艺术品至关重要。

四、潜在投资者艺术偏好变迁风险。艺术品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其功用是满足人们某种精神文化上的需求。虽然人们在精神文化和艺术欣赏方面的偏好相对稳定,但时间越长,艺术偏好转移的可能性就越大,艺术品投资的风险相应就会增加。以北京、南京等地的古玩市场为例,清代嘉庆、道光年间,人们喜爱深红色,因此,红色碧玺、红色珊瑚的价格特别昂贵。到了同治、光绪年间,官员们所佩碧玺为浅红色,人们争相购买“双桃红”、“胭脂红”等名目的碧玺,一块“双桃红”碧玺价值白银上千两。到了光绪帝和西太后去世时,由于接连举行“国丧”,朝廷禁用红色,“双桃红”、“胭脂红”等碧玺的价格一落千丈,无人问津。再如,清朝时用来制作官员帽子上顶子的青金石,颜色美观,价格很高,一个顶子值几百两银子。清朝覆亡后,青金石一钱不值,只能作为蓝色颜料的原料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