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河南将打造一百个智能制造标杆项目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凌岩 文/图

当前,随着互联网对传统制造业的逐步渗透,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的趋势。

通过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提升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的智能化水平,打造智能化高端产品和装备,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占领行业制高点的不二选择。

那么,作为制造业大省的河南,在智能制造方面有哪些优秀的企业?河南出台哪些政策支持智能制造发展呢?

智能制造使企业产能提升了近两倍

有着"共和国长子"之称的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重工")是国家"一五"期间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现如今,历经60余年发展,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矿业装备和水泥装备制造商,中国最大的重型机械制造企业之一,中国低速重载齿轮加工基地,中国大型铸锻和热处理中心。

最近几年,在工业企业拥抱高科技、拥抱互联网的大潮下,中信重工也开始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

记者了解到,中信重工结合自身实际,启动的"离散型智能制造"试点,形成了传统离散型机械加工产品生产的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柔性可重构智能总装生产线解决方案。

尤其是,中信重工"特种机器人制造智能化工厂"项目全面推广后,设计、工艺节省40%以上的生产服务时间,机床利用率提高15%以上,生产效率提高30%,降低产品偏离率30%。

"通过品质提升、绿色发展、智能升级、服务转型和海外拓展五大途径,巩固和提升了传统重型装备业竞争新优势,加快动能转换实现企业高质量转型发展。"中信重工相关负责人说,智能产品和智能化服务已成为公司"十三五"的主攻方向。

这名负责人说,下一步,中信重工将继续加大智能化改造力度,积极探索依托装备智能化改造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模式,为河南省政府开展"三大改造"、助推产业转型发展提供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除了中信重工,位于焦作的中原内配集团通过机器人应用、生产线自动化等形式,员工人数由最多时的6300人降低到现在的4300人,产能提升了近两倍。

而海尔郑州空调互联工厂的智能制造系统,与传统工厂相比,单线产能提升60%,用人减少50%,交付周期缩短50%;定制产品由50多种提升到500多种,较好的满足了用户个性化、碎片化需求。

此外,中国一拖、森源电气、宇通客车等大型企业通过推进智能制造,生产效率及产品层次都得到大幅提升。

河南省建立省市县三级智能化改造项目库

记者了解到,为了推进智能制造发展,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从关键设备、生产线、车间、工厂、平台、园区等层面开展试点示范,发挥典型引领作用,推动先进经验和模式推广。

同时,省工信委还联合省财政厅印发《河南省智能车间智能工厂认定工作方案》,明确智能车间、智能工厂要素条件,并将智能化示范生产线纳入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内容,同步申报、同步认定。

在工业机器人应用方面,河南省实施机器人"十百千"示范应用倍增工程,分两批认定示范项目93个,示范应用工业机器人1091台、数控机床3066台。

为了推进智能制造工作,河南省工信委建立省市县三级智能化改造项目库,指导各地对项目情况进行全面梳理,按照投资额县级小于500万、市级500—3000万、省级大于3000万分级入库,目前已完成项目库第一批项目入库工作,其中,省级层面入库项目414个、总投资837.1亿元,2018年计划投资321.9亿元、已完成投资189.4亿元。

记者了解到,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筛选22家产业集聚区作为第一批智能化示范园区创建备选对象,组织与航天云网、树根互联、紫光云数、华为、阿里云、SAP等知名企业开展对接合作,目前正在进行智能化示范园区建设方案编制的前期准备工作。

从2015年至今,河南共承担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项目6项,涵盖了机械、新能源汽车、家居、水泥、化肥、工程车辆等领域。

"以项目为载体,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推动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提升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产业融合处相关负责人说。

将打造一百个智能制造标杆项目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朱鸣表示,我省智能制造总体上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对转型发展攻坚的整体带动效应还不突出,在认识水平、支撑能力、推进力度、发展成效上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差距。

为发展智能制造,推动河南企业转型升级,河南省出台了大量政策、资金扶持政策。例如:统筹省级先进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对建设智能工厂、智能车间的重点企业,按其智能化改造项目软硬件投资的8%予以补助,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对百项"机器换人"示范项目,按照整机购置或租赁费给予不高于15%的补贴,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还联合省财政厅印发2019年省先进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安排专项资金4.1亿元,对智能化改造、技术改造、绿色改造、工业强基等领域重点项目给予支持。

今年4月26日,河南省政府下发《河南省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计划》要求,把发展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到2020年,全省"两化"(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入全国第一方阵,智能转型走在全国前列,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构建智能制造成为主流、工业互联网广泛覆盖的制造业发展格局,努力实现"河南制造"向"河南智造"转变。

到2020年,全省将推广应用3万台工业机器人,建设1000条智能生产线、300个智能车间、150个智能工厂;打造一百个智能制造标杆项目,示范项目生产效率提高20%,运营成本降低20%。

在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上,对纳入省重点培育名单的综合性工业互联网平台一次性奖补2000万元,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一次性奖补1000万元。

不仅省级层面积极推动,各地市也在贯彻执行。新乡、焦作、许昌、商丘、驻马店等5市以市政府名义印发了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三年行动计划,对各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郑州、开封、洛阳、安阳、三门峡、信阳等6市正在制定三年行动计划,将于近期印发。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