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汇集优质资源 创新发展进入快车道

东北新闻网讯(记者郑阳)2018年8月24日,参加“风从海上来·改革进行时”环渤海区域集中采风活动的编辑记者们来到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大连高新区),实地走访了园区企业大连华信计算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和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园区企业超强的经营和科技实力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大连华信计算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经营计划本部总监陶永波介绍情况

据介绍,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大连高新区)成立于1991年,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区域面积153平方公里,人口21万;注册企业达12310家,科技从业人员达16万人。大连高新区曾先后获评“国家先进高新区”、“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全国知识版权保护体系建设示范单位”、“全国安全社区”、全国首批首家“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中国—以色列高技术合作重点区域”、“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国家“科技企业孵化链条建设示范单位”、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单位、国家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等多项殊荣,并成功入选首批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工程暨大连高新区新兴产业支撑带动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示范工程。

融科储能产品

1998年到2012年,从大连软件园破土动工开始,大连高新区集中围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实施国际化、市场化、特色化、集群化等发展战略,在发展对日外包、实行“官助民办”、建立专业化园区、拉长产业链条、建设人才特区、拓展发展空间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实践。从2013年开始,大连高新区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大确立的“科学发展、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高新区时作出的“又高又新”的重要指示精神,根据科技部和省、市的部署要求,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掀起了以“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为核心,以走向高端、强化特色、创新业态,打造产业、人才、环境高端化科技新城区”为目标的第三次创业。特别是从2015年开始,大连高新区实施“IT+”战略,努力打造“软件和信息服务升级版”、“2025创新中心”两大引擎,重点向“智能科技、清洁能源+生命科学、海洋科技、数字文创”等“2+3”主导产业方向聚焦发力,使高新区的创新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融科储能产品

据介绍,园区中华信、东软、文思海辉3家本土企业对日软件出口额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前三名,并继续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同时,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发展迅速。软银科技于2017年将其大连公司升格为中国总部;华为软件云项目被国家工信部定义为“大连模式”并在全国推广;华信计算机荣获省长质量奖;新源动力成为全国唯一商业化量产氢燃料电池的企业,全年产值增长60%;贝斯特公司生产的船桥系统成功列装我国海军;天呈公司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占地3.6平方公里的中捷天呈工业园签约。还有,华录集团入选中国文化企业30强,博涛文化荣获中国最佳旅游产业创新奖,4家企业获评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目前,高新区有1500多家从事科技产业研发和生产的科技企业,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291家。

融科储能产品

2017年,高新区R&D占GDP比重由3.1%上升到3.4%;当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净增64家,增长28%;新认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10家;新增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8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4家;有效发明专利总量3918件,增长22%;万人有效发明专利达159件,增长18.35%;技术合同交易额60.2亿元,增长33%。目前,高新区建有软件测试、集成电路设计、动漫游、光电技术、物联网、云计算等各类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7个。拥有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51家,其中国家级研发机构7家,省级9家;区内高校共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级工程中心(实验室)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4个,省部级工程中心30个。一些企业研发中心和实验室都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英特仿真牵头成立了CAE产业联盟,融科储能产品获得“2015中国原创技术奖”,维德识别芯片在军工民用等诸多领域实现颠覆式创新应用,硅展科技连续第三年获得美国CES创新大奖,藏龙光电实现海外并购后将拥有世界领先的光通讯芯片研发和生产技术体系;非标通讯、机器人、3D打印等特色产业的研发和动用也取得了实质性发展。

大连高新区企业:大连华信计算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据介绍,大连华信计算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5月,是一家面向全球客户提供领先的应用软件产品、信息服务及行业解决方案的IT企业。公司拥有员工8000余人,在北京、济南、沈阳,以及日本东京、冲绳多地设有分支机构,是国内软件出口领军企业,也是国内IT解决方案核心提供商。

目前,公司业务覆盖国内、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及公共事业、金融、产业、通信等各行业领域,是中国最大的对日软件系统和IT服务提供商。在中国国内市场,业务覆盖300余个城市,在银行IC卡领域市场占有率第一,在2012年国家统计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自主品牌软件产品收入前十家企业排名中,大连华信名列第8名。

近年来,大连华信每年投入亿元用于技术和产品的研发,至今共获得软件产品177项,软件著作权300项。作为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成长型企业”会员和“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大连华信先后获得“最具竞争力的中国软件企业”“中国服务外包领军企业”“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突出贡献奖”“中国软件自主创新管理奖”“国家创新型企业”等荣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到大连华信视察并给予了高度评价。2017年,大连华信实现营业收入20.4亿元人民币,出口额近1.8亿美元。2018年,公司预计可实现营业收入22.6亿元人民币,预计出口额达到2亿美元。

大连高新区企业: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据介绍,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由大连博融控股集团和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于2008年共同组建,是专业从事全钒液流电池工业储能产品技术开发、装备制造及解决方案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融科公司现有员工300余人,2017年销售收入3.2亿元。

立足自主创新,融科公司已形成了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拥有170余项专利,主导着国内外该技术领域的标准制定;是国家发改委认定的国内唯一一家从事该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的工程研究中心、是国家能源局的重点实验室。现已形成了包括高新区的总部基地、花园口材料基地和金普新区装备基地的“三位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具备年产40多亿元的生产能力,产品已出口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市场占有率达40%。

公司针对欧、美的高端研发和巨大市场,已在美国西雅图和德国纽伦堡设立了子公司,形成了面向国内外市场、上下游自主配套的完整产业格局,成为全球唯一具备从全钒液流电池材料制备、装备制造到解决方案和售后服务的全产业链企业。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