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老百姓不敢花钱,现在敢花钱买房买车了,还欠了不少债

张英

在这十年当中,中国经济的体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世界500强的名单中,中国公司的数量从35家增加到了115家,其中,有四家进入到前十大的行列中。在互联网及电子消费类公司中,腾讯和阿里巴巴的市值分别增加了15倍和70倍,闯进全球前十大市值公司之列,在智能手机领域,有四家中国公司进入前六强,而在传统的冰箱、空调和电视机市场上,中国公司的产能均为全球领先。在排名前十大的全球房地产公司中,中国公司占到了7家。全球资产规模前四大银行都是中国的。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我们该如何面对当下的问题,实现共同富裕,富民强国呢?发展是硬道理。秦朔在接受我的采访时,谈及了个人的看法。

秦朔,媒体人,《南风窗》、《第一财经日报》创办人,复旦大学新闻系学士,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公共管理硕士,中山大学企业管理博士。1990年到2004年在广州《南风窗》杂志工作,1997年起担任总编辑,领导《南风窗》成为中国影响最大的政经杂志。2004年11月15日《第一财经日报》创刊后任总编辑。著有《大脑风暴》、《传播成功学》、《感动中国》、《美国秀》、《大变局》、《告别GDP崇拜》等著作。

以下内容为秦朔采访口述内容。

回顾过去十年的中国经济,如果站在今天这样一个历史的节点来看,我们从2008年这场金融危机中,应该获得很多的教训,学习到很多经验,但是很遗憾,没有。

因为那场危机其实就是告诉我们,生产性创新的重要性,就是告诉我们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就是告诉我们:不能够搞那种泡沫很大的经济发展扩张,不能够搞那种负债依赖型的资产的膨胀,必须要建立起在广大的市场经济的参与者,哪怕我们的股民,哪怕我们买各种各样理财产品的普通老百姓,要建立起自主负责的逻辑。

本来2008年美国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我们应该吸取很多正面的教训,这样我们就能够建立起一个现代化的、理性的市场经济。但是,很可惜,我们又回到了一个刺激经济的老路上,刺激以后就是持续刺激,更多的把经济不是从供给侧改革,来提升整个微观企业的活力和真正的竞争力,而都是回到了宏观上对需求端的拉动。

所以我觉得过去这十年,本来应该是宏观上对现代化市场体系资源配置体系的建构,微观上建立一个现代公司的制度,结果一个理性化的公司发展模式的建构没有建立起来,反而又回到了计划的老路上,靠政策刺激经济主导发展。

比如说前两年的城市棚户区改造,棚户区改造的货币化,可不可以搞?可以搞,但是你要有一定的控制,本来棚户区改造,住个七八十平方米可以了,现在你给他足够的钱,非要他去搞大,搞个一百多平方米。

我这两天刚好在山东开会,基层的同志讲的也很多,现在农村有些扶贫也是给钱,让他去盖房子。给他盖房子,本来盖一百平方米可以了,他现在搞三百平方米,三百平方米问题就出来了,表面上房子是盖起来了,里面没有钱弄装修配家具家电,这就非常糟糕了。

从成长的角度来看,本来改革开放几十年以后,三十而立,应该是四十而不惑,应该是慢慢成熟,慢慢理性,整个经济宏观上的起伏,应该被烫得比较平,没有那么大的波动,包括人的心应该越来越定。结果经过这十年以后,我发现四十而不惑,现在是四十而惑,四十开始惑了。而且某些方面的惑,比三十的时候还要惑,而且还感觉到没有什么办法。

十年,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整个经济体量的年轮扩大了很大,但是内在机理、内在心理的成熟度,没有与时俱进,甚至讲得刻薄一点,还是个小孩子,没长大。

最近《财经杂志》做了一篇很好的报道,叫“全民欠钱时代”,什么意思呢?现在大量的支持消费的金融消费产品越来越多,现在大量的负债率都是不得了,各种各样的人都竞相于此,我们征信系统又很弱,所以有些老百姓重复到处借钱。

这跟当年钢贸繁荣的时候,同一单钢贸的舱单重复质押,不同的银行到处去抵,把质押的钱不是用于好好生产、提高核心能力、改进管理系统,都拿去炒股票、都拿去炒房地产,最后流动性危机,整个爆掉,把很多银行都拖到泥坑里了。

现在很多普通的老百姓,包括一些大学生、一些年轻人,都是因为到处借消费贷、到处借钱最后出了社会问题。我们整个国民,从市场经济意义也好,从人文主义也好,方方面面,整体素质、文明程度,自治自理,自省自重的这样一种精神,还是非常不够的。

在前二十年的时候,老百姓是有钱不敢花,大家都是攒着钱不敢花,银行使用各种办法让老百姓花钱,不敢花。再后十年,大家现在全都敢花了,而且是提前花,花的没钱还,导致出现了很多问题,完全倒过来了。

所以接下来,某种意义上,中国的P2P,很多基础资产甚至是虚假的,都是自己给自己融资,出现了很多问题。我个人认为,包括现在的资本市场,把这些因素通盘考虑起来以后,说现在发生了一场中等程度的类次贷危机。

人贪婪的时候,恨不得把杠杆用到极致,现在很多的企业大股东出问题,很少有人去拿钱去做真实的项目,大多数人是搞投机,把股票拿出去质押,拿钱到外面买点东西,装到上市公司里提高估值融资,用高的PE去收低PE的资产,把一块钱放到上市公司里可能就值十块钱,很多人都在做这种投机,这种问题也是存在的。

现在这些企业出问题了,就又变了。变成什么呢?当雄纠纠气昂昂,现在好像是被霜打蔫了。我现在碰到一些企业,谁能够打个五折把我的资产全部收掉,我就不干了,我不玩了,不想弄了。不是说政策不支持你,是企业家精神已经涣散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