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对于银行的转型来说有什么影响?

商业银行传统业务与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内在关系,互联网金融属于金融的范畴之内,其本质仍是金融,但它很好地弥补了传统银行业务所存在的一些不足:一方面,传统商业银行在服务弱势群体方面暴露出明显不足,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大量“救急不救穷”现象,对中小企业扶植力度欠缺。互联网金融看准传统银行这一弊端,将“长尾理论”成功运用到业务服务之中。具体而言,传统银行往往追求规模经济性,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对利润贡献最大的客户群体和业务领域,即大企业、大客户和中高端零售客户。而对于P2P、小微企业贷款、小额理财、个人借贷担保等“尾部”业务,商业银行通常由于成本、收益与风险不匹配等因素而望而却步。互联网金融业务看准服务空洞区,满足这方面企业的现实需求,对传统银行业务服务范围进行了有效扩展,实现了传统商业银行的融资类业务分流。

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巧妙地运用大数据技术,突破了传统银行业务交易成难以降低的瓶颈。通过互联网提供便捷理财功能,逐步开始作用于以银行和保险为资本升值的传统性渠道,通过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性平台,能够直接减少商业银行的手续费收益,并且互联网金融第三方理财支付平台利用互联网进行了更广范围的产品推广与宣传,拥有比银行理财门槛更低的特点。

互联网金融业务实质上只是对银行传统业务所较少涉及或尚未涉及的领域进行补充。传统银行正在借鉴互联网金融的成功经验,并结合自身特点与优势,不断加快传统业务的互联网化进程。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各家商业银行都在拼抢主动权,争夺数据资源,旨在精准营销产品。在融资领域,线上融资的兴起和发展与电商平台的构建密不可分。由无数小微企业构成的利基市场促进了电商平台的蓬勃发展,随着信息在平台上的汇聚与优化使得新金融势力依托平台进行金融产品和模式的创新变得水到渠成。面对新金融势力频繁“跨界”,对金融领域的步步紧逼,许多银行的做法恰是借鉴电商平台成功经验,搭建自有的电商平台,化身“银行系电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