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好消息不断,股指为何不升反跌

图/全景网

资本市场最近好消息不少,至少可以归纳出以下6点:1.中国首季经济数据较预期好;2.政治局会议定调积极财政政策;3.股指期货松绑有利长线资金入市;4.公募基金10年来最猛加仓;5.MSCI再度扩容渐行渐近;6.大力推动期货公司上市。

但市道一如大家所见,上证综合指数未能企稳3200点,恒指未能上攻3万点。

这种把“好消息”当“坏消息”的一个解释是:把利好当作此前上涨预期的兑现,而这种兑现,在没有更大的预期下,在没有更多的增量资金推动下,或很难有所作为。

另外是A股面临的三大魔咒。

一是“4·19魔咒”:自2007年以来,A股凡到4月19日前后,必跌。你信也好,不信也好,至少近些年都是如此。

二是“88魔咒”:对于“88公募魔咒”的定义是,当股票基金的仓位水平达到88%左右的时候,A股市场往往会出现大跌,基金仓位成了股市的“反向指标”。

2009年7月29日,A股市场创出阶段新高后,上证指数大跌5%,当时市场上统计二季报基金仓位的时候,发现开放式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阶段创新高,达到了88%。再回看2007年的行情,在当年上证指数达到6000点左右的时候,开放式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也是88%左右。最新统计的2019年基金一季报数据(已公布四分之三),股票型基金的平均股票仓位从85.2%提升到88.6%,回到88%以上了。

三是大同煤业魔咒:4月19日大同煤业涨停也引起了关注。煤炭是属于周期滞涨行业,周期轮动到煤炭部分说明了“上证50”的拉升已经到达末端,或意味着已经炒无可炒的阶段。

这三大魔咒的基础,可能是来自A股每年的春季躁动行情。A股在每年春季都因为预盼两会政策行情,而有所上升,升到4月便已差不多,所以就有了三大魔咒的发生。

今年除有三大魔咒外,尚有个“政策顶”。近期,中央有两场会议,一场是4月12日召开的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例会,另一场是4月19日召开的定调下一步经济工作的政治局会议。

两场会议均传达出了对经济的看法趋于乐观、货币政策趋于收紧的政策意图,政策基调较前次发生明显转变。例如,4月12日的央行货币政策一季度例会重提“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不搞大水漫灌”,对逆周期调节的措辞也明显趋于缓和,指向逆周期调节的重要性有所降低;4月19日的一季度政治局会议不再提“六稳”,重提“结构性去杠杆”。总体来看,认为经济见底,可以自己行,不用再刺激,如经济再好点,可能要收紧,特别是要收水或起码不用放水。结果就是“鱼缸无水鱼难养”,A股怎能大升呢?

A股今年最高已上升近40%,上证综合指数踩上过3200点,在中美贸易战之时,能有如此表现已属不易,还要刺激到升至6000点?太幻想了吧?

中信证券研究报告显示,预计全年A股市场增量资金净流入量约为9000亿元,年初至今已流入约7000亿元。年初至今流入资金规模最大的3个主体分别是私募基金(2437亿元)、杠杆资金(2251亿元)和公募基金(1845亿元),未来年内预计增量流入规模最大的3个主体分别是外资、股票回购和保险资金。

未来A股怎么才能好?等外资,等股票回购,等保险资金流入好了。在外资流入方面,要留意深交所近日有个与日资的研讨会,如日资来,又会多了一路资金。

钱是人家的,人家来不来,只好等,但如手中有货,货则是自己的,要检视一下怎样调仓了。要不然,就要耐心等到5、6月。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