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4家企业被纳入2022年度帮服对象 “千名专家进万企”帮服活动分两阶段推进

7月27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通报了目前四川省开展“千名专家进万企”帮服活动暨稳增长服务保障工作相关情况。此次“千名专家进万企”帮服活动共分两阶段协同推进,将把首批472名多行业专家纳入专家库,其中省级专家库124名,市级专家库348名,把14个行业的844家企业纳入2022年度帮服对象。

其中,6至8月为第一阶段,相关部门将征集帮服需求,组建三级专家团队深入企业调研,摸清问题、标本兼治、精准施策,初步形成四川省“一行一策”综合治理指导意见;9至12月第二阶段,专家团队持续进行现场帮服、技术指导,督促企业按照方案开展问题整治,明确完成时限。

编制形成14个行业“一行一策”

7月31日前完成第一轮问题排查

开展现场调研、推进重点行业绩效分级、编制“一行一策”……深入企业把脉问诊,专家团队聚焦“送政策、送技术、送方案、送服务”、整治大气污染防治突出问题、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帮服解决制约重点行业企业开展超低排放改造、深度治理、综合治理等技术难题。

在第一阶段,目前,结合夏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进行帮服,省级专家协助各地开展区域性和相关城市大气质量分析,深入现场调研176家企业,摸清状况,提出治理建议800多条,各市(州)派出114名专家对566家企业进行帮服,提出治理建议200多条。

专家团队不仅找问题,还要给答案。为持续推进重点行业绩效分级工作,专家对汽车整车制造、水泥制品、商混、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企业开展绩效评级,根据不同评级落实差异化措施,提升管控精细化、精准化水平。“2022年,已资料评审61家,初步通过33家,其中B级绩效企业20家,绩效引领企业13家,其余正按程序评级审核。” 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赵乐晨介绍。

“我们在第一阶段还将针对涉挥发性有机物(VOCs)重点行业,编制形成14个行业‘一行一策’综合整治指导意见、编制说明和现场调查表。通过这种个性化的治理方案,将实现标本兼治,从而提升提升企业环保经济绩效。” 赵乐晨说, 7月31日之前,省级专家组将完成对帮服企业的第一轮问题排查,及时形成问题清单,提出帮服指导意见。

值得一提的是,围绕环保领域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结合“千名专家进万企”帮扶活动,四川省将推动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省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尤其推动成渝地区节能环保领域科技交流合作。“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助力四川省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 赵乐晨说。

2亿财政资金助环保优化

500万奖“无废城市”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印发的《关于做好生态环境领域稳增长服务保障有关工作的通知》共出台了8条举措,“千名专家进万企”帮服活动属于其中的重要措施之一,除此之外还有7条措施,其中4条为优化环评服务,另外3条是聚焦环保产业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促投资稳增长。

在优化环评服务方面,不仅全面推进重大规划和重点项目环评预审服务,今年以来,已对97个重点项目、902个拟签约投资项目实施环评预审,还分层分类分区提供精准环评审批服务,将成渝中线、引大济岷、西成铁路等24个重大项目全部纳入全国重点项目环评清单,部级层面重点调度推进审批。上半年,全省组织完成项目环评审批2397个,其中协调生态环境部支持审批3个,省厅加快完成审批13个,指导市(州)加快完成审批2381个,涉及总投资约5610亿元。

在促进环保产业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长方面,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加大对环保领域投入,按年贴息率不超过3%、单个项目年贴息金额不超过300万元的标准,继续开展生态环保贷款贴息,并适当拓宽贴息支持范围,将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环保产业发展等纳入贴息范畴。“今年环保财政贴息资金安排了2亿元,远远高于去年5000万元。” 赵乐晨介绍。

“四川还将对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省级生态县命名的,按照每个命名市县300万元—800万元给予奖补。” 赵乐晨介绍,对成功创建为“无废城市”的,将按照每个城市500万元给予奖补;对评选为“近零碳排放试点园区”的,按照每个园区不超过400万元给予奖补。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李长乐 记者 李菲菲 责任编辑 何齐铁 实习编辑 卢娅芮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