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四川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99.5%

8月4日,2022年上半年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及投入品安全情况新闻通气会在成都举行。会上通报,上半年,全省蔬菜、水果、茶叶、畜禽蜂产品和水产品等大宗农产品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99.5%,为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标准”上下功夫 有序推动按标生产

一方面,推动标准制修订。新立项省级农业地方标准20项,发布实施40项,省级农业地方标准体系得到进一步优化。全面梳理现行省级农业地方标准,开展农业标准体系构建研究,已对421项标准进行了清理工作。另一方面,推动标准落地应用。推进蒲江县等省级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工作,探索农业全产业链标准集成应用和标准化定制服务模式。启动仁寿县、红原县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示范基地创建,打造标准化生产经营样板。

在“监管”上下功夫 持续提升监管效能

首先,抓示范县创建。持续推动“双安双创”示范引领行动,省政府新认定乐山市中区等6县(区)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盐亭等4县(区)积极创建第三批国家农安县。抓网格化监管。建立完善基层网格化监管体系,探索乡镇星级监管站建设试点,在全省建立乡镇网格2551个、村级网格2.76万个,落实监管员5194人、协管员2.76万人。

抓合格证推广。指导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开证主体落实自控自检措施,在重点乡镇和产业村探索“合格证+农安”自助服务,推动合格证达标扩面。上半年,全省开具合格证2900余万张,带证销售农产品243万吨。抓追溯应用。推行质量追溯“四挂钩”制度,开展“扫码领红包”市场化推广试点,截至目前,全省已有5.5万家主体入驻国家(省级)追溯平台,上传追溯信息486.7万条,数量全国第一。

在“抽检”上下功夫 及时排查风险隐患

制定监测计划。以服务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建设为重点,精心制定了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专项监测、监督抽查、县域监测和飞行检查等5大监测计划,全年拟抽检4.2万批次样品。有序组织监测工作。上半年,组织省市县三级农产品质检机构,定量抽检样品5.88万批次。专项监测蔬菜、柑橘、茶叶等样品5931个。监督抽查样品2481个,检出不合格样品47个。县域监测样品3672个。对于抽检发现的126个不合格样品,及时将信息反馈给被抽检主体,查明不合格原因,排查风险隐患。

在“执法”上下功夫 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针对突出问题实施“三年行动”。完成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第一阶段任务,建立12个重点治理品种的主体台账,将2.38万户主体纳入治理范围。印发“三年行动”重点治理品种质量安全管控技术性指导意见和“百县千乡万户”科学安全用药实训总体方案,培训指导生产经营主体1万户以上。对重点主体进行排查检查,发现质量安全问题614个。

针对假劣农资,联合市场监管、公安等六部门开展行动。组织全省农业农村部门执法队伍,聚焦农业投入品违法添加、农业生产违规用药等突出问题,加大执法查处力度。今年以来,全省出动执法人员15.7万人次,查处问题906个,查办农资和农产品案件865件,移交公安机关8件。

在“品牌”上下功夫 持续擦亮金字招牌

完善品牌培育机制。成立农业农村厅农业品牌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四川省农业品牌目录制度,构建我省现代农业品牌管理机制体系。开展全省农业品牌培育情况摸底调查,启动首批四川省农业品牌目录申报评选工作。此外,加大品牌培育力度。优选攀果、安岳柠檬等10个区域公用品牌实施培育提升建设项目,开展雷波县品牌打造部省帮扶工作,建立马边茶叶品牌省级对口帮扶机制。

强化品牌宣传推介。推荐天府龙芽、五丰黎红花椒油等14个优秀品牌参加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精品评选。编印《天府农品 金字招牌》“川字号”农业品牌荟萃宣传画册。组织开展第三届“川字号”金字招牌农产品网络推广直播活动,通过“线上线下”有机结合,持续提升“川字号”农产品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