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百年老店的共性:家风与格局

以下文章来源于长江商学院EE,作者长江EE

伴随改革开放大潮而生的中国第一代家族企业,大部分走到了一代与二代交接的关键时期。交接棒如何交得稳、交得好,是企业家面临的迫切命题。

长江商学院李海涛教授长期投入于家族企业传承与治理的研究。在上一期基业长青的探讨中,李海涛教授从全球视野与我们分析了家族企业的优势,以及家族企业传承对于经济的意义。

如果将视野拉向中国,与欧美的百年企业相比,我国的家族企业有哪些异同?中国式现代家族企业,又有怎样的长青法则?

今天与你分享李海涛教授对中国式家族企业的观察与思考,希望能带给你启发。

分享 | 李海涛

来源 | 长江商学院EE

李海涛

耶鲁大学金融学博士

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

杰出院长讲席教授企业家学者项目副院长

01

Q:中国的家族企业还在早期阶段,相比欧美等更久远的家族,能看到哪些差异?

李海涛:中国家族企业正处于由一代传给二代的时期,这个时间点非常重要。第一次的交接棒如果能成功,就能确保后几代成功交接。这个时间节点很关键。

而对于欧美等地区的家族企业来说,目前已经传了四五代,有的是五六代。时间不同、阶段不同、需要回答的问题也不一样。第一次往往最重要。

至于主要的区别,包括以下这些:

第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欧美等国对于家族企业交接班的相关政治、法律、税收等制度相对成熟,外部环境相对稳定,较容易做更长久的安排。

比如美国的遗产税,比如信托制度,都相对成熟,有一套现成体系帮助家族思考如何安排传承。

在中国,对于这个话题,我们还在摸着石头过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很多民营企业从0起家,走到今天非常不容易,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很多企业家这会儿可能还没启动对传承的思考和规划,关于传承的外部系列制度也尚未建立。

比如遗产税还未出炉,中国信托行业也刚刚起步,还需要完善很多基础设施帮助家族做好传承。

第二,欧美等国不管从宗教、历史、文化视角看,相对比较持续。

几百年来,不管是天主教还是新教,各种文化遗产,相对稳定持续。

咱们中国从近代以来,经历了很多巨变和转折,文化上有些断层,中国很多的文化传统存在一定的流失。

而当我们讨论传承的时候,这实际上是一种传统的建设,我们可能需要再慢慢重新建立传承的文化。因此目前咱们处于一个重新把传统拿起来的过程。

第三,从家族内部和接班角度来看,家族企业到底传给谁?

我们看到欧美等国由于这方面的制度相对健全,更容易接受让职业经理人来接班。

但凡孩子不想接,他们可以选择只做股东,或者通过不同的方式参与企业的发展,不一定非得亲自操刀。

在欧美,寻找这样的职业经理人相对容易。这一点在当下的中国,却是一个很具有挑战的地方,改革开放以来的独生子女政策,如果孩子不接班,企业家们是否能真心信任职业经理人,将企业托付给“外人”?这一点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四点,可能是我观察到的个别案例,有一些中国企业家的“传男不传女”的想法是存在的,企业要留给儿子,对于传给闺女就有点难以接受。

但事实是,传女儿有传得非常好的,你看刘永好传给女儿,就做得很好。而在西方,传给女儿相对自然,最经典莫过于英国女王了。这也是一个存在的差异。

最后一点,西方的制度设计,比如税收等制度,无形中鼓励家族投身公益。

公益对于很多欧美家族来说,融入到了血液中,大家都非常接受并认可。这一点对于中国家族企业还在起步阶段,刚开始思考和筹划公益,目前中国家族还是更关注如何发展壮大与财富如何平稳传承。

以上这些差异,对很多企业家来说提供了思考的角度,大家也在慢慢地提升对这些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总结一下,中国的家族企业刚开始第一次传承,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时间点,刚开始,我们就能做很多工作去主动地塑造它、发展它。

02

Q:从地域上来说,又呈现了哪些不同,比如潮汕、福建一带的家族,或者北方的家族企业?

李海涛:我们去立白参观,陈凯旋分享立白的家族传承,他们的故事就非常感人。

立白是好几代人一起创业,陈凯旋跟他哥哥创立了立白,哥俩一共有五六个子女;双方的子女还有孩子。这一大家子特别温馨,都参与到企业中。

不同地域的家族,在传承上确实呈现出很多不同。

比如潮汕和福建地区的家族企业在传承方面做得相对成熟,或者更有传统依据。

长江的一位校友,来自泉州,他的一个观点是:

“大部分的所谓家族企业传承都不成立,因为如果就一个孩子,没有选择余地,也就无所谓传承。而潮汕就不同,在泉州我们做的才是真正的传承。”

在这点上,潮汕跟福建很接近。

比如从泉州到潮汕,你会发现传统保存得很完好,很多家族都有自己的祠堂,供奉上几代的家族成员,每一家都如数家珍,了解自己的祖先,有人家从明朝就有记载,至今多少代,历代中家里哪些人获得功名、谁又中了状元、谁为家族做了哪些贡献,全都有记载。

潮汕家庭相信多子多福,孩子虽然多,但是家族内部很团结,很有仪式感。

比如逢年过节,所有人必须回家过春节;比如成年礼和结婚等。

家族通过各种各样的仪式和文化制度,让所有人能够更好地聚在一起,在潮汕家族中的这种家的仪式感特别强。

以上这些,说明一点:

打造家族的仪式感,创造一个传承的氛围,让家族中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重要的成员,有困难、有问题,家族会帮助你,但同时你对家族也有义务和责任。

北方的家族也有传承做得好的,比如像山东的一些企业,信奉孔孟之道,家族中的团结气氛非常好。

但不管怎样,从普遍角度来说,很多企业的传承文化与传统,都已丢失。

在大部分独生子女成长过程中,父母都尽力给予最好的条件,不让孩子吃苦。等长大了去美国上高中、大学,毕业回来后,想法与思路跟父辈缺乏连接,类似这样的成长经历,会让接班变得很难。

相反,如果像潮汕福建等地的家族,每年有大聚也有小聚,一起讨论家族是干什么的,那么在很大程度上,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就会培养出集体荣誉感。孩子会认为自己属于一个集体,如此再做传承就会好很多。

相对来说,潮汕、福建一带的家族以及东南亚的家族,他们将中华文化中的家族文化与传统保持与保护得更好。而内陆企业家要更多思考如何重建传统,打造家族氛围,这也我本人希望研究的方面。

03

Q:传承百年潜力的家族,具备哪些特征?

李海涛:什么样的企业能做到百年老店?

假如你的企业是资源型的、关系型的,比如之前能做业务是因为当地政府关系,那么一旦领导换人了,就有可能做不下去。

所以核心是什么?

像陈凯旋的立白集团,我相信立白能一直做下去,因为日化产品是大家永远需要用的,除非哪天科技进步到不再需要洗衣服了。

如果你做的事情,一直有需求,就有做下去的可能。立白可以在生产端、研发端,新产品推广、销售等方方面面,不断积累,建立护城河,长久做下去。

相反,如果靠在某地的某个关系来做生意,当关系面临变动,孩子搞不定、本人也老了,这个时候选择将企业卖掉留下钱,而不是去盲目扩张,逼着孩子接手。卖掉也就不是坏事。

如何才能做到百年老店?

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家族一定要对自己做的业务有高度的认可。

我们家是晨光文具,我们做文具;我们家是特步,我们做运动鞋;家里人都认为自己的业务非常有意义,是真正在为社会做贡献,家族成员要对所在的行业、企业和产品有超越金钱的感情。

一开始的创业肯定是为了赚钱,立白的陈凯旋创业之初非常不易,家里穷,挣钱是为了让生活好一点。

但到了二代、三代时,孩子们在富有的环境中出生、成长,他们能有什么动力和追求?有没有一个更高的追求就变得很重要。

“基业长青”第一期提到的纽约时报家族,每一代人都认为自己家做的是在维护正义、维护新闻自由,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让孩子认可家族业务并投入其中,发自内心认为是值得做的事情,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做成百年老店。这是一个大前提。

成为百年老店,有两点:

第一是长期主义,另一个就是不断投入与创新,不断专注聚焦将事情做好。

很多事情的进步是无止境的,不管是日化还是文具,都可以不断精益求精。

比如你追求企业百年长青,在这100年的过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挑战,不管内部的还是外部的,你要有能力不断提高存活的概率,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来一个机会就能抓住。

但所谓抓住机会,需要靠长期的积累。否则靠一时运气好抓住的财富,你的子孙可能靠实力给你亏回去了。

所以一定要不断专注与投入,不要有侥幸心理,将产品做好、将渠道做好、将品牌做好,只要这样,才有可能提高成功概率。

比如德国的隐形冠军,就是不断专注做一样东西,超越百年地不断投入,提升壁垒,这样就能活百年,做到基业长青。

长期主义太重要了。当我希望家族业务超越3代人,当下我所考虑的便是更长远的事情,而非一时。

还有一点可能有些人觉得是鸡汤,但却是我打心眼里深信不疑的:利他主义

家族要想活得长,一定不只是为钱,如果教育孩子或家庭内部沟通,只围绕钱,成功很快会失去动力。

当焦点在钱上,矛盾就会产生,分钱的游戏是零和游戏。大家只关心谁拿多了、拿少了。很多家族因此传承不下去,就是因为有分钱不均导致的内部矛盾。当钱成为焦点,一是会导致缺乏动力,二是会导致矛盾丛生。

如果换个视角,利他成为做企业的目标,我的企业为社会做贡献,雇佣员工,赋能员工,赚了钱去做公益,让更多人得到帮助,这样的话,就算成功了、赚钱了,还有动力继续努力。

当有一个更高的追求、更高的梦想,企业是为了利他,就算遇到一些矛盾和问题,是不是更容易一起面对和解决?

最终的结论就是要追求超越金钱的目标,有更高的梦想,家族的价值观超越金钱。让大家能永远有热情投入到家族企业中,不看小利,看大方向,这是基业长青的必要条件。

04

Q:“好的家风引领人向上向善。”对于家族企业来讲,您如何理解家风?家族又如何建立自己的家风?

李海涛:家风极其重要。在社会里,经济单元就是家庭。而人类存在最大的动力之一就是让后代更好。因此家风是非常重要的。

我个人的理解家风就是价值观,就是家庭推崇的做事原则、品格和行为方式。

比如勇敢、勤奋等价值观,价值观决定了行为准则,如何做事。

比如只看钱,也是一种价值观,也是一种家风,利益至上,除了利益无他。

看重什么、追求什么,文化非常重要。听着很虚,但正是这些成为对人们行为的约束。

比如法律法规管不到的范围,你如何做事就靠文化来约束。

比如福建,春节所有人要回家,要有仪式感,看重家族团结、家族集体利益,看重为后代着想,这就是家风。

我的一个总结就是家族传承,是为了实现家族利益、长期利益,能够牺牲个人利益与短期利益。如果每位家族成员都能做到这一点,家族就非常厉害了。

05

Q:能否举例代表了优秀百年家族的价值观和文化,以及这些价值观如何在关键时刻保护了这些家族?

李海涛:李锦记就是家族传承的优秀范例,他的家训是务实、诚信、永远创业精神、私利及人、造福社会、共享成果。

1888年成立的李锦记至今已134年,从第一代李锦棠到第二代李兆南再到第三代李文达,到第四代了,他们做得非常好。

李锦记就是专注聚焦的典范,只做调味品。2021年香港富豪排名,李文达排名第六,做调味料做到了李嘉诚先生财富的一半,很了不起。

之所以能做到如此,要归功于传承做的好。

其实李锦记家族从二代到三代时,发生了内部矛盾。交接的过程中,李家意识到要永葆创业精神,这是李锦记的家风,他们家从做蚝油的小作坊成为如此庞大的企业,关键就是在于每代接班时,强调永远创业的精神,要不断拓展业务,要做得更好,更现代化。因此每当遇到挑战,就通过永远创业的精神来克服困难。

百年老店,很容易被技术颠覆,被产业政策颠覆,被宏观经济颠覆,只有永远保持一个创业的心态,才能持续走下去。另外一点就强调利他,为社会做贡献。

不管国内国外,家族长青与家族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是密不可分的。

举个反例,是Robert Barrons家族,这个家庭追求奢侈享乐,钱很快就没了。

再看洛克菲勒家族,还是像一棵大树一样,根深叶茂,多少家族已经凋零。价值观对家族的影响非常深远。

我研究家族企业,特别重要的发现是:高手的差别在格局。

伟大的企业家与普通企业家的差别不在技术上,技术都好解决,最核心的是格局,没足够大的格局,很多事情都想不到要去做。有这个格局,有些事才做得出来,财富才留得住。

有同学上完我的课跟我说,教授,听完你的课,我觉得钱是有灵魂的,厚德载物,如果德不配位,钱自然就走掉了。

如何让财富留住?你要去做能留住财富格局的人。

文中图片来自图虫创意,转载需获授权。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