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努力,你就能成功”?为什么所谓美国梦,是优绩制的陷阱?

2019年美国爆出了的一次严重的高校招生舞弊案,在事情被披露之后,美国社会各界纷纷予以谴责,并表达愤怒,谴责他们破坏了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但耶鲁大学法学教授丹尼尔·马科维茨,在《优绩制的陷阱》中指出,虽然人们的谴责是正当的,但他们并没有触及问题的核心和本质。人们谴责有人破坏了游戏规则,但是很少人意识到这个游戏规则本身就是一个陷阱。

什么是“优绩制”?优绩制其实是一种社会评价机制,也是一种社会分配原则。在这种机制下,“优秀”的人应该得到奖励,当然这里的优秀包括很多方面。我们常说“择优录取”,“能者多得”,这是一种优绩制。大学按照学生考试成绩来择优录取,公司按照业绩来奖励和分配资源,更广泛地讲,社会与经济的奖赏按照才能、努力和成就这些“优绩”来决定,优绩制看起来是非常公平合理的。

比如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和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他们拥有巨额的财富,大多数人应该都会认为这是他们应得的。毕竟乔布斯改变了一个行业,重新定义了智能手机,而J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也给全球无数“哈迷”们带来了美好的回忆,这是他们创造的社会价值,也是他们的“优绩”。所以,我们会认为他们配得上巨额的财富和广泛的声誉。

那优绩制究竟有什么问题呢?我们先来回答优绩制导致的后果,桑德尔指出,美国今天的社会阶层固化,阶层流动性减少,美国梦成为了笑话,甚至出现精英世袭制。另外,美国精英阶层和中下阶层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也进一步导致精英阶层和中下阶层民众之间的撕裂和对抗。总之,在这些政治、经济和文化问题的背后,优绩制或者说优绩至上都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可能你觉得有点夸大其词了,接下来,我们看看桑德尔是如何论证的。

桑德尔在《精英的傲慢》中主要从:政治、教育和工作,三个方面来分析了优绩至上对西方社会的深刻影响。这种影响是如何开始的呢?今天我们先聊聊优绩制产生的第一个影响,那就是:区分了赢家和输家

优绩制划分出了一条赢家和输家的分界线,并赋予了不同的标签,赢家成为了成功者,而输家沦为了失败者。然后,优绩至上主义赋予了成功者以道德上的正当性和优越感,而导致了成功者为代表的精英阶层的傲慢;而相反,优绩至上机制下的赢家、成功者和精英的傲慢和狂妄自大,加重了失败者的屈辱,从而导致了精英阶层和普通民众的撕裂和对抗。

那赢家和精英们为什么会因为自己的成功而傲慢呢,这里就要说到“优绩至上主义”的一个核心理念:那就是,他们强化了个人努力和成功之间的关系。这其实也是所谓“美国梦”的核心理念。美国梦的核心信念是,无论一个人的起点是什么,都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奋斗出人头地,实现阶层跨越和财富自由。这种典型的“美国梦”被美国政客包装成为一句口号:只要努力,你就能成功。

奥巴马在任期内,在演讲和公开声明中用了这句话超过140次。美国人认为,只要努力工作,发挥才能,任何人都可以出人头地,但这种信念已经不符合社会现实。在美国,出生在收入最低的20%家庭的人,只有5%的人能进入收入最高的10%的行列,大多数人甚至成为中产都做不到。残酷的现实是,出生贫穷家庭的美国人在成年后往往会一直贫困下去。

优绩制区分了成功者和失败者,并且强化了努力和成功之间的关系。它让成功的精英们认为,自己的成功是因为自己个人的努力,而失败者之所以失败,正在因为自身的不努力和无能导致的。精英和赢家们认为,他们是凭借着自己的天分和努力获得成功的,他们的成功在道德上具有正当。同时,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下,失败者也会倾向于认为,失败是源自自身的无能和没有努力追求成功。

所以,在优绩制的影响下,不仅强化了努力和成功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这种联系还被赋予了道德和情感偏见,在优绩至上原则下的成功者,容易产生狂妄自大的情绪;同时,也给失败者带来了屈辱和怨恨。因为,人们信奉自己的命运靠自己创造,自己的选择带来的后果完全由自己承担。

换句话说,每个人的成功和失败都是自己造成的,而忽视了个人天赋、时代机会和他人帮助的重要性,这种心态削弱了精英们设身处地去同情、理解和帮助失败者和输家的意愿。更进一步说,这种优绩至上的思维侵蚀了社会共同的善,也侵蚀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总之,在优绩至上原则下,导致了成功者的傲慢和失败者的屈辱,也让成功者和失败者彼此间,产生了鄙视和怨恨的情绪,这种对抗和撕裂的情绪也成为美国民粹主义兴起的推动力。

正如桑德尔说,精英阶层的傲慢反映了,成功人士倾向于过度沉醉在自己的成功中,而不记得有助于他们成功的时机和好远。那些登上顶峰的人自鸣得意地相信,他们的成功是自己应得的报酬,而那些居于底层的人是咎由自取。

优绩制区分了赢家和输家,成功者和失败者,并赋予了它们以道德和情感上的偏见,这种偏见也深刻地体现在政治、教育和工作等领域,下一期内容,我们继续分享西方国家,优绩制原则下精英政治的问题。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点赞收藏,并关注我,我们下一篇文章见。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