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产业爆发在即,武汉“重仓”了这个赛道


“健康中国”,需要新方案

提到江城武汉,不论是建国初期的长江大桥,还是近年来光谷的高科技创新,武汉工业强市的形象早就深入人心。

最近几年,武汉开始“重仓”大健康赛道。

8月5日,2022年世界大健康博览会(以下称“健博会”)在武汉开幕。事实上,今年已经是武汉第四年举办健博会。

健博会现场

在健博会开幕式上,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郭元强在致辞中说,武汉科教人才集聚,医疗资源丰富,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当前,全市正加快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着力打造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等产业集群。

企业家代表、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认为,湖北和武汉具有得天独厚的区域交通和科教人才优势,这些都是推进湖北和武汉大健康产业迈向万亿产值的坚实基础。

过去三年时间,健博会共吸引34个国家、300多家知名企业参展,签约项目143个,投资规模超过2700亿元。

健博会展馆现场

江城武汉,正围绕大健康产业,展开一场探索与押注。

长寿时代来临

事实上,武汉押注大健康产业,有着深刻的时代逻辑。

日益老龄化的社会,越来越成为无法回避的现实。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2021年中国居民人均寿命已经达到78.2岁。

相关数据显示,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2.67亿,占全国人口的18.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2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4.2%。有机构预测到2025年这个数据将突破3亿。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人口老龄化,国内逐步进入到长寿时代、银发时代。

一直以来,整个社会对于老龄化更多带有担忧,但实际上,老龄化更是一种社会发展的象征。

在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看来,我国从建国初期的人均预期寿命35岁,到现在全社会高度关注、共同研究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本身就是几十年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果的生动体现。

而从世界范围内,越是发达的经济体,越处于老龄化社会,北欧、日本,都是如此。

“从国际横向比较而言,当前我国老龄化进程总体上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之下,我国老龄化程度还会进一步加深。因此,这是一个‘边富边强边老’的历史进程。”欧晓理说。

相比老龄化社会这样带有消极的表述,不少专家认为,应该用长寿时代这一偏中性的词汇,表述我们即将进入的社会。

社会各阶层也开始接受这样的现实——长寿时代已经是一个不可抗拒的现实存在。

发达国家可以分阶段应对这些问题,但对于40多年就走完欧美国家200多年工业化进程的中国,需要面对这些问题在短时间内集中爆发的可能。

在长寿时代,养老问题、医疗问题、服务问题、保险问题、机制问题种种挑战接踵而来,不少产业面临深刻的变革和转型。

“在长寿时代之下,面临挑战的同时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我们完全可以将人口老龄化的挑战转化为推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积极因素。”欧晓理分析。

全国政协委员、原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则认为,需要推进有内生动力的医养健康产业市场化。

在他看来,欧美、日本的医养水平,总体来说高于中国,中国必须找到好的机制组合,去追赶欧美日,这才是中国现代化应该实现的医养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图景。

去年,陈东升带着对社会老龄化问题的思考,撰写出版《长寿时代》。他在书中谈到,百岁人生即将来临,人人带病长期生存,这就是长寿时代。

陈东升在书中写道,中国进入深度老年化的社会,65岁及以上的人将近2亿人,占比达到了14.2%,健康费用持续高增长,不少支出在老年慢病上。医药、健康服务和健康保险,成为构成大健康产业的推动力。

武汉的探索

在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的态势之下,越来越多的国人对健康提出更高更多的要求。

与单纯担忧老龄化社会不同,不少地区已经开始着手探索长寿时代的解决方案。

武汉就是其中代表。大健康产业已经被武汉列入新的万亿增长点。

大健康产业是人才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武汉为何敢于押注大健康产业?丰厚的医药产业基础是武汉的底气。不论是三甲医院还是国家级医学中心的发展,武汉在全国城市中都居于前列。

而在前沿医学研究方面,武汉本地的科学家,不断取得重大突破。

8月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泰康医学院院长、武汉大学泰康生命医学中心主任宋保亮实验室在Nature(《自然》)发表了题为“Inhibition of ASGR1 decreases lipid levels by promoting cholesterol excretion”(《抑制ASGR1蛋白促使胆固醇外排而降低脂质水平》)的论文。

据悉,该研究发现了一个新的降血脂路径——通过发现的新通路能够把胆固醇排到胆汁里,进而把胆囊收缩,胆汁进入肠道,胆固醇即可通过粪便离开人体。

此外,武汉有九省通衢之称,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人才储备。

数据显示,大健康产业已成为武汉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今年上半年中国城市GDP排行榜中,武汉GDP实际增速达到4.3%,位列全国十强,其中医药制造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达到了31.4%。

目前,武汉拥有位列全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第一方阵的光谷生物城。这里聚集了百亿级企业3家,上市公司33家。

泰康保险集团就是其中一家企业。2021年,泰康科技和大健康总部落户武汉光谷,今年,泰康保险集团还将在汉打造的科技共享研发中心、医养健康中心,保险服务中心,形成上下游产业链的生态集群。

而武汉的大健康体系,已经经历过一次重大考验。2020年疫情,不论是公立医院体系还是民营医院体系,都在疫情中经受了洗礼。

以民营医院泰康同济(武汉)医院为例,这所医院投资近40亿元,与武汉同济医院合作管理,是一所按照三甲标准和国际一流水平建造的大型高品质医疗中心,原计划在2020年3月底的“世界大健康博览会”期间开业。

彼时,武汉突发疫情,泰康同济(武汉)医院迅速在2月10日开始接收病人。根据2020年4月17日媒体报道,泰康同济(武汉)医院累计收治患者2060人,每日在院患者千人左右。

2020年2月13日,泰康同济(武汉)医院医疗队用口红写下请战书。

而泰康同济(武汉)医院又是武汉医疗系统的一个缩影。经历重大疫情考验之后,整个城市对于大健康产业的重视与关注,在后疫情时代,显得格外珍贵。

风口下的新方案

毫无疑问,大健康产业对于武汉而言,潜力巨大。但要真正激发产业的潜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解决现存的结构性问题。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乔杰表示,我国生命健康产业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在GDP中的占比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发展空间。目前,我国生命健康产业,仍以医院医疗服务和医疗产品为主,二者占整个产业的95%以上。

欧晓理认为,健康中国≠医疗中国,打造完整的健康服务体系,是有效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要以大健康观为前提,面向健康、亚健康、患病人群,提供从孕前到生命终点的全程健康服务和健康保障。要在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等方面下功夫,推动健康服务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和全方位创新。”欧晓理表示。

面对社会急需的解决方案,不论是武汉这座城市还是押注武汉大健康产业的企业,都在探索更全面的解决方案。

湖北省武汉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陈红辉表示,武汉正顺应全面推进健康中国的要求,推动卫生健康工作理念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而在武汉深耕大健康产业的泰康保险集团,也发力健康中国的解决方案。

在陈东升看来,在长寿时代,筹资需要时间和空间的双重效应,时间维度上需要长期积累的复利,在空间维度上,政府拿钱、企业拿钱、个人拿钱这三种方式,构成一个杠杆原理。

“纯粹个人拿钱解决不了问题,靠政府永久兜底也是不行的,所以三支柱实际上是最佳最优的筹资模式,这样大家都有积极性,所以筹资是解决长寿时代问题的有效途径。”陈东升认为。

为应对长寿时代,泰康保险集团提出了“泰康方案”,打造长寿健康服务三大闭环。具体而言,在长寿时代,泰康把金融保险,投资理财和养老、健康服务有机的结合,把虚拟保险和现实医养结合,构造了长寿、健康、富足的三大闭环。

陈东升认为,大健康产业是全周期生命链的产业体系,从预防保健、治疗、康复、养老,最后到生命关怀,涵盖人的全生命周期。

“‘泰康方案’,将保险和医养服务相结合,通过专业的投资打造复利曲线,让人们老年时有一笔巨大的财富资金来安排养老和医疗,构建起长寿健康服务三大闭环。”陈东升表示。

不少行业专家认为,武汉要建成万亿大健康产业,必须紧握从“医疗中国”到“健康中国”这一结构性机遇,而在这一过程中,新的健康解决方案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

作者:赵越

编辑:孙晓波

运营编辑:王琳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