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北京榜样徐厚军:创新的过程就是在完善人的内心

在平凡的岗位上怎样才能成为专家?这个问题在徐厚军心中早就有了答案。“我师父曾经告诉我,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能成为这个行业的专家。工作的意义不仅在于追求业绩,更在于完善人的内心。”徐厚军是首钢智新迁安电磁材料有限公司二作业区轧机主操作员,这份看似平凡的工作,却被他做到了极致。

工作中,徐厚军需要生产、加工的是硅钢。硅钢以其生产工艺复杂,各道工序控制精度严、成本高、难度大、成材率低,核心技术在全世界范围保密而被称作钢中之王。在日常生产中,最理想的精密设备,便是二十辊森基米尔轧机,但是由于其设备结构紧凑,技术门槛高,操作复杂,生产出高端产品的技术国外严格封锁。尽管只是一名操作工,但这些问题也都被徐厚军看在眼中、急在心中。

面对种种窘境,徐厚军知道,只有自主、独立,才能让我国在这个领域实现突破,他牢记师父告诉他的“法则”,多年来深耕一线,轧根基层岗位,在二十辊轧机主操岗位从事高磁感取向硅钢、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的轧制等工作。



在新产品生产中,徐厚军坚持自主创新,努力掌握核心技术,累计申请专利6项,技术秘密4项。徐厚军坚持自主创新,先后参与20多个电工钢品种的试制,掌握一套完整的电工钢产品试制方法,实现多个高端品种一次试制成功,其中两款无取向电工钢产品全球首发,填补了国内空白。

八月伊始,徐厚军的名字便出现在了北京榜样的人物名单中,他的事迹引发关注,并赢得了大众的认可与支持。今天,请随《中国科技信息》的脚步,一起来了解徐厚军的匠心故事。

伴随首钢电工钢工程成长的“首批轧机主操

徐厚军是一名妥妥的“80后”,2010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他,凭借优秀的成绩,走进了“首钢”的大门。

彼时,首钢进口了二十辊轧机,外方对核心技术高度保密,只派人员进行简单操作指导。职工并不知道怎样应用设备发挥其能力,高端品种钢生产不出来,大家心里都很急。甚至在刚开始生产电工钢时,轧机经常出现“断带”情况,连基本的生产稳定性都无法保证。


可以说,徐厚军是伴随首钢电工钢工程一起成长起来的“首批轧机主操”,新设备、新技术、新面孔,崭新的一切,让徐厚军有了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让他对一线的苦与累产生了先天性免疫,越是有挑战的工作,他越是跃跃欲试、信心满满。无从下手,便从模仿和总结开始做起,他把每次试验的各类参数及结果都详细记录下来,认真分析总结,一次失败,两次失败,他慢慢发现了其中的一些参数对轧制稳定性的影响,逐渐掌握了稳定轧制的诀窍。坚持记录轧制数据的习惯,不断提升的指标让他成为最早脱颖而出的轧机主操。

实现数项技术革新完成一系列“尖货”试制

推开了轧机主操的第一扇门,徐厚军开始给自己定下更高的目标。

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的成品只有两张A4纸那么厚,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的控制极其困难,客户的要求极其苛刻。为实现最高端新能源无取向产品的生产,凡重要轧制试验,均由徐厚军担当主操。最终,徐厚军研究得出最佳轧制温度与最佳板形的匹配,实现了高脆性、高断带率、低成材率、低效率、轧制板形控制难度极大的产品批量稳定轧制。

在不断尝试中总结分析、对比、优化,在轧制过程中合理分配压下,以及改善润滑乳化液的温度、比例、流量等,找到最佳参数和控制值,产品的机时产量从4.0吨/小时提高到6.5吨/小时,提高62.5%,保证了高端用户对产品的绿色低碳需求,年创造效益2000万元以上。

不仅如此,徐厚军还参与完成了难度极大的取向电工钢板形控制研究,将自己总结的板形控制策略应用于实际,通过几十轮、几百卷电工钢生产的反复试验,逐步实现了取向硅钢板形控制稳定性,使首钢高磁感取向电工钢板形质量显著提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动攻关“提升电工钢尺寸精度”项目,使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的横向厚差提高到5.1μm的水平,领先于同类制造企业,首钢无取向电工钢尺寸精度迈进世界先进行列。



通过数项技术革新,徐厚军成功完成一系列尖端产品试制。通过数项技术革新,成功轧制出硅含量高、脆性大的超薄无取向硅钢0.10mm、0.15mm产品,成功轧制超薄规格0.18mm、0.15mm取向电工钢产品,完美解决超薄取向硅钢轧制跑偏,轧制后可视浪形缺陷等问题,突破同类型可逆轧机的设计极限。

例如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材料。在日常行驶中,新能源汽车需要高速旋转,如果材料强度不够,在离心力作用下,容易发生破坏,因此对材料屈服强度要求很高,这就需要添加很多硅元素。但过多的硅元素,会导致材料塑性急剧降低,甚至原料带钢空过卷取时发生破坏性断裂。徐厚军和团队成员通过创新实现了该类产品的一次试制成功,助力两款产品全球首发。经过徐厚军和团队合力研究,在轧制温度控制、压下率等方面进行持续改进,实现了该类高端产品的批量稳定轧制,掌握了核心制造技术,为首钢产品在新能源市场的拓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发挥“传帮带”作用培养新一代“工匠”

通过自己的努力,徐厚军的职业生涯一路“畅通”,2017年他晋升轧制工程师,2021年年被评为第二届“首钢工匠”,现任首钢智新电磁二十辊轧机主操。他的优秀成绩,还为他赢得无数的奖项,包括2014年度首钢劳动模范,2018年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高级技术能手”,2019年度首钢创新之星,第20届全国青年岗位能手,2020年北京青年榜样,2020年首都市民学习之星等荣誉称号。



正是因为自己真正用心付出过,深深热爱自己所从事的领域,所以徐厚军明白将求真务实的精神和领先世界的技术成果传承下去的重要性。因此,他根据轧制要点编写出适应高硅产品轧制的操作法应用生产和职工培训,大幅缩短了新职工操作技能培养的周期。其中,在人才培养方面,徐厚军负责组建的8020青年创新工作站,是北京“十百千万”双创能力培育工程,也是首批被北京市共青团授牌的创新工作站之一。

工作站致力于研究二十辊轧机行业前沿性、关键技术,每年确立4个创新课题进行攻关,共形成了12项攻关成果。工作室近年来为首钢股份培养了20名轧机后备主操,5名成员晋升首席技师,6名晋升高级技师,7人晋升技师,12人晋升轧制工程师,成为岗位的技术能手和技术骨干,壮大了人才队伍,提升了人才的凝聚力。

结语


实现20多个电工钢高端品种一次试制成功,3款产品全球首发,填补国内空白;拥有第一作者技术秘密4项,申请专利6项,培养了一大批技能骨干;获评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北京青年榜样等……正如徐厚军的师父告诉他的那样,在这样一个平凡的岗位上,徐厚军用耐心和细心,成就了自己的“精彩”人生。他说,自己将通过各种努力和实践,把自己的技能和经验复制给更多的同事,把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一直传承下去,为建设世界电工钢示范工厂而努力。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