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强区+创新驱动 “济阳制造”能级跃升硕果累累

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25日讯 金秋送爽,济南市济阳区食品产业园内一片火热繁忙,旺旺牛奶正在有序生产;几公里外,山东达沃智慧产业园二期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开展;山东汉方制药有限公司扩建复方黄柏液中药制剂产业园项目即将迎来收尾,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复方黄柏液中药制剂一亿瓶……放眼济阳各工业园区和企业,到处能看到快马加鞭推进项目建设和产品制造的火热场景。

时节如流、前行不止。从2017年到2022年,济阳区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区工业经济在调整中发展、在转型中提升,呈现出结构优化、质量提升、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成为“济阳制造”最生动的注脚。

强基固本 让存量更大更优

在新一轮城市能级的比拼中,工业日益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变量。近年来,济阳区地区生产总值连上新台阶,亦是工业经济发挥了“压舱石”的作用。亮眼的经济发展成绩单背后,是济阳坚定实施产业强区主导战略、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全力奔跑的突围奋进。

济阳传统产业总量规模大、发展水平高,强基固本,让存量更大更优是实现能级跃升的关键。旺旺集团中国旺基金会总经理赵宏利说:“旺旺集团自2002年投资至今,年投资总额增加了22倍,并且连续17次追加投资,员工由300人,增至3000人,产值2002年为1400万元人民币,到2020年高达32亿人民币,增加了228倍......”不断刷新的数据,指向不断改善的质效。

济阳区工业和信息化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让企业在济阳扎根,与济阳共成长考验的不仅是济阳的实力,更是济阳政府部门的决心和信心。”今年疫情期间,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科学制定企业复工复产总体防控方案,开通24小时服务专线,坚持“一门受理”机制,集中受理完成全区工业企业复工备案工作。同时做好防疫物资保障工作,为重点企业保障口罩14.57万个,为企业职工全程代办“通行证”2.07万张,确保了全区企业复工复产有序进行。

集群发展 产业结构加速优化

近年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持续量变,最终引发了行业和产业链的质变。2020年7月,中国联通智慧客服北方中心正式在济阳达沃智慧产业园启动运营,短短两年,济阳就以该中心为核心,聚集带动一批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BPO等科创型企业在济阳落地生根。

济阳始终有站上“雪白起跑线”的勇气和拼劲。自2017年起,奋勇争先的济阳开启了以集群化、智能化、数字化发展为主攻方向的新征程。截至目前,全区上云企业累计达到1201家,建成5G宏站、微站、室分基站730个,基本实现重点应用区域5G网络全覆盖。通过出台顶层设计,济阳圈定了一批优势产业,既包括新经济产业,也不乏传统优势产业,并确立了集群式发展的路径。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产业竞争力实现新提升的背后离不开济阳争先进位的实干苦干。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增长68%,全年生产总值完成223.86亿。从提出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到全面构筑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打造现代产业新高地,济阳产业体系经过多次优化提升,结构正在快速优化。

两化融合 推动新经济全面提速

未来五年,济阳区将深入贯彻落实“工业强市”战略,始终坚持“实业强区、工业先行”的理念,围绕省十强和市十大千亿产业重点领域,立足济阳区位优势和产业发展实际,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以两化融合为抓手,做优做强“食品饮料、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科技”四大产业,重点突破“特医食品、环保装备、新能源汽车、半导体材料”四大领域,打造“特医之都”、“生态新区”“智造新城”、“芯片基地”四张名片。

积极创建国内知名的环境友好型生态产业集聚区,打造黄河流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力争到2025年,规上工业产值突破500亿元,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35%以上。食品饮料产业附加值和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盈利能力稳步增强,直接产值达200亿元左右,外延产值达300亿元以上。装备制造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步伐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产业聚集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提升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水平,三大产业集群规模分别达到百亿级。

纵深推进产业强区和创新驱动,推动全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攀高焕新,奋力提高地标产业影响力、优势产业支撑力、未来产业爆发力,关乎济阳未来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格局呼之欲出,济阳制造业再次出发,将于新的征途书写新的辉煌。

闪电新闻记者 董洁  通讯员 张中山 报道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