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银行、生态灌区、可以养鱼的再生水……探访宁夏节水新路径

封面新闻记者 滕晗

摄影 滕晗 

气候干旱,生态脆弱,这是西北内陆地区宁夏一度绕不开的困境。但这片水资源匮乏的地方,正通过节水以期破解瓶颈,走出水资源集约节约安全利用的新路径。

宁夏水利厅的数据显示,“十三五”以来,全区人口增加52万,灌溉面积扩大156万亩,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GDP、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4.5%、69.0%,单位GDP水耗、单位工业增加值水耗分别下降37.6%、43.2%。“在用水需求刚性增长的情况下,以有限的水资源支撑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指标达到国家考核要求。”宁夏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城市里,再生水浇灌出生态公园,工厂里,回用水循环往复,田间地头,玉米汲取黄河水而生……近日,封面新闻记者走访宁夏多地,探寻当地的“节水故事”。

▲ 贺兰县生态灌区 

管理节水下的生态灌区

行驶在银川市北的贺兰县内,沿途不断出现成片绿地,被黄河水“喂饱”的玉米正等待丰收。立岗镇幸福村村民石建军流转了3200亩地种植玉米、小麦、大豆、蔬菜等。他告诉记者,以种植的菜心为例,采用喷灌技术后,每亩每年节水约300立方米。

像石建军这样的农户还有很多。贺兰县水务局局长许晖介绍,2012年开始,结合全县土地集约化经营面积逐年扩大的优势,在全县逐片推进微喷灌工程技术,截至2021年底,共完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约17万亩,覆盖率24%。

时间退回到2017年,彼时,贺兰县开启现代化生态灌区(投建管服一体化)PPP项目建设,计划用5年时间,逐步完成约72万亩农业灌溉取水口量测控一体化配套设施的安装和改造任务。新增高效节水面积约11万亩。项目建设期结束时,全县高效节水面积达23万亩,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48提高到0.55。逐步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促进农业节水、水权交易,实现灌区专业化、信息化管理。

走在田间,时不时看见建在支渠取水口处的测控一体化闸门,这是贺兰县农业灌溉取水改造的重要一环。“水灌溉到最后一块田、一亩地后,就及时把闸门关上,精准计量用水。”贺兰县水务局灌排服务中心马建宝说。

包括测控一体化闸门在内的管理节水,在许晖看来“更具有实效”。他介绍,2017年以来,全县整合政府类项目安装各种型号的测控水设备1100余套,干渠直开口实现自动化测控全覆盖,田间支、斗渠测控技术改造覆盖率为31%,涉及灌溉面积22.28万亩。

全县灌区渠道运行条件也在改善,截至目前,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投资,砌护支、斗、农渠共计337.94公里,渠道输水能力得以提高。

灌区管理信息化也在推进,目前已建设县级总控中心,实现全县灌域自动化测控闸门在线监控、输配水调度、水费计收等功能。信息共享,最终为实现灌区现代化监控管理、调度决策及数字化、信息化治水提供技术支撑。

▲ 生态灌区测控一体化闸门 

水资源变“水资产”

水资源在宁夏正在变成真正的“水资产”,一些数据正是证明——宁夏6家银行以用水权质押、授信、贷款方式共发放贷款7.24亿元;全面实行工业用水权有偿取得,目前累计征收用水权有偿使用费1.27亿元……

在吴忠市利通区,“水银行”正在探索中。利通区水务局局长马铁马介绍,针对散户节水量小、入市交易难的问题,当地水务部门、金融机构、交易中心三方联合试点建立“水银行”开展用水权收储和交易。

具体为,利通区水务局协调、引导散户及企业将节水量存储到“水银行”,银行向散户和企业提供有偿资金,并将“乡村振兴综合服务平台”接入吴忠市产权交易中心交易平台进行交易结算,收储量达到一定规模后入市交易,产权交易中心协调购水方将交易资金打入水务局水费专户,水务局根据用水权交易及分配办法将资金拨付给基层水利服务组织、用水户和用水企业,通过建立利益联结和共享机制,推动用水权收储和交易规范化、市场化运作。

此外,用水权绿色金融服务也在试点推行。利通区水务部门为规模化种植大户、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工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颁发用水权证,银行通过用水权质押、抵押、担保等方式,为其提供信贷支持。通过赋予用水权金融属性,实现了从无形资产到有形资金的转化,引入更多的社会资本支持和参与用水权改革。

这些探索背后都是用水权改革的支撑。马铁马透露,截至目前,利通区已完成农业、工业用水权确权颁证工作,工业用水权确权量1484.59万立方米;农业确权水量28379万立方米。摸排复核全区用水“黑户企业”自备井,依法依规关停公共管网覆盖内自备井70眼。

同时,灌区全面执行灌溉运行水价,率先在自治区全面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任务。基层服务组织改革任务也全面完成,成立各类基层水利服务组织15家,农业灌溉实行“社会化、专业化、精准化”管理模式。在用水权交易方面,2022年利通区共完成农业用水权交易2笔,交易水量70万立方米,交易金额14.7万元。

▲ 吴忠市利通区高闸镇高闸村九队蓄水池计量计 

污水处理厂从“邻避”效应到“邻利”效应

走在银川市第一再生水厂节水主题公园,刚下完雨,微风吹过草坪带来一阵芬香,远处湖面波光摇曳……这座西北地区最大的污水处理厂、宁夏首座花园式再生水厂正努力扭转公众对污水处理厂的刻板印象。

“将‘邻避’效应转换为‘邻利’效应。”银川市第一再生水厂总经理任士兵这样形容。水厂为半地下式,地面建成对市民开放的节水主题公园。再生水厂作为资源聚点,形成辐射周边的活力圈、生活圈及生态圈。

任士兵介绍,项目集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科普教育为一体,为银川市兴庆区东南片区、金凤区阅海片区、贺兰县德胜工业园区的工业循环、园林绿化、道路清洗等提供再生水。

银川市第一再生水厂于2019年12月开建,2021年10月进入试运营,2022年4月转入商业运营。项目配套建设的环保教育展厅、节水主题公园、党史文化长廊于2022年7月1日向公众开放。

“日均处理污水能力可达30万吨,出水标准达到准IV类。”任士兵说,“可以养鱼。”在展示着进水水样和出水水样对比的地方,两个鱼缸装满鱼儿,“鱼缸里的水就是经过处理的再生水,这也是生物监测的方法之一。”

▲ 银川市第一再生水厂节水主题公园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