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新闻发布会提到的“1+1+1+1+N” 透露了一个什么体系?

封面新闻记者 滕晗

8月3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局长梁志峰透露,1-7月,全国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增长8.1%和1.6%,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呈企稳向好态势。当日,工信部举行“新时代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主题为“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局长梁志峰(图片来源:工信部)

封面新闻记者注意到,梁志峰在介绍“顶层设计”时,提到“我国已形成‘1+1+1+1+N’的中小企业相关法律政策体系。”这组数据和字母如何理解?

“一法”,即《中小企业促进法》,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中小企业的专门法律,也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的根本法律依据和指引。

“一条例”,即《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是依法预防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款项问题的重要制度保证。

“一标准”,即《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是研究和实施中小企业政策的基础,有利于中小企业工作进行宏观指导、分类管理和科学决策。

“一规划”,即《“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是促进“十四五”时期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指南。

“N”,是指近年来出台的各项综合性政策文件,包括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十七部门《关于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度的若干意见》,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若干措施的通知》等。

梁志峰表示,围绕落实以上“1+1+1+1+N”的顶层制度体系,各部门各地区出台了许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

梁志峰透露,2020年以来,为应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国家和地方层面出台多项助企纾困政策。在综合性纾困方面,包括国务院《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的通知》以及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力帮扶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若干措施的通知》等文件密集出台。

在具体政策举措方面,增值税所得税减免、房屋租金减免、延期还本付息、社保费公积金缓缴、水电气费缓缴、上网和宽带费用降低、稳岗返还和留工补助、稳投资促消费等政策力度空前。

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以来国家层面就出台各类政策措施33项,各省区市出台配套政策文件120余个。“在帮助中小企业纾困解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减税降费为例,今年上半年中小微企业享受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近1.8万亿元。”梁志峰说。

梁志峰同时指出,总的来看,在法律法规保驾护航和各类政策支持下,中小企业经受住复杂严峻形势考验,1-7月全国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增长8.1%和1.6%。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