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2022年交易所公司债现“取消发行潮”,发行规模近5年首次同比下降,2023年公司债违约风险有望降低

日期: 来源:中证鹏元评级收集编辑:李席丰


"主要内容


2022政策回顾:1)公司债注册制相关制度继续完善,沪深交易所明确公司债上市要求、审核标准、审核内容等安排,发布深化公司债券注册制改革的征求意见稿;2)交易所产品种类持续创新,科技创新公司债券品种正式落地,在绿色低碳领域新增低碳转型债券,调整绿色公司债券募集资金用途等;3)交易所协同推动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同时深化对外开放。


2022发行概况:1)发行数量和规模:2022年发行公司债券3,640只,发行规模3.09万亿元,较上年分别减少10%和11%。其中,公募公司债发行1,393只、发行规模1.47万亿元,较上年分别减少2%和10%;私募公司债发行2,247只、发行规模1.62万亿元,较上年分别减少15%和11%。交易所公司债券发行规模增速由正转负,四季度出现“取消发行潮”;

2)级别分布:主体级别以AA+及以上为主,信用级别整体进一步提升;

3)发行利差:公司债平均发行利差多数收窄,延续下降的趋势;

4)发行结构:交易所城投债发行规模增速和占比下降,民企比例下滑;

5)城投债地区分布:交易所城投债中江苏省发行规模最大,广西、云贵地区、青海等地发行利差较高;

6)产业债行业分布:交易所产业债集中在综合、房地产等行业,休闲服务业的发行利差较高;

7)违约主体分布:交易所公司债新增首次违约主体较上年增加,违约行业以房地产为主;

8)违约主体级别:公司债违约主体初始级别以AA+和AA级为主,民企仍是违约高发地;


2023年市场展望:1)2023年公司债发行规模增速可能小幅修复,但恢复空间估计比较有限;2)公司债违约风险或边际降低,新增违约主体数量有望减少;3)公司债政策将继续完善注册制,支持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如绿色金融、科技创新等,以及薄弱环节,如房地产行业和民企融资等等。

"





2022年度交易所


 

   


公司债相关监管政策回顾


1. 公司债注册制相关制度继续完善


交易所市场分别在债券发行、交易以及信息披露等环节制定明细规则,强化市场管理和主体责任,推动市场规范化发展。


1月,沪深交易所发布债券交易规则及配套指引,明确建立债券交易参与人和债券做市商制度,系统性整合吸收前期制定的债券交易相关细则、业务通知和指南等规则,丰富交易安排,提升了债券交易规则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4月,沪深交易所发布《公司债券发行上市审核规则》《公司债券上市规则(2022年修订)》等四项债券业务规则,明确上市要求、审核标准、审核内容等安排,进一步规范公司债发行上市审核工作。


11月,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公司债券注册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强化以偿债能力为重点的信息披露要求,督促发行人做好融资统筹规划,防范高杠杆过度融资,健全以发行人质量和偿债风险为导向的中介机构尽职调查体系。


2. 交易所产品种类持续创新紧跟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


在科技创新领域,5月,上交所正式发布并施行科创债指引,标志着科技创新公司债券品种正式落地。科创债的募集资金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投向科创领域,支持国家高新技术和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


在绿色低碳领域,6月,上交所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司债券发行上市审核规则适用指引第2号——特定品种公司债券(2022年修订)》,新增了低碳转型债券等相关规定,具体包括低碳转型债券和低碳转型挂钩债券两类。8月,上交所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绿色公司债券有关事项的通知》,指出绿色公司债券适用《中国绿色债券原则》,新申报绿色公司债券项目需符合相关规定要求。9月,深交所参照《中国绿色债券原则》,调整绿色公司债券募集资金用途,明确绿色项目认定范围等。


3. 交易所协同推动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同时深化对外开放


1月,交易所、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等五部门联合发布《银行间债券市场与交易所债券市场互联互通业务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根据《暂行办法》,互联互通拟在尊重两市场现有挂牌流通模式、现有账户体系及交易结算规则的基础上,通过前台和后台基础设施连接实现订单路由和名义持有,联通方向包括“通银行间”和“通交易所”。


5月,人民银行、证监会、外管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便利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有关事宜》,统筹同步推进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对外开放。





2022年交易所


 

   


公司债发行概况及违约统计


1. 2022年交易所公司债券发行规模增速由正转负,四季度出现“取消发行潮”


2022年,交易所共发行公司债券3,640只,发行规模3.09万亿元,较上年分别减少10%和11%。[1]其中,公募公司债发行1,393只、发行规模1.47万亿元,较上年分别减少2%和10%;私募公司债发行2,247只、发行规模1.62万亿元,较上年分别减少15%和11%。


从净融资情况来看,2022年交易所公司债券总偿还额(包括到期、提前兑付、回售)2.57万亿元,净融资5,225.18亿元,较上年下降44%。其中公募公司债净融资规模2,568.75亿元,较上年增加16%,私募公司债净融资规模2,656.43亿元,较上年下降62%。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债净融资月度均值738.59亿元,低于2021年同期水平。四季度,公司债净融资由正转负。其中,11月份受债券市场剧烈调整的影响,不少发行人选择取消发行,等待更佳的发行时间窗口,公司债取消发行规模大幅增加;12月份信用利差持续上升,加之理财赎回潮下债市仍在大幅波动,部分信用资质优秀的发行人继续观望,公司债取消发行规模创年内新高,净融资持续下降。



2. 公司债主体级别进一步向高等级集中,信用重心维持高水平


2022年交易所公司债券主体级别整体以AA+级以上为主,信用级别进一步提升。2022年,交易所公司债券的AAA级、AA+级、AA级、AA-级(含)以下主体级别的债券数量占比分别为36%、36%、28%、0.4%,AA+级(含)以上主体级别的债券数量占比合计72%,较上年上升7.5个百分点。


分债券品种看,公募公司债中,AAA级、AA+级、AA级主体级别的债券数量占比分别为76%、20%、4%,AA+级(含)以上的债券数量合计占比较上年上升1.7个百分点。此外,共有414只公募公司债未进行债项评级,其主体级别以AA+级(含)以上级别为主。公募公司债中共有101只采用了担保等增信措施,占其发行总数的7.3%,其中共有64只债券的债项级别得到提升。AA+级主体中,有29只的债项级别提升至AAA级;AA级主体中,有20只的债项级别提升至AAA级,14只的债项级别提升至AAA+级。


私募公司债中,有主体评级的债券共2,224只,占其发行总数的99.0%。AAA级、AA+级、AA级、AA-级(含)以下主体级别的债券数量占比分别为11%、46%、43%、0.5%,AA+级(含)以上债券数量合计占比较上年上升9.0个百分点。私募公司债中进行了债项评级的债券共402只,占私募公司债总发行数量的18%。采用了担保等增信措施的私募公司债共264只,其中245只债券的债项级别得到了提升。采用增信措施且债项等级得到提升的主要为AA级主体,其中92只的债项级别提升至AAA级,132只的债项级别提升至AA+级;AA+级主体中,有13只的债项级别提升至AAA级。




3. 2022年交易所公募公司债和中低等级私募公司债发行利差中枢继续下降


2022年各级别公司债券的平均发行利差多数低于2021年,延续下降的趋势。2022年AAA级、AA+、AA级公募公司债平均利差分别较上年收窄8BP、62BP、32BP,AAA级、AA+、AA级私募公司债平均利差分别较上年扩大5BP、收窄41BP和47BP。全年发行利差高点在3月和12月,其中,3月公司债发行规模和数量环比翻倍,或带动发行利差上行;12月主要受到理财赎回冲击的影响,债券收益率曲线快速抬升下利差大幅上行。




4. 交易所城投债发行规模增速和占比下降,民企比例持续下滑


2022年发行的公司债券中,产业债发行1,269只、占比35%,发行规模1.33万亿元、占比43%;城投债发行2,371只、占比65%,发行规模1.76万亿元、占比57%。交易所公司债券结构中,城投债的占比下降,发行数量和发行规模占比较上年分别下降6.2个百分点、4.3个百分点,其中私募公司债中城投债的发行数量和发行规模的比例均为为87%。2022年,交易所城投债发行规模增速由正转负,其发行规模较上年下降16.8%,远低于2021年的增速。产业债方面,2022年的发行规模则较上年下降了0.6%,降幅收窄11.4个百分点。


2022年,民营企业发行公司债97只,发行规模742.94亿元,占比分别为3%、2%,分别较上年下降2.4个百分点、3.6个百分点。民营企业一直是主要违约主体类型,2022年民营房企债券持续暴雷下,市场投资者对民企债券的规避情绪有所加重。自2018年以来,新发债券中民企债券的占比持续下降,民企在资本市场的融资环境仍未改善。[2]



5. 交易所城投债中江苏省发行规模最大,广西、云贵地区、青海等地发行利差较高


2022年,交易所城投债仍江苏发行规模最大,为4,091.25亿元;浙江和山东分别发行2,717.68亿元、1,436.79亿元,位于第二和第三位;河南、安徽分别发行830.93亿元、812.78亿元,分别位于第四至五位,其它地区发行规模均不足800亿元。前六个省市的发行规模总计占交易所城投债总发行规模的61%。从净融资情况来看,浙江、江苏、安徽的规模最大,分别为1,109.62亿元、668.96亿元、641.38亿元;湖北、山东、河南的净融资规模在500-700亿元之间。



发行利率和信用利差方面,2022年交易所城投债平均发行利率4.37%、平均发行利差206BP。广西、青海、贵州、吉林以及甘肃等地的平均发行利率在6.0%以上,其中广西的平均发行利率均达到了7.0%以上。发行利差方面,广西、青海及贵州地区的平均发行利差在400BP以上,吉林、甘肃、云南、天津、陕西等5地的平均发行利差在350-400BP之间,黑龙江的平均发行利差在300-350BP之间,上海、北京、广东、内蒙古的平均发行利差相对较低,均低于150BP。



6. 交易所产业债集中在综合、房地产等行业,休闲服务业的发行利差较高


交易所产业债中,行业主要集中在综合、房地产、建筑装饰、非银金融、公用事业等领域,行业发行规模均在1,000亿元以上,上述5个行业合计发行规模占交易所产业债发行规模的63.3%;其中,综合和房地产行业分别发行2,431.39亿元、1,822.14亿元。


经济增长压力加大的影响下,大部分行业为净偿还,27个产业债行业中仅综合、建筑装饰、农林牧渔、非银金融、交通运输、采掘和家用电器6个行业为净融资。净融资规模以综合和建筑装饰行业相对较大,分别为444.36亿元、414.83亿元。表现为净偿还的行业以房地产的净偿还规模最大,为净偿还432.03亿元,房地产净偿还额较2021年减少74%。2022年,房地产行业仍在调整阶段,房企违约风险快速扩散,新增违约主体大幅增加。经济稳增长诉求下,政策端开始陆续发力支持优质房企合理融资需求。中证金融信用保护工具、中债信增不可撤销担保、央行“三支箭”、金融十六条等措施下房企销售端和融资端有所回暖。除了房地产行业,商业贸易和汽车行业的净偿还规模相对较大,分别为351.43亿元、297.71亿元。


发行利率和信用利差方面,2022年交易所产业债平均发行利率3.66%、平均发行利差133BP。休闲服务业的平均发行利差340BP,远高于其他行业;其次,电子和电气设备行业的平均发行利差相对较高,分别为273BP、235BP;医药生物、通信、有色金属等平均发行利差在200-150BP。化工、公用事业、建筑材料、汽车、农林牧渔和传媒等行业的平均发行利率低于3.3%,平均信用利差均在低于100BP。




7. 2022年交易所公司债新增首次违约主体较上年增加,违约行业以房地产为主


2022年,交易所公司债新增首次违约主体28家(涉及实质性违约债券30只),较上年增加10家。交易所公司债首次发生违约主体中,公募公司债主体18家、私募公司债主体10家。若含以前年度违约主体在内,2022年交易所共有134只公司债违约,违约规模1,082.22亿元。



2022年新增违约主体行业特征明显,违约主体所属行业继续以房地产为主。2022年交易所新增的首次违约主体涉及8个行业,以房地产和非银金融的首次违约主体较多,均在3家及以上。其中,房地产行业共有19家发生实质性违约,占2022年公司债券首次违约主体数量的68%,违约房地产主体具体包括恒大地产、龙光控股、金科地产、富力地产等;其次,非银金融行业的首次违约主体3家。其它违约行业还涉及综合、交通运输、医药生物、采掘、传媒、建筑装饰。


8公司债违约主体初始级别以AA+AA级为主,民企仍是违约高发地


2022年,首次违约主体的初始评级以AA级最多,为11家,占比39%,其次是AAA级主体有8家,占比29%。与2021年相比,2022年首次违约主体级别中枢有所抬升,首次违约主体中初始主体级别AA+级(含)以上的占比较上年上升9.1个百分点。


民营企业仍是交易所公司债券的违约高发地。首次发生违约的主体数量为27家、占比96%,较上年上升7.5个百分点;含有以前年度违约主体2022年违约民企债券131只,占比98%。从违约民企主体的初始级别来看,AAA级主体8家,AA+级主体7家、AA级主体11家、AA-级主体1家。






2023年交易所公司债展望


 

   



1. 公司债发行规模增速可能小幅修复,但恢复空间或有限


2022年公司债发行规模增速由正转负,主要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一是,在地产低迷、疫情反复、地缘冲突等因素下,2022年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实体企业融资需求较弱,发债意愿降低,同时利率多次下调的贷款对于债券发行有挤出效应;二是强监管政策和行业调整下,公司债中主体部分-城投债和地产债发行规模大幅下降,降幅高于公司债中其他类型债券;三是四季度宏观政策的改善带来剧烈的债市波动,部分优质发行人取消发行,拖累公司债发行规模的增长。2023年,国内经济在宏观政策拐点后将逐步企稳回升,实体融资需求也有望增长,发行公司债的意愿会增加。另外,房企现金流和偿债压力依旧较大,随着政策支持和地产风险的大幅出清,2023年地产债的发行可能会是公司债发行规模修复的重要支撑因素。此外,宏观政策的不确定性已经降低,而且债券市场也经过调整,市场对于今年利率上升的走势有一定预期,同样规模的“取消发行潮”再现概率预计不大。2023年公司债发行规模增速可能小幅修复,但在严控隐性债务增量的政策和利率中枢上升对发行意愿的影响等因素下,公司债发行规模恢复空间估计比较有限。


2. 公司债违约风险或边际降低,新增违约主体数量有望减少


2022年公司债新增违约主体数量较2021年明显增长,信用风险事件也有所增加。从行业分布上,28家新增违约主体中房地产企业占19家,而其他行业新增违约主体数量同往年比波动较小,因此2022年公司债违约风险主要来自房地产行业。经过1年半左右的深度调整,房地产行业信用风险已大部分出清。2023年,在监管部门对房企融资端和需求端的政策支持下,房企销售和信用资质有望逐步改善,地产债违约数量估计明显减少。经济整体回暖下,其他行业的企业也有望迎来资产负债表的修复。对于城投债,虽然监管部门要求打破兜底预期,商票逾期、违规融资等问题也还存在,但是地方政府兑付城投债的意愿较高,城投债违约的风险依旧较低。另外,随着债券市场基础制度和公司债注册制度的完善,公司债在发行上市、信息披露、自律监管等环节更加规范,同时监管部门压实以发行人及中介机构为代表的主体责任,强化对债券市场风险的防控。整体来看,2023年公司债的违约风险预计边际降低,新增违约主体数量可能会减少。


3. 公司债政策将继续完善注册制,支持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确立了公司债券注册制的基础制度,同时证监会《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制度安排。2021年和2022年陆续出台政策,逐渐形成了公司债发行上市审核、发行承销、上市挂牌、交易运行、投资者保护等各环节的制度体系。2022年11月,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公司债券注册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称《指导意见》)。目前《指导意见》正式稿未发布,证监会将根据各方意见进一步完善债券注册制基础制度,推动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另外,公司债政策将继续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支持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如绿色金融、科技创新等,以及薄弱环节,如房地产行业和民企融资等等,提升债券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1] 本报告所指“公司债券”是仅指在上海交易所、深圳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含大公募和小公募)、私募公司债,不包括证券公司债(不包含次级债)、证监会主管ABS、可转债、可交换债。

[2] 本文所指“民营企业”包括除中央国有企业、地方国有企业以外的企业类型。

作者 I 李席丰
部门 I 中证鹏元 研究发展部
关注公众号向后台留言可获得更多报告
转载请标明出处

欢迎关注#中证鹏元评级#视频号

   

 银行间信用债发行规模微降,产业债融资回暖,服务实体质效提升——2022年银行间市场回顾与2023年展望

 存量房贷利率调降呼声不断,政策落地道阻且长

 经济内生动能修复,博弈强预期与弱现实—2022年宏观经济回顾与2023年展望

 地方政府债发行明显提速,稳经济动用“存粮” ——2022年地方政府债市场回顾与2023年展望

 走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兵团城投

 区域信用十问之四川篇——负重前行的简阳

 从“化风险”到“稳风险”,分化加剧是必然趋势——2022年债券市场违约、处置及展望(下)

 聚焦地产,“爆雷”与“纾困”并行——2022年债券市场违约、处置及展望(上)

  ●山西省及山西省城投面面观

  ●景气上行——生猪产业链转债乘势而上 

法律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中证鹏元评级)为中证鹏元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证鹏元)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订阅号刊载的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中证鹏元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订阅号所发布的原创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通过合理分析得出结论,结论不受其它任何第三方的授意、影响,特此声明。报告中观点仅是相关研究人员根据相关公开资料作出的分析和判断,并不代表公司观点。

相关阅读

  • 一号文件下,乡村振兴债怎么发?

  • "主要内容202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简称“一号文件”)发布,明确今年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目标。2023年一号文件:2021年
  • 现在深圳哪里可以看到油菜花?

  • 春天就是要看油菜花呀那么现在深圳哪里有油菜花可以看呢?小编浅说一下仅供参考哦01甘坑都市田园是的!这里还有花海!本周末两天都还可以去看。而且是免费哦。甘坑都市田园绽放
  • 2万余户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纳入云监管

  • 星沙时报讯(记者 高慧浈)近日,针对全县2万余户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的食品安全督导工作正如火如荼进行中。各层级包保干部走进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内部,查看各单位食品安全情况,并将检查
  • AI聊天机器人赛场上,谷歌微软谁将更胜一筹?

  • 编者按:谷歌的新聊天机器人“Bard”的发布失败,导致谷歌直接损失超 1600 亿美元。然而专家认为微软所应用的 ChatGPT 技术也容易出错。另一方面,我们看到公众对聊天机器人增强

热门文章

  • “复活”半年后 京东拍拍二手杀入公益事业

  • 京东拍拍二手“复活”半年后,杀入公益事业,试图让企业捐的赠品、家庭闲置品变成实实在在的“爱心”。 把“闲置品”变爱心 6月12日,“益心一益·守护梦想每一步”2018年四

最新文章

  • 一号文件下,乡村振兴债怎么发?

  • "主要内容202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简称“一号文件”)发布,明确今年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目标。2023年一号文件:2021年
  • 人口负增长时代,教育的未来在何处?

  • 编者按:这是一篇关于《创造性学校:从根本上改革教育》一书的摘录笔记。它提出了在正规教育体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和改革措施。向我们展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