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年丨强化特种设备监管,区市场监管局全力筑牢安全防线

漏登漏检极易导致特种设备“带病”运行,为安全生产埋下隐患。为此,昌平区市场监管局围绕“作风建设年”主题活动,坚持问题导向,以专项整治执法为抓手,加强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同时坚持工作创新,研究、探讨新的监管方式方法,不断提升监管效能,有效预防安全风险,全力筑牢安全防线。

目前,我区在用特种设备使用单位2027家,设备数量23438台(条),其中锅炉681台、压力容器2480台、压力管道348条、电梯17025台、起重机械2035台、厂内机动车847辆、大型游乐设施18台、客运索道4条,呈现数量多、分布广的特点。随着使用年限增长,老旧设备数量增大,加之特种设备逐年增加,监管难度大、责任压力大。

强措施

压实企业主体责任

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是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的前提和保证,区市场监管局分类建立并完善了电梯、压力容器、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群,解决了监管部门与被监管企业信息沟通不畅的问题,同时也以此为宣教阵地,开展警示教育,并时刻为企业答疑解惑,下达工作要求,提升主体责任意识。

“我们也通过监督执法倒逼主体责任落实。”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该局结合专项整治工作,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坚持整治一个领域消除一批隐患查处一批案件的做法,发现隐患137处,发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77份,整改完成116处,立案11起,罚没款79.5万元,对特种设备违法问题形成了强有力的震慑。

同时,区市场监管局还严把检验关,以作风建设年为契机,以市局检验质量抽查为抓手,及时调配检验力量,对即将到期设备实行点对点服务,力争做到应检尽检,不留隐患。在检验过程做到“四不放过”,即资料不全不放过,安全复检不合格不放过,试验项目不达标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放过。截至目前,累计检验各类设备近万台,出具不合格检验报告406份,同比增长43.5%,有效预防设备带病运行。

敢创新

提升综合监管能力

针对我区特种设备现状,以及监管人员、检验人员情况,区市场监管局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在辖区范围内开展特种设备大清查活动,在企业用户端制作设备清查小程序,实现自查、检查现场录入,已清查特种设备23380台,使各市场所掌握区域内特种设备监管数量和基本情况,为实现智慧监管奠定了基础。

此外,在小型企业中探索实施“望闻问切”四步工作法。“望”现状,了解到小型企业点位多、设备使用环境较差、整体安全意识不足等问题。“闻”隐患,将作业人员操作时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不定期安全风险提示。“问”需求,只要企业有需求,做到有问必答,解企业之所忧,抒企业之所困。“切”病灶,积极归纳梳理被检查企业通病,分析问题产生原因,定期制发工作提示,转发安全警示视频,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

“我们还探索构建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分级分类监管机制,通过‘设备分级,管理分类,监管分层’,将不同企业按照‘高、中、低’三个风险等级进行划分,对使用单位实行差别化个性化管理,实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由监管设备向监管使用单位的转变,促进使用单位落实主体责任,有效缓解设备增多与监管难度大的现实矛盾。”上述相关负责人表示。

各市场监管所具有地头熟、触角多、行动快的优势,区市场监管局充分发挥各市场监管所片区责任人的作用,以科带所,以干代训,边干边学,科所共计检查1450余家次,检查设备4530台,发现隐患65处,均已完成整改。有效扩大监管覆盖面,为预防和消除安全隐患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强化监管的同时,区市场监管局增加特种设备检验网上缴费方式,优化检验收费流程,企业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选择线上支付,免去缴费人员去银行柜台排队等候的麻烦,企业完成定期检验只需跑一次,极大方便企业,受到企业一致好评。

下一步,区市场监管局还将紧抓“作风建设年”主题活动契机,牢牢守住“四品一特”安全底线,以“零事故、零风险、零差错”为目标,严格落实监管责任,压实企业主体责任,进一步细化安全监管方案,加大监督检查频次,保障辖区特种设备安全。

图文/王星月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