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更高的工资和福利并不容易招到人才,为什么

疫情之下,企业更好招人还是更难招人了?

很多人的第一反应肯定是更好招人了,对吧?毕竟媒体时不时就会报道哪家公司又裁员了。

可是,事实上呢?不管是哪一个职位,想要招到合适的人并不容易。过于基础性的工作大多是因为工资不够造成的。公司的某些核心岗位就算是工资给够,依然很难招到优秀的人才,这就是现实。


可能有人会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没有什么是钱不能搞定的事情,只要钱到位,一切都好说”。

话虽这样说,可是没有多少企业愿意用行业平均的10倍以上工资来招人吧?这不仅会哄抬劳动力市场的价格,还会给企业造成沉重的用人成本。

大多数企业挖人的费用是对方现有薪资的1.5-3倍,这是比较常见的涨薪幅度。举个例子,假设公司的一个财务总监离职了,市场的平均薪资是3万元,那么你可能会用综合月薪3万元的条件来招人,如果你招聘了一段时间招不到人,那么你必然会上调一部分薪资招人。可是假设公司现在急需这个岗位的话,你可能会直接到竞争对手的公司挖墙脚,给对方的条件就是在现有的工资基础上至少涨50%,这样才有可能打动对方。

最近,就有一个创业者深受招人的痛苦折磨,因为他们想要招一个营销总监,最好有一些客户资源的,他愿意给这个岗位高于市场20%的薪资待遇。

可是岗位挂出去了1个月,只有两个投简历的,而且都是没什么工作经验的,根本就不符合标准。

对于一家中小型民营企业而言,愿意用高于市场平均薪资20%来招聘的并不是很多,可是依然不容易招到。如果实在没办法,那就只能再涨20%来招聘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因为招聘有三个层次的对比,它们分别是:薪资与福利、品牌溢价、商业模式。

第一层、薪资与福利。假设现在有两家规模差不多,知名度差不多,业务差不多的企业,一家给你的月薪是1万元,一年13薪,996工作制。另外一家公司给你1.2万元的月薪,一年15薪,955工作制。假设你同时拿到了这两家公司的offer,你会选择哪一家企业呢?

恐怕超过90%的人都会选择第二家公司吧?毕竟第二家不仅工作时间短,而且赚得也更多,这是非常明显的优势。

假设我们将第一家公司的996工作制与第二家公司的955工作制进行调换,那么很多人就会出现选择困难,因为你想要工作轻松一点,那么一年就会少赚几万元。

不管怎样,当我们在两家公司的薪资和福利上进行对比的时候,说明我们两家企业其他方面的对比差不多,我们只能选择一家自己认为更适合自己的公司。

第二层、品牌溢价。众所周知,国企、民企和外企代表的意思都不太一样。如果不看名字,只看企业性质,我个人认为很多人的选择顺序应该是国企、外企和民企。而同样的工作,三种性质的企业中,薪资水平应该是外企、民企和国企。

为什么国企的薪资待遇最低,却有更多的人倾向于进入国企呢?

最主要的原因则是国企给人的感觉就是非常稳定,该有的假期基本上都有,该有的福利也不会少。因此,进入国企看似工资较低,但是福利也可以弥补较多的差距。最重要的是,国企是具有一定的公务员性质的,很多国企的领导都有一定的行政等级,这是其他性质的企业不具有的东西。

如果没有国企的介入,大家只有外企和民企来选择,那么绝大多数人会选择外企。因为外企不仅薪资待遇好,福利也同样好,该有的假期并不少,五险一金都是足额缴纳。民营企业虽然薪资水平可能超过国企,但是有些企业是不给员工交公积金的,就算交五险一金,也是按照当地最低的缴纳标准来的。另外,996工作制的民营企业随处可见。

之所以人们会对国企、外企、民企有如此清晰的认知,都是无数人通过走弯路得出的经验。

不过凡事没有绝对,民企与民企之间也是不同的。

假设现在有一家不太出名的民营企业愿意给你2万元的月薪,而阿里巴巴只给你1.8万元的月薪,其他待遇全都一样,请问你会选择哪家公司入职?

大多数人宁愿每个月少赚2000元还是会选择阿里巴巴的,因为这个品牌具有溢价能力。如果有一天从阿里巴巴辞职了,你具有了阿里巴巴的工作经验,找工作也会更有溢价的,因此,比薪资待遇更高级的就是品牌的溢价。


第三层、商业模式。是不是我们只要找一家国企,或者是外企、互联网大厂就万事大吉了呢?肯定不是的,因为不管你在什么环境里,都会有一种想要辞职的冲动。很多人在公司里真正拥有的权力非常小,就像是一个工具人,这个时候就想做一票大的,只需要工作几年就能实现财富自由,这样的工作最好。这里就需要用到商业模式。

真正最有可能让我们实现财富自由的公司,一定是那些发展很快的创业公司,公司为了激励员工,每个人都能拿到公司的原始股。只要公司上市,员工个个都是身家千万的富豪,这种最好。

一般这样的企业是很难用高工资来吸引人的,也同样没有什么品牌溢价,但是他完全可以通过设计一种让员工相信可以做成的商业模式,吸引到一批牛人加入。

这就有点类似于20多年前的阿里巴巴,如果马云没有吸引到蔡崇信,那么阿里巴巴可能也不会有今天,马云用未来20年的伟大构想瞬间就吸引到了已经实现财富自由的蔡崇信。

请注意,如果我们想要用商业模式吸引到优秀的人才,又没有太高的工资,那么商业模式的格局必须打开,要让员工相信我们现在做的事情非常有价值,而且只要坚持做下去,每个人都能实现财富自由。

如果大家对于商业模式的设计不太懂,可以多留意一下我在本月底出版的新书《颠覆与重构》,专门帮助大家零基础设计商业模式。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用资本思维与创新模式融合,全世界都是你的舞台!

在新商业的世界里,没有被淘汰的行业,只有被淘汰的产品和过时的商业模式,未来所有的商业竞争都会聚焦在产品创新和模式创新上。

一家公司或一个老板,如果创新能力短缺注定会提前败下阵来,请记住没有创新力,哪有想象力!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