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世界自有其平衡之道

日期: 来源:随水文存收集编辑:随水
首先给各位拜个年,大家新年好!
即便是过年期间,我也依然会跟平时一样利用碎片时间码字。春节对我来说不过是个跟平常一样的琐碎日子,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可不会因为春节就给我放假不用我伺候。今年春节没啥好庆祝的,说那些俗套的吉利话更是有些不合时宜,在这里只祝愿大家都能够平平安安团团圆圆。

2023新春快乐

HAPPY NEW YEAR


本文全长4017字
最近都大家在讲中国人口开始负增长的事情,有感而发说几句。可能存不住,因此不写太长,也不录音频了。
关于生育率下降不可逆的问题,我去年刚好结合自身养娃的体会写过一篇文章《生育率下降究竟有没有办法逆转?》。有不少读者跟我留言,说生育率下降是好事儿,人口减少了“人均”才能增长,不用担心。我小时候也老觉得中国吃了人口太多的亏,许多东西“绝对数量”听起来很牛逼,一说“人均数量”就拿不出手了;假如中国总人口如果能够少一些,显然能够提高人民福祉。土地承载力、环境资源压力之类的就不说了,光是中国本土生产出来的粮食,现在都不够让所有人丰衣足食,每年还得大量进口粮食。2021年我们全国进口粮食高达1.6亿吨,占到当年粮食总产量的26%,缺口之大触目惊心。这倒并不是说咱们如果不进口粮食就会闹饥荒饿死人,但粮食短缺势必会导致生活水平的下降——因为得要有富余的粮食才能生产出酒、肉、蛋、奶、油、豆制品等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副食品,这方面的粮食消耗是大头。为啥印度的粮食产量只有我们国家一半却还能出口粮食?主要就是因为印度人平时酒喝得少、肉吃得少。
然而理论归理论,人口问题从来都不是简单的越多越好或者越少越好。觉得中国总人口减少就能够提高人民福祉,往往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除了人口数量之外,人口结构对社会运作的影响也非常大。同样是减少一亿人口,在现有基础上减少一亿65岁以上的老人,和减少一亿35岁以下的年轻人完全是两码事儿,每个年龄段平均地减少又是另一回事儿。
从我们人口减少的情况来看,显然年轻人的数量减少得要比老年人更多也更快——我们国家人口的年龄中位数在不断上升,过去的60年里老了17.5岁,目前是38.5岁;根据联合国人口司的预测,在不爆发天灾和战争的情况下,这种情况至少还要持续好几十年,直到2078年左右年龄中位数最终稳定在57.5岁。因此在几乎我们所有人的余生里,恐怕都很难享受到人口减少带来的福利,只会不得不习惯一个越来越老龄化的社会


联合国人口司对中国年龄中位数变化的预测


所以吧,国家现在之所以花大力气鼓励生育,并不是害怕总人口减少,而是为了预防人口结构崩塌得太快;我们所说的“人口危机”其实是结构上的危机而非数量上。人口负增长则是人口结构将要发生遽变的一个重要征兆,2022年作为中国人口由增长转为负增长的拐点,比联合国人口司预测的全球人口拐点早了64年——也就是说接下去的一个甲子,中国人口跟世界人口相对比会是一种此消彼长的状态。咱们经济还没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直接就从“人口过剩”跳转到了“人口危机”,也难怪政府要着急
我在《生育率下降究竟有没有办法逆转?》那篇文章里已经写过,生育率下降以及老龄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这是人们的观念变化决定的。假如当年把搞计划生育的经费全部用来增加女性受教育年限,减少女性对家庭的依附性,同样能够达到降低生育率的效果。而我们选择的,是通过作为基本国策和官员绩效考核任务,使用强制性、惩罚性的办法对生育进行限制,造成了长期的政策惯性,不但使中国的人口危机爆发得更早更快,也更加难以引导逆转。国家卯足劲儿鼓励大家生育的今天,再回忆从前一些地方上为了强制执行计划生育而制造出来的种种闹剧和惨剧,让人感到颇为恍惚、讽刺、哭笑不得



这种“恍惚、讽刺、哭笑不得”的感觉,在2022年底又体会到了一次,只不过这次的记忆更为鲜活。2022年以来,一些地方上层层加码防控而制造出来的种种闹剧和惨剧还都历历在目;然而几乎一夜之间突然就没了防控这回事儿,同时从通报的数据来看,疫情仿佛也已经根本不存在了。
马后炮地说一句,这种情况我早有预见。去年年初我跟朋友聊天时就曾说过:中国开放并不难,既然病毒已经变弱,只要把新冠归为普通传染病,不再检测和通报,不拿数字吓唬人,做好舆论引导,扛过两三个月的高峰期,老百姓自然而然就会接受现实,最终迎来抗疫的全面“胜利”——毕竟连印度政府都敢贪天之功为己有,说是自己领导了“抗疫的成功”。但我没想到的是,我们拐弯会拐得这么迅猛,准备会如此不充分……
我觉得中国这波放开可以用四个字形容——势如决堤
如此多的人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同时感染某种疾病,在整个世界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就跟独生子女那代人一样绝无仅有——因而一时间人心惶惶。网上有些贩卖恐慌的文章,对国外的“第一波”、“第二波”感染进行了歪曲解读,说得好像2022年底放开后的“超级感染”今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来一次。就我在国外亲身经历而言,前两年的疫情确实一波接一波,但每一波所“波及”到的其实都只是一部分人,针对的更多是之前的漏网之鱼。比方说第一波感染了20%的人,第二波再感染30%,第三波病毒传播力加强感染余下的40%,随着病毒的传播性、感染力越来越强,最后基本上90%的人都会感染了一遍。具体拿印度的疫情来说吧,2020年第一波被感染的主要是缺乏居家隔离条件的穷人,因此当2021年传染力更强的第二波德尔塔肆虐时,有钱人社区反而比贫民窟更严重;等到2022年初第三波奥密克戎出现的时候,我认识的那些前两波没感染到的朋友和亲属,也基本上都被奥密克戎陆陆续续感染了一遍。可能是由于那会儿印度人民都刚刚打完疫苗,也可能是因为当地天气暖和,大部分人初次感染奥密克戎时的症状其实并没有我们中国这波这么严重。
当然,重复感染的情况客观存在,毒株免疫逃逸的情况也客观存在,但总的来说是一个概率问题。有些人可能会说,看到新闻报道里谁谁谁先后重复感染了多次——可大家想想,不正是因为这种情况十分罕见才会上新闻吗?只要不是个体本身存在免疫系统问题,或者病毒发生重大变异,二次感染的概率并没有那么高。全球研究数据表明,早期原始毒株的二次感染率为0.57%,德尔塔增加至1.25%,而奥密克戎的二次感染率虽然高达原始毒株的5.8倍,也只不过3.31%。以最早放开的英国数据为例,截止到2022年底,二次感染的人数达到137万,听起来很多,但实际上仅占统计到的总感染人数的6.75%。我认识的几位之前在国外已经感染过的朋友,身处中国的这波大爆发中全都安然无恙,这应该并不完全是巧合。
所以我们这次的突然放开,相当于高压锅爆炸,把其他国家的几波爆发合并在一起来了一次超级大爆发。防控的思路本该是尽可能把感染曲线拉平,我们一拖再拖的做法却人为制造出了空前绝后的超级感染峰值,造成了更严重的医疗挤兑;由于拖了太长的时间,大部分人之前打的三针疫苗早已然效力散尽——其实,即便有第四针、第五针,恐怕也跟不上病毒的快速变异。我们获得疫苗保护的同时,病毒也演化出了突破保护的能力,疫苗开发永远比病毒要慢一拍,只有让真枪实弹让自己感染一遍才能实时获得有效免疫力。当世界上其他人跟着病毒一起协同演化时,中国人民虽然得以呆在保护伞下,却意外地使中国变成了一片“免疫力洼地”,同时也对防控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压力……种种因素的叠加,使得这场爆发有如大坝决堤般汹涌。
如履薄冰般地躲了三年仍是躲不过,该来的终究会来——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全家感染之后,反倒有种如释重负之感——总算追上了世界的发展进度,从此至少有了行走和呼吸的自由。

计划生育、疫情防控,以及曾经的大跃进,本质上来讲都属于同一种思维方式的产物——认为人的意志可以战胜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人类意志所采取的雷霆手段或许能在短时间内高歌猛进,但客观规律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对抗客观规律者,或如蚍蜉撼树螳臂当车,或如饮鸩止渴自食恶果——于是就有了我们刚刚经历的“超级感染”、我们这一代人曾经历过的“独生子女”等完全反自然的现象,以及那讳莫如深的三年……从这些教训当中,我们是否应当学会敬畏呢?
在古代,宗教信仰让人懂得敬畏自然;在现代,科学知识教人懂得敬畏世界。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人,要么有宗教信仰,要么有科学知识,多少对世界都会抱有一分敬畏。然而可能由于中国的许多底层民众既没有宗教信仰,也缺乏科学知识,我发现我们中国人似乎是地球上对自然对世界最缺乏敬畏之心的群体。回想起来,2021年6月张文宏第一次提出“世界要与病毒共存”的观点时,有多少人在那里高举着大旗要“打倒反动学术权威”?我当时便无法想象怎么会有这么多人狂妄地以为人类能够如此轻易消灭存在了亿万年的病毒……可细想一下,这不正是我们的“传统”吗?曾经一群乳臭未干的娃娃,敢把德高望重的“宗教领袖”和“学术权威”摁着批斗。从那时起,我们就已经失去了对世界应有的敬畏。
这群不怕天不怕地的中国人也确实创造出了各种“中国奇迹”——从最早亩产万斤的“奇迹”,到少生了五亿人的“奇迹”,再到控制住疫情的“奇迹”……无不在世界上鹤立鸡群。人们在得意忘形之时,常会觉得自己强大到足以逆天改命,可那些不尊重世界发展客观规律的“奇迹”早在暗中标明了价码,现时的“成就”归根结底是寅吃卯粮,欠下的债早晚要还。就连房地产所推动的“经济奇迹”,如今也隐隐出现了要“还债”的苗头;另一个寅吃卯粮的典型例子是排放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暖化,当然这个债是全人类共同的。
——写到这里,竟感到一种宿命论的悲凉。我并不认同宿命论,但我不得不承认,有些悲剧正是因为不信邪、非要对抗宿命而酿成的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古老智慧,早就看透了这个道理。老子有云: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世界的运作自有其平衡之道,哪里多了便去掉一点,哪里少了会自然补足;而人却反其道而行,拥有越多反而越是贪婪,对他人、对自然界进行巧取豪夺,总爱干一些徒劳无益破坏世界平衡的事情——说到底就是爱折腾。
然而折腾也是白折腾,正所谓: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世界终究会用自己的方式恢复平衡
顺应天道、敬畏自然、尊重规律,或许正是让我们中华民族能够延续传承数千年的智慧吧。



相关阅读

  • 豆瓣9.6,《中国奇谭》预定年度最佳?

  • 2023年这才过去了几天,就已经有不少人选出了自己的年度国漫《中国奇谭》。播出三天9.6的豆瓣开分以及超强的自来水安利,都一波又一波地把这部国漫推到了一个话题中心。两集看
  • 谁的现代化?寻找一个属于人民的发展话语

  • 2022年10月16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并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概念,这一理论创新引发国内外人士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讨论。
  • ChatGPT通过了美国执医,通不过中国执医。

  • 最近哪哪都是ChatGPT,说啥革命性进展,啥职业都要被取代,都是蹭热点的。我就不一样了,作为外科医生,我一点都不慌,他ChatGPT有本事爬起来去给我18床病人换个药啊???啥时候能爬起来给我
  • 省考进入冲刺阶段,申论必须提上日程!

  • 你最喜欢的《人民日报》金句1.区分不同读者群体阅读习惯和阅读特点,推出更多精品力作,就一定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阅读需要,用“中国书香”更好打造“书香中国”。2.全民阅读事

热门文章

  • “复活”半年后 京东拍拍二手杀入公益事业

  • 京东拍拍二手“复活”半年后,杀入公益事业,试图让企业捐的赠品、家庭闲置品变成实实在在的“爱心”。 把“闲置品”变爱心 6月12日,“益心一益·守护梦想每一步”2018年四

最新文章

  • 世界自有其平衡之道

  • 首先给各位拜个年,大家新年好!即便是过年期间,我也依然会跟平时一样利用碎片时间码字。春节对我来说不过是个跟平常一样的琐碎日子,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可不会因为春节就给我放假不
  • 【连载】拉达克往事16·三进山城

  • ‍‍点击图标可收听喜马拉雅主播【如梦2017】朗读音频‍‍本文全长30258字图片共222张视频3段接下去的故事,我将不再以2014年的拉达克之旅为主线进行叙述,不过还是会跟大家简
  • 干货分享 | 两个技巧助你从职场新人快速成长

  • 毕业几年一眨眼,有人成为职场满级大佬,有人还在新手村A小怪,差距不可谓不明显。对毕业小白来说,一方面是成吨工作让人找不到学习的间隙,另一方面,有学习空间的同学又不知从何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