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粉丝

我们一直在努力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晨会聚焦230303

日期: 来源:国信研究收集编辑:

晨会提要

【行业与公司】

  • 医药行业快评:医药行业重大政策点评-《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发布,有望激发中医药发展活力

  • 房地产行业快评:2023年2月房地产数据点评-市场逐渐回暖,“金三银四”可期

  • 建筑行业2023年3月投资策略:基建高景气,地产企稳复苏,建议积极布局建筑龙头

  • 机械行业2023年3月投资策略:制造业PMI持续回升,看好检测、科学仪器、通用自动化的投资机会

  • 轻工制造3月投资策略:家居业迎战3月大促,浆价回落持续兑现

  • 通信行业2023年3月投资策略:全面看多通信行业核心资产

  • 极米科技(688696.SH) 财报点评:四季度收入降幅收窄,盈利环比显著改善

  • 光峰科技(688007.SH) 财报点评:业绩受疫情影响反转可期,新兴业务厚积薄发

  • 金盘科技(688676.SH) 公司快评:2022年业绩符合预期,储能与数字化工厂业务实现交付

  • 思源电气(002028.SZ) 公司快评:深耕电力设备行业三十载,收购烯晶碳能股权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 骆驼股份(601311.SH) 公司快评:投资建设低压及储能锂电池生产基地,完善公司产业布局


行业与公司

医药行业快评:医药行业重大政策点评-《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发布,有望激发中医药发展活力

2023年2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统筹部署了8项重点工程,安排了26个建设项目,进一步加大“十四五”期间对中医药发展的支持力度,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

国信医药观点:此次方案强调从医疗、医药、医保端联动促进中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同时通过加强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围绕“高质量发展”与“传承创新”,推进中医药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最终实现中医药文化的弘扬和国际输出。方案提出了具体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并落实各部门分工,强调做好资金支持,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全方面、实质性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在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参与支持下,有望进一步激发中医药产业发展活力。

投资建议:本次方案多点发力,切实促进中医药产业的振兴发展,在促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传承创新、文化输出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推荐关注中药创新研发能力强劲的企业、营销网络健全的中药品牌龙头,以及在中医药关键装备等细分领域有技术优势的企业,建议关注:华润三九、红日药业、以岭药业、中国中药、固生堂等。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的风险、医保控费超预期的风险、药品集采超预期的风险


证券分析师:彭思宇(S0980521060003);

陈益凌(S0980519010002);

房地产行业快评:2023年2月房地产数据点评-市场逐渐回暖,“金三银四”可期

2023年2月收官,百强房企销售拿地榜单、房地产行业非银融资、30城商品房成交、300城住宅用地成交等数据均已出炉。

国信地产观点:1)2月房地产销售明显回暖,虽有部分原因是今年春节较早,但最主要的是购房者信心正逐步重筑。2)2月土地市场回温,主要受益于地块供应质量的提升,但城市间的分化依然明显。3)房企非银融资额同比降幅收窄,信用债发行同比转正,融资端逐渐修复。4)投资建议:春节后销售复苏明显、土地市场回温、房企融资也逐渐修复,高层对房地产的支持态度愈发明确,放松政策频出,我们认为今年楼市“金三银四”可期,房地产板块将迎来销售复苏和政策放松的共振。看好三条主线:①久经考验的优质房企;②接近“上岸”的困境反转型标的;③受地产拖累的物业板块。核心推荐越秀地产、保利发展、招商积余。5)风险提示:①后续政策落地不及预期;②疫情等因素致行业基本面超预期下行;③房企信用风险事件超预期冲击。


证券分析师:任鹤(S0980520040006);

王粤雷(S0980520030001);

王静(S0980522100002);

建筑行业2023年3月投资策略:基建高景气,地产企稳复苏,建议积极布局建筑龙头

行情复盘:近一月建筑板块超额收益明显。年初至今申万建筑装饰指数上涨10.37%,同时期上证指数上涨7.22%,沪深300指数上涨6.59%,建筑行业在申万31个行业中排名第14。近一月,申万建筑装饰指数上涨4.57%,同时期上证指数上涨1.74%,沪深300指数下跌0.72%,年后建筑板块有明显的相对收益。

开复工节奏超预期,基建高景气,地产销售企稳复苏。截至2月21日(农历二月初二)基建开复工率达到87.3%,房建开复工率84.1%,市政开复工率88.2%,相比上期(农历正月二十四)提升了4.1/3.1/4.1个百分点。开工项目总投资额93819亿元,环比增长244%,同比大幅增长93%。TOP100房企2月单月销售额环比上升35.1%,同比上升28.5%。工程项目开工节奏更加提前,年内有希望形成更多的实物工作量,基建投资完成额高增长确定性加强。地产销售呈现企稳后快速回暖态势,反映地产需求端信心明显恢复,地产链有望迎来修复。

推荐关注建筑板块“一带一路”机遇。中国建筑企业海外市场份额有望继续提升。短期来看,疫情管控优化以后,国际工程人员流通重新开始活跃,建筑企业海外订单承接有望得到修复。另外,2023年是一带一路十周年,计划召开第三次一带一路峰会,高层对接在23年也会更加密切,一大批重点海外工程订单均有望落地。

投资建议:建议积极布局建筑龙头。当前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仍未消散,积极的财政政策仍有空间,2023年乃至未来三年内的主基调仍然是加强基建项目统筹谋划,加大基建投资力度。可以期待更加强烈的基建投资需求释放,专项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基建投资的资金支持力度有望持续加强。2023年建筑板块非常值得关注,建筑央企龙头集中度提升新逻辑开始显现,市场对中特估值的实际意义存在认知差。重点推荐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交建。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不及预期;重大项目审批进度不及预期;疫情政策优化后经济回暖速度不及预期。


证券分析师:任鹤(S0980520040006);

联系人:朱家琪;

机械行业2023年3月投资策略:制造业PMI持续回升,看好检测、科学仪器、通用自动化的投资机会

2月行情回顾

2月机械行业(申万分类)指数上涨3.33%,跑赢沪深300指数5.43个pct。机械行业TTM市盈率/市净率约为33.61/2.58倍,处于历史较低位置。细分行业看,子行业呈现普遍上涨态势,工程机械行业涨幅最高,单月涨幅8.38%。

3月投资观点

当前时点,疫情后经济快速复苏,2023年1/2月制造业PMI指数50.10%/52.60%,环比持续改善,制造业景气水平明显回升,预计上半年经济有望持续复苏,近期我们重点看好检测服务、科学仪器、通用自动化、风电新技术/新应用等板块的投资机会。

1)检测服务:行业长坡厚雪,经营抗周期性强,综合性检测龙头公司过去几年业绩始终稳步兑现,估值已消化至历史低位,细分子行业军工检测第三方趋势加速,行业近年来复合增长30%+,重点推荐综合性检测龙头公司【华测检测】【广电计量】,军工检测优质公司【苏试试验】【思科瑞】【西测测试】【信测标准】。

2)科学仪器:通用电子测量仪器大空间稳增长优质赛道,品质+品牌+渠道打造高护城河,行业集中度高,当前国产替代需求强烈,企业经营业绩持续提速,重点推荐【鼎阳科技】【普源精电】【优利德】,其他细分赛道重点推荐国内力学测试龙头【东华测试】。

3)光伏装备:TOPCon扩产加速,异质结、钙钛矿未来可期,今年是TOPcon扩产大年,重点推荐【汉钟精机】【捷佳伟创】【奥特维】【帝尔激光】。

4)通用自动化:3-4年的通用制造库存周期已经见底企稳,今明年有望迎来上行周期,叠加自主可控趋势,建议积极关注具备阿尔法的龙头公司,重点推荐【汇川技术】【怡合达】【伊之密】。

5)风电/锂电装备:海上风电加速发展,深远海漂浮风电趋势明晰,储能应用打开锂电装备新的增长空间,积极关注风电/锂电的新技术/新应用带来结构性高增机会,风电重点关注【恒润股份】【长盛轴承】【双飞股份】,锂电重点关注【联赢激光】【海目星】【斯莱克】【欧克科技】。

6)核电装备:2019-22年新批4/4/5/10台核电机组,确定性向好趋势,重点关注【江苏神通】【中密控股】【景业智能】。

3月重点推荐组合

重点组合:华测检测、广电计量、苏试试验;中兵红箭;奥普特、柏楚电子、绿的谐波、奕瑞科技、汉钟精机、怡合达、汇川技术;恒立液压;晶盛机电、捷佳伟创、帝尔激光、奥特维;联赢激光、海目星。3月金股推荐:【苏试试验】【华测检测】【汉钟精机】【鼎阳科技】。

重要数据跟踪

PMI(国家统计局3月1日数据):2月制造业PMI指数52.60%,环比上升2.50个pct;高技术/装备制造业PMI分别为53.60%/54.50%,同比增长1.10/3.80个pct,均位于扩张区间,景气水平连续两个月回升。

工程机械(CME 2月23日数据):CME预估2023年2月挖掘机销量2.20万台,同比-10.00%。其中出口1.00万台,同比+35.00%;国内1.20万台,同比-30.00%。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原材料涨价、汇率大幅波动、疫情反复冲击。


证券分析师:吴双(S0980519120001);

李雨轩(S0980521100001);

轻工制造3月投资策略:家居业迎战3月大促,浆价回落持续兑现

行情回顾:2月A股震荡小幅走跌,轻工板块表现好于大盘。2月A股(沪深300、上证指数)震荡调整,港股出现较大幅度回调,美股小幅走跌。A股轻工制造板块中轻工板块表现好于大盘;港股、美股非必须消费品走跌,表现基本与大盘同步。

2月现货浆价进一步回落,节后第4周新房成交反弹回暖。(1)浆价纸价:现货浆价和包装纸价下行,文化纸价维稳。国内现货浆价持续回落,对比1月底针叶浆银星和阔叶浆金鱼分别下降约300、400元/吨。包装纸方面箱板纸、瓦楞纸较上周回落50、75元/吨。(2)地产数据:节后新房成交同比回落后于第四周反弹回暖。春节后第一周新房成交数据较去年节后第一周同比+1.8%,第二、三周转负(较去年节后同期-10.7%/-14.5%),仅三线城市实现同比正增长;节后第四周反弹回暖,较去年节后同期增长22.8%。

线上数据:1月个护家清类三平台表现亮眼,天猫平台“欧派/晨光”增速居前。家具品类天猫平台中欧派增速同比+85%,其他品牌同比为负,京东平台芝华仕同比+17%,抖音顾家家居同比+320%;文具品类天猫平台表现分化,其中晨光同比+11%,大类在京东和抖音增速疲软;个护家清类天猫/京东/抖音三平台增势较好,稳健、自由点表现居前。

公募基金持仓:四季度轻工持仓总市值环比上升,造纸和文娱板块关注度提高。前十大重仓股中轻工持仓市值为150亿,市值环比上涨29.7%。持有市值前五的公司分别为晨光股份/欧派家居/太阳纸业/顾家家居/裕同科技。

轻工板块公司公告、行业新闻。1)公司公告:玖龙纸业、思摩尔国际、华宝国际2022年预计录得利润亏损。奥瑞金、索菲亚发布可转债发行公告与增发发行公告。2)行业新闻:央行、银保监会发布住房租赁市场金融“17条”;央行发布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认为制约消费回暖的因素有望缓解;多个家居企业积极推出套餐活动蓄力备战3月大促抢占春季家装市场。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多次冲击;地产开工持续下滑;行业竞争格局恶化。

投资建议:消费回暖利好板块基本面修复,浆价下行关注造纸链盈利弹性。地产政策持续托底,多地楼市春节及节后迎来回暖。消费复苏持续,政策聚焦家居重点领域促销费,疫后开学季到来关注小学汛文娱消费回暖。看好家居、个护、文具板块基本面修复。重点推荐家居和必选消费板块:欧派家居、顾家家居、喜临门、志邦家居、索菲亚、公牛集团、晨光股份、百亚股份。浆价回落持续兑现,关注造纸链盈利弹性,重点推荐太阳纸业、中顺洁柔。


证券分析师:丁诗洁(S0980520040004);

联系人:刘璨;

通信行业2023年3月投资策略:全面看多通信行业核心资产

2月行情回顾:板块表现强于大市。2月沪深300指数全月下跌3.01%,通信(申万)指数全月上涨6.79%,跑赢大盘,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名。2月底通信行业估值相比1月底明显回升,但仍处于近10年以来较低分位数水平。2月份各细分领域普遍上涨,其中,光器件光模块、企业数字化、可视化、北斗等板块领涨,涨幅分别为17.3%、16.0%、11.1%和10.7%。

数字经济主线驱动,关注通信行业核心资产与低估值、政策受益板块。随着《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发布,相关顶层规划落地,数字中国建设被纳入领导干部考核指标,彰显全面部署数字中国的决心。通信产业是数字基础设施,也是数据要素产业的重要参与方,有望全面受益,其中重点关注:

(1)数据要素催动运营商价值重估:运营商是数据供应商、数据服务商重要参与者之一,数据资产进表后运营商资产价值亟待重估;(2)算力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是数字中国建设的关键基础设施,“东数西算”工程投资有望加速,叠加AI结构性需求催化,设备商、第三方IDC厂商等有望受益;(3)低估值与政府支出受益板块:数字基础设施中的物联网、北斗等板块目前估值水平合理,具备向上空间,同时数字技术与政务、社会服务、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融合需要政府开支支持,相关厂商To G业务具备较好弹性,建议关注政府支出受益板块如北斗等。

投资建议:全面看多通信行业核心资产

数字中国主线确定,受益于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与数据要素催化,全面看多通信行业核心资产;同时,数字经济下部分低估值板块与政府支出受益板块有望迎来估值提升,建议配置:

(1)数字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如服务器/交换机(菲菱科思、锐捷网络、紫光股份、浪潮信息等)、光器件光模块(天孚通信等)、IDC(奥飞数据等),工业通信(三旺通信、映翰通等),设备商如(中兴通讯等);

(2)数据要素:三大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

(3)低估值与政府支出受益板块:物联网(移远通信、广和通、拓邦股份等),北斗(华测导航等)。

2023年3月份的重点推荐组合: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兴通讯,菲菱科思,华测导航,移远通信。

风险提示:全球疫情加剧风险、数字中国投资建设不及预期、中美贸易摩擦等外部环境变化。


证券分析师:马成龙(S0980518100002);

付晓钦(S0980520120003);

联系人:袁文翀;

极米科技(688696.SH) 财报点评:四季度收入降幅收窄,盈利环比显著改善

四季度收入有所改善,单季度利润创新高。公司发布业绩快报,2022年实现营收42.2亿/+4.6%,归母净利润5.2亿/+6.7%,扣非归母净利润4.5亿/+4.3%。其中Q4收入13.4亿/-3.9%,归母净利润1.9亿/+1.7%,扣非归母净利润1.7亿/+3.5%。公司Q4收入降幅收窄,环比有所改善,盈利小幅提升,单季度利润规模创下新高。

收入降幅收窄,产品价格带持续丰富。公司Q4收入降幅较Q3(-12%)明显收窄,在行业承压下凸显龙头韧性。1)内销:在疫情、LCD比例提升(2022年销量份额63%/+19pct)的压力下,公司新品极米神灯、H升级系列仍取得亮眼表现。2022年公司在智能投影行业销额份额约35%,远超行业二三名。

2)外销:在可选消费大环境承压背景下,预计外销表现稳健。日本市场对阿拉丁的整合高效推进,截至2023年1月,公司已完成对阿拉丁业务的交割,随着整合完成,后续增长潜力有望充分释放;欧美市场智能投影产品渗透率仍在提升,预计公司仍有较快增长。

盈利受所得税变动提振。公司Q4营业利润同比-8.4%,预计受研发投入加大等影响;但营业利润表现环比Q3(-42.1%)显著改善,预计经营质量有所提升。Q4归母净利润率同比+0.8pct至13.9%,主要受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所得税的影响。展望后续,公司高端产品占比和费用投放效率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有望助力盈利能力保持在较为良好的水平。

新品升级实现全方位支撑,静待需求回暖。极米是我国智能微投的首创者,在LED光机、自动对焦等软硬件技术上均领先于行业,公司2月发布H和Play系列升级款H6和Play2,进一步强化7000元和2000元价格带的领先地位。同时考虑到产品迭代周期和LCD市场的高速成长,预计后续差异化新品有望陆续面市。借助公司在产品、渠道和品牌端的存量优势,新品有望进一步引领行业增长。此外,2023年芯片供应压力边际缓解,消费需求有望稳步复苏,随着产品销售规模的扩大和费用投放效率提升,公司经营端有望回归到此前高速成长的状态。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海外发展不及预期;芯片供应不及预期。

投资建议:上调盈利预测,维持 “买入”评级。

参考业绩快报及当前疫情形势,上调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5.2、6.0、7.1亿(前值为4.9、5.7、6.7亿),增速7%、16%、18%,对应PE=29、25、21倍,维持“买入”评级。


证券分析师:陈伟奇(S0980520110004);

王兆康(S0980520120004);

邹会阳(S0980523020001);

光峰科技(688007.SH) 财报点评:业绩受疫情影响反转可期,新兴业务厚积薄发

疫情扰动经营承压,四季度受损扩大。公司2022年实现营收25.5亿/+2.1%,归母净利润1.2亿/-48.5%,扣非归母净利润0.7亿/-47.4%。其中Q4收入6.8亿/-19.4%,归母净利润0.3亿/+30.7%,扣非归母净利润0.1亿/-31.2%。虽然受到疫情的不利影响,但在新兴业务的强劲带动下,公司全年收入仍实现正增长;Q4我国疫情快速过峰,公司各业务受影响相对更大。

新兴业务快速成长。1)公司2022年C端自有品牌业务收入增长近40%,已占峰米营收的66%,小米代工业务仍处于下滑中。2)家用核心器件业务高速增长,2022年收入增长70%至4.1亿。后续随着激光投票产品放量及新客户开拓,公司核心器件业务增长后劲充裕。3)车载业务快速成长,公司已获得比亚迪、国际知名车企、赛力斯等国内外头部车企的定点,涉及座舱显示、激光投影灯等多个应用。考虑到当前车载投影、AR-HUD、DLP激光大灯等市场仍处于萌芽期,而公司在产品和技术方面领先优势明显,因此先期的前瞻布局叠加下游车企的认可,有望在2024年看到明显的成果转化。

传统B端业务受疫情拖累。1)公司2022年影院放映服务业务收入同比下滑25%,主要受到疫情对电影院放映的影响。但公司的激光光源安装量依然新增2700套至2.75万套。今年以来影院已实现良好复苏,截至2月27日,全国电影票房同比增长7%,观影人次增长1%,预计公司影院租赁业务也有望实现逐渐复苏。2)公司商教业务下滑27%,同样受到疫情负面影响。

传统盈利业务疫情受损,新兴业务加大投入,盈利全面承压。公司2022年归母净利率仅有4.7%,同比下滑4.6pct。主要系:1)公司盈利主要靠影院租赁、商教工程等传统B端业务,但均受到疫情拖累;2)公司新兴业务投入加大,包括C端自有品牌推广费用,车载、AR等创新应用研发。3)公司政府补助减少及2021年有参股公司业绩补偿,导致非经常性损益减少。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行业竞争加剧;下游新客户拓展不及预期。

投资建议:维持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

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1.2/1.6/3.9亿,增速为-49%/+34%/+145%;PE=98/73/30x。公司的激光显示技术领先在多个应用领域都得到证实,当前前瞻布局车载投影显示有望率先占据客户优势,长期车载投影显示的百亿级市场有望铸就公司二次增长曲线,维持“买入”评级。


证券分析师:陈伟奇(S0980520110004);

王兆康(S0980520120004);

邹会阳(S0980523020001);

金盘科技(688676.SH) 公司快评:2022年业绩符合预期,储能与数字化工厂业务实现交付

公司公告:近日,公司发布2022年业绩快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7.46亿元,同比+43.69%,实现归母净利润2.82亿元,同比+20.3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35亿元,同比+16.42%。2022年公司新能源、工业企业电气配套、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销售递增明显,助推企业全年业绩保持了快速增长。同时,公司全力拓展储能及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新业务板块,报告期内公司首单高压直挂级联储能项目和首单数字化工厂整体解决方案均顺利交付并完成验收,实现零的突破,成为公司新的营收增长点。

国信电新观点:1)公司是国内干式变压器龙头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风电、轨交、高压变频、抽水蓄能等领域,数字化工厂的建成大幅提高公司产能和生产效率,光伏、储能、工业企业电气配套领域业务快速成长。2)公司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解决方案已经形成产品对外销售和输出,在人力成本不断上升的背景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行业共识。3)公司依托高压直挂技术方案快速推出储能系统产品,已形成多项大储订单并实现交付,此外在国内工商业储能领域也已形成订单。4)考虑到2023年电力设备需求增长的确定性和公司储能业务的布局情况,我们上调23-24年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2/4.89/6.96亿元(原预测值为2.67/4.45/6.10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0.3/73.3/42.3%,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59/34/24x,维持“买入”评级。


证券分析师:王蔚祺(S0980520080003);

联系人:王晓声;

思源电气(002028.SZ) 公司快评:深耕电力设备行业三十载,收购烯晶碳能股权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公司公告:近日,公司发布2022年业绩快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04.69亿元,同比+20.4%,实现归母净利润12.18亿元,同比+1.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1.63亿元,同比+4.6%。报告期内,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包括国际政治经济局势波动、新冠疫情、海外运输成本上涨、大宗原材料价格及汇率波动等;面对各种挑战,公司持续精进核心技术和制造实力、不断改进和提高运营能力,全力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

国信电新观点:1)公司是国内电力设备龙头企业,聚焦主业三十载,产品序列齐整,市场地位稳固。2022年由于全国多点散发疫情影响电网投资进度低于预期,我们预计2023年电网投资有望迎来集中兑现。2)公司立足电力设备主业,稳健布局超级电容技术,探索汽车电子和功率型储能场景的应用。公司拟收购烯晶碳能股权,收购完成后将持有其70.4%的股份,增加公司在烯晶碳能业务中的主导权和决策权,有利于进一步整合双方技术和市场优势。3)我们预计公司22-24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04.69/128.88/150.70亿元,同比增长20.4%/23.1%/16.9%;实现归母净利润12.18/15.73/18.44亿元(对应22-24年PE分别为29/23/19),同比增长1.7%/29.1%/17.3%,综合多角度估值我们认为公司股票合理价值在48.96-51.00元之间,相对于当前股价有6%-11%溢价空间,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证券分析师:王蔚祺(S0980520080003);

联系人:王晓声;

骆驼股份(601311.SH) 公司快评:投资建设低压及储能锂电池生产基地,完善公司产业布局

2月28日,骆驼股份发布公告,拟在襄阳高新区内投资68亿元建设两处锂电池生产基地。为更好地满足差异化的市场需求,完善公司产业布局,公司拟在襄阳高新区内投资68亿元建设年产1200万套低压锂电池生产基地和10GWh储能锂电池生产基地项目。项目一期滚动投资33亿元,征地280亩,建设年产400万套低压锂电和2GWH储能锂电。项目二期根据市场需求和产能计划决定投资金额,计划投资35亿元,征地250亩,建设年产800万套低压锂电和8GWH储能锂电。

国信汽车观点:骆驼股份是起动电池龙头企业(2022年OEM市占率49%、AM市占率29%),布局铅酸电池循环产业链(生产-销售-回收-再制造)和新能源电池循环产业链,发力于前装、后装、海外三大市场。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汽车低压电池全方位解决方案龙头企业,从铅酸蓄电池、新能源电池、海外市场、创新孵化四维度明确发展目标,力争到2025年在营收规模上“再造一个骆驼”,实现营业收入突破200亿元的战略目标。

本次公司拟在襄阳高新区内投资建设年产1200万套低压锂电池生产基地和 10GWh储能锂电池生产基地项目,有利于更好地满足差异化的市场需求,完善公司产业布局。根据公司公告,2022年上半年,公司12V辅助锂电系统收到德国宝马项目定点;公司 12V锂电产品获得北汽福田、广州汇天、东风、吉利及部分造车新势力项目定点;24V 锂电产品获北汽福田、华菱、三一集团、徐工汽车等项目定点。

由于2022年全国多地疫情管控较为严格,影响了公司的交付周期与交付成本。我们下调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3/2024年公司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94/9.04/11.97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44/0.81/1.07元,对应PE分别为21/12/9倍,维持“买入”评级。


证券分析师:唐旭霞(S0980519080002);

联系人:余晓飞;


研报精选:近期公司深度报告

锦浪科技(300763.SZ) 深度报告:立足全球分布式光伏,乘储能之风而起

深耕分布式光伏赛道,成就国产领军品牌。锦浪科技成立于2005年,公司主营光伏并网逆变器、储能逆变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是全球分布式光伏逆变器的领先企业,2021年在全球光伏逆变器出货排名第四,占比6.6%。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41.67亿元(同比+80.86%),实现归母净利润7.03亿元(同比+93.66%)。从营收结构来看,2022年上半年光伏逆变器营收占比74%,储能产品营收占比12%。

立足全球分布式光伏,乘储能之风而起。1)分布式光伏进入高速发展。我们预计2022-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将从230GW增长至547GW,其中分布式光伏将从120GW增长至250GW,CAGR25.2%;2)全球储能市场实现景气共振。随着国内电力现货市场的发展、新能源配储政策的落实以及电网调节资源的建设,国内储能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海外市场随着补贴政策出台以及光储结合的推进,同样对分布式储能呈现旺盛的装机需求。我们预计全球分布式储能将实现快速发展,2022-2026年全球工商业储能新增装机容量将从4.7GWh增长至90.2GWh,CAGR109%,至2026年全球工商业储能新增装机渗透率将达到11.2%;2022-2026年全球户用储能新增装机容量从10.6GWh增长至187.2GWh,CAGR105%,至2026年全球户用储能新增装机渗透率将达到23.3%;3)业务结构持续优化。随着国内外分布式储能的快速发展,公司主营业务当中储能业务占比有望持续提升,储能产品单价和毛利率高于光伏业务,有望优化业务结构,提升盈利能力。

全球化布局,受益于海外市场发展。公司成功进行业务全球化布局,产品远销欧洲、拉美、澳洲、印度、美国等主要市场,及时把握海外发展红利期,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海外业务占比58.5%,海外逆变器业务毛利率为32.9%,国内逆变器业务毛利率为19.7%。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是全球组串式逆变器领军企业,受益于全球光伏、储能行业高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实现光伏产品销售86.4 /132/170万台,储能产品销售21.9/64/110万台,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10.74/20.54/27.76亿元(+127%/91%/35%),EPS分别为2.71/5.18/7.00元。结合绝对估值和相对估值,我们认为公司合理估值176.12-196.84元,对应2023年估值为34-38倍,相对目前股价有12%-25%溢价,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波动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全球政策波动的风险;


证券分析师:王蔚祺(S0980520080003);

李恒源(S0980520080009);

炬光科技(688167.SH) 深度报告:稀缺激光元器件厂商,中游延伸加速成长

公司主营激光产业上游元器件业务,并向中游模组延伸。炬光科技起家激光产业上游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业务,并在2017年收购德国LIMO公司,获得光学整形能力。通过结合上游技术能力,公司向中游模组业务开拓并重点围绕汽车应用(激光雷达)、泛半导体等领域布局。根据2021年年报,公司上游半导体激光业务收入1.99亿元,营收占比42%;激光光学收入2.1亿元,占比44%;中游代表性业务汽车应用营收0.52亿元,营收占比11%。

上游:国产替代与应用创新。1)半导体激光业务:激光器市场目前国内占比超过60%,驱动上游实现国产替代。半导体激光器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类,公司在泵浦源、热沉等多核心环节实现突破,叠加直接应用,预计2025年对应市场规模超过20亿美元;2)激光光学业务:核心是微光学技术发展带来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炬光科技旗下LIMO公司拥有国际领先的微光学整形技术和独创晶圆级同步结构化制备技术,以准直FAC和折射元件两类基础场景支撑市场规模约为7.7亿美元,激光雷达等新兴领域有望持续贡献增量。

中游:抓住激光雷达等新兴领域发展机遇,多点开花。1)激光雷达预计未来5年出货量复合增速超过100%,炬光科技定位发射模组环节,价值量占比约为20%,根据测算,2025年对应市场规模约为8.1亿美元,公司已拿到大陆集团订单(4亿元合作协议分多个年度交付),新量产项目可期;2)泛半导体:公司通过技术自研,布局集成电路、显示面板等行业激光退火、激光剥离等系统,2021年退货设备全球市场规模为7.2亿美元,公司目前已导入台积电供应链,并拿到上海微电子、北京华卓精科订单;3)医疗健康:公司在专业和家用医美市场双布局,当前仅家用脱毛仪单品预计市场规模接近100亿元,公司和Cyden集团针对家用市场已经签订价值约8亿元合作协议。

技术实力全球领先,各业务均导入下游头部厂商。技术方面,公司自研形成的九大核心技术指标均位居国内甚至国际领先地位,确保了公司的产品实力和技术创新;品牌方面:公司在光纤激光器、光刻、医美等市场,均已和头部客户达成合作,并逐步形成独有的品牌价值。行业影响力和认可度的提升有望助力各类产品的业务落地,推动公司长期成长。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未来3年处于快速成长期,预计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1.27/1.85/2.60亿元(+88%/45%/41%),EPS分别为1.41/2.05/2.89元,对应PE分别为86/59/42倍。首次覆盖,暂未给予投资评级,建议关注。

风险提示:框架协议合作的风险;激光雷达行业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公司产品在新兴应用领域的销售存在不确定的风险。


证券分析师:马成龙(S0980518100002);

拼多多(PDD.O) 海外公司深度报告:电商深度研究系列二——下沉市场格局清晰,白牌带动主站收费能力快速提升

电商收入分析框架:货币化率是平台议价权的集中体现。平台电商佣金与广告收入普遍二八开,广告占比高弹性大,是平台收入的重中之重。电商平台商业化本质为平台对流量的再分配,流量价格(广告收入)是平台价值的集中体现,应从竞争格局、商家和用户等多个角度全面分析。供需框架下,我们将商业化收入从流量运营和商家运营角度进行拆解,并将广告收入影响因素拆解为平台GMV基础、AD加载率、商家付费意愿和付费能力几个要素。

拼多多复盘:对商家的话语权决定平台收费能力。1)2015-2018:多多完成流量/商家早期积累,货币化率的提升主要系开启广告变现;2)2019-2021Q2:多多争夺五环内份额,GMV成收入增长主要驱动力,激烈竞争下,商家付费意愿削弱,拼多多广告货币化率增速有所放缓;3)2021Q3至今:下沉市场竞争格局清晰,外部竞争减弱背景下,平台优化推广工具提升广告费率,平台货币化率大幅提升。

拼多多主站收入提升逻辑:白牌商家是收入增量主要来源。1)拼多多性价比电商头部地位确立后,主要通过提升商家广告端的支出提升收入,C端低价心智未受影响;2)多多现阶段仍在提升平台调性,品牌入驻多多可获得流量扶持和费用减免,白牌是平台货币化收入主要来源。3)拼多多低价优先的流量逻辑和品牌树立形象营销的诉求难以在一个App里同时兼容,我们认为品牌化将作为拼多多平台调性提升的手段长期坚持,现阶段及未来几年收入增长主要依靠白牌商家。

未来拼多多主站收入前景及空间测算:下沉市场竞争格局无较大变动前提下,我们认为限制多多货币化率发展的主要因素为商家付费能力,预计2026年拼多多主站货币化率接近5.5%。预计平台收入从2021年的869亿增长至2026年的3,289亿,5年CAGR 29%,主站GMV 5年CAGR 17%,货币化率年复合增长0.44pct。

盈利预测与估值:看好拼多多主站利润释放能力,维持“买入”评级。我们认为公司外部竞争格局稳定,推广工具不断迭代有利于收入提升,调整未来3年的收入预测至1318/1795/2342亿元,调整幅度4%/17%/28%,考虑公司主站利润逐步释放,跨境电商进展顺利,上调目标价至136-143美元,较原目标价上调89%/72%,相对当前股价空间为58%-66%,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竞争加剧风险、行业监管风险、中美竞争加剧风险。


证券分析师:谢琦(S0980520080008);

捷佳伟创(300724.SZ) 深度报告:充分受益TOPCon扩产,异质结、钙钛矿未来可期

PERC时代龙头,全面布局电池片技术路线。公司是PERC时代电池片设备龙头,核心设备市占率50%+,产品包括PECVD设备、扩散炉、制绒设备、刻蚀设备、清洗设备、自动化设备等。公司全面布局电池片新技术路线,具备TOPCon、HJT的整线设备供应能力,同时可提供IBC、钙钛矿关键设备,此外公司清洗设备拓展至半导体领域。

N型电池片时代到来,TOPCon是当下扩产主力。PERC型单晶电池转换效率已接近上限,N型电池片时代到来,TOPCon是目前N型电池片扩产主力,主要系:1)技术方面,TOPCon设备与PERC 相似,整体技术成熟;2)经济性方面,目前TOPCon电池片成本端比PERC高约0.03元/W,售价端高约0.07/W,已体现出一定的盈利能力;3)扩产方面,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建+规划产能近400GW;4)玩家类型方面,头部玩家、新势力均有布局。

公司在TOPCon时代有望保持高市占率,充分受益TOPCon扩产加速。首先,在TOPCon与PERC重合设备方面,公司在PERC时代积累的客户资源有望延续至TOPCon领域,从而保持较高市占率;其次,在TOPCon新增设备方面,公司先后推出的PE-Poly、激光SE、MAD设备,整体性能行业领先,已取得行业龙头订单,具备先发优势,预期公司充分受益TOPCon电池片扩产。

HJT、钙钛矿设备持续取得突破,进一步打开公司成长空间。HJT方面,公司板式PECVD量产中试线转换效率已达到25%以上,目前HJT成本偏高,下游玩家主要为新进厂商,设备采购方式以整线采购为主,大规模扩产仍需一定时间,未来随着:1)公司HJT设备持续迭代改进;2)头部玩家进场后分设备采购,同时考虑公司积累的客户资源,预期公司在HJT领域市场份额有望提升。钙钛矿方面,公司RPD、蒸发镀膜等设备已获订单,在狭缝涂布、晶硅叠层印刷、整线等方面均有布局,截止2023年2月22日,公司钙钛矿订单金额超过2亿元,未来随着钙钛矿技术逐步成熟落地,公司有望进一步打开成长空间。

盈利预测与估值:2023年TOPCon扩产加速,公司作为电池片设备龙头,有望充分受益,预计2022-24年归母净利润10.01/14.16/19.28亿元,对应PE 45/32/23倍。综合相对估值和绝对估值,我们认为公司股票合理估值区间在154-171元之间,相对于公司目前股价(129.10)有19%-33%溢价空间,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光伏新增装机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贸易摩擦风险,技术被赶超或替代的风险。


证券分析师:吴双(S0980519120001);

联系人:年亚颂;

鼎阳科技(688112.SH) 深度报告:通用电子测量仪器国内领先企业,国产替代加速成长

公司专注通用电子测量仪器,国产替代加速成长。公司成立于2007年,主要从事数字示波器/波形和信号发生器/频谱分析仪/矢量网络分析仪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下游涵盖通讯/半导体/新能源/电子/教育等行业,产品销往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国内外知名企业和教育机构的认可。公司收入利润增长逐步提速,2017-2021年收入/归母净利润CAGR为25.55%/42.46%,2022年进一步提速至30.90%/73.54%,毛利率/净利率达到55%/35%以上,充分受益于产品高端化及国产替代加速趋势。公司2022年股权激励业绩考核目标为2023-2024年收入CAGR达35%+,经营有望持续加速。

大空间稳增长优质赛道,行业集中度高,国产替代需求强烈。根据Technavio统计,2024年全球通用电子测量仪器市场规模预计将达78亿美元,发展空间广阔,2019-2024年行业年均复合增速4.89%,以存量更新需求和产业升级新需求为主,步入成熟期。行业壁垒高,产品+品牌+渠道打造高护城河,格局稳定,盈利能力强。行业集中度较高,以是德科技、泰克、力科、罗德与施瓦茨为代表的欧美企业凭借超强技术实力掌握产品定义话语权,品牌力和渠道力强势,长期占据全球中高端市场。国产品牌起步晚,少数企业打破技术垄断,顺应产业升级和自主可控大趋势,受益近年来国家政策大力引导国产替代,国产品牌处于加速追赶态势。

技术+产品+品牌+渠道全面发力,综合竞争力国内领先。鼎阳科技成立十五年,早期从低端入门款产品做起,积累庞大客户群,凭借技术/产品/品牌/渠道端的多年深厚积累,时域和射频产品线已迈上高档台阶,高端新产品推出节奏加快,技术指标突破+产品功能强大+性价比优势突出,展现出较强产品力。公司产品下游行业覆盖面广,全球经销渠道建设基本完善,长期发展空间广阔。

盈利预测与估值:

公司是国内通用电子测量仪器行业领先企业,所处行业空间大增长稳,在产业升级及自主可控大趋势下加速崛起,当前受益政策推动国产替代进一步提速,未来成长空间广阔。我们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1.40/2.00/2.80亿元,EPS为1.32/1.87/2.62元,对应PE 64/45/32倍,公司合理估值为93.68-103.05元(对应23年PE为50-5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拓展不及预期;国产替代不及预期;中美贸易摩擦风险。


证券分析师:吴双(S0980519120001);

田丰(S0980522100005);

海泰新能(835985.BJ) 深度报告:扩张中的光伏组件新锐,上游价格回归带动盈利显著修复

公司简介:公司现已成为国内主流的光伏组件厂商之一,是工信部公布的第一批符合《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是2020全球新能源500强企业、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百强领军企业、河北省品牌战略促进会会员单位。截止于2022年年末,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3.87亿元, 同比提升41.04%,实现归母净利润1.18亿元,同比降低19.45%,主要是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四季度开工率较低,利润同比有一定程度的下滑。

我们预计随着硅料价格在2023年和2024年逐步回归常态,公司的盈利能力将显著改善并提升,或在短期内驱动股价上涨,弹性空间充足。从中长期来看,公司于2022年赴北交所上市,融资扩产HJT等新型组件路线,预计总产能或将从2022年末的8GW逐步提升,成长空间充足。

光伏组件业务处于快速成长期,行业未来空间较大,未来或继续保持较高增速。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分别为335/438/547GW,同比增速45.7%/30.7%/24.9%,对应全球组件需求约为419/548/684GW,其中国内光伏新增装机分别为130/170/220GW,同比增速48.7%/30.8%/29.4%,对应国内组件需求约为163/213/275GW。

随着上游产能的逐步释放,原材料价格有望回归常态,甚至进一步下降,产业链下游的盈利能力将逐步恢复并提升。根据Solarzoom的数据,硅料产能到2023年将达到923GW,同比增速达到127%,同时电池片产能到2023年将达到960GW,同比增速71%,皆远高于组件产能的同比增速38%。我们预期到2023年将有更多硅料产能投放,满足全球市场需求。公司的核心,组件业务,凭借着较好的盈利水平和运营能力,在此行业趋势下有望取得更好的财务业绩。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2022-2024年的收入分别为63.87/89.70/120.4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1.0%/40.5%/34.2%,且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6/2.39/3.00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0.8%/105.8%/25.2%。

我们认为公司股价上涨的驱动力来源于(1)原材料价格降低下的业绩提升,(2)组件业务产能的逐步提升,且以上因素在2023年和2024年皆有较大的概率会逐步实现。我们将公司目标价设为12.7-13.5元,对应2023年EPS的动态PE为16-17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加大;激烈竞争导致产品价格下降、毛利下滑的风险;海外订单拓展的风险;产能扩产不及预期。


证券分析师:王学恒(S0980514030002);

王鼎(S0980520110003);

拓邦股份(002139.SZ) 深度报告:深耕电子电控技术,赋能数字经济

智能控制器领军企业,持续深耕电子电控技术。公司是国内智能控制器领军企业,持续深耕电子电控技术,具备电池、电控、电机等不同产品方案协同供应能力,持续赋能数字经济。公司近十年业绩基本实现持续增长,2012-2022年收入及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分别达到25%和33%,成长性显著。

电控:需求触底,关注家电市场复苏与电动工具库存出清。1)家电智能控制器市场,短期来看,疫后内需复苏与地产链的修复有望使需求回暖;中长期来看,家电品类创新周期缩短、智能化程度提升,对第三方智能控制器的需求持续增加,预计2025年家电控制器市场规模约600-700亿元;2)电动工具板块,22年电动工具处于去库存周期,随着库存出清,下游需求或有望于23Q2修复回暖,总体市场空间达到200-300亿元。

新能源:全链条布局受益行业高景气。公司形成了从电芯到整机的完整布局,有望受益储能行业高景气。其中,电池类产品方面,公司配套中国铁塔备电与换电业务,预计2025年国内备电与换电的市场空间分别达到107/58亿元;海外户储需求旺盛,预计2025年全球新增户储装机规模有望超过90GWh,对应市场规模超过2360亿元。控制器类产品方面,公司逆变器目前主要面向中低功率的便携式储能市场,预计2025年对应市场规模接近60亿元。

竞争优势:电子电控融合,协同优势显著。公司具备电子电控融合能力,形成了“电控+电池+电机”的协同供应。在控制器领域,公司具备敏捷开发、敏捷制造与敏捷交付的能力。而结合电控技术和长期的电池布局,公司进一步拓展新能源领域,成为独有的具备新能源全链条能力的控制器厂商。

成长性:控制器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构筑新增长曲线。目前公司家电领域份额约5-10%,电动工具领域份额约10-15%,后续拓展空间广阔。公司竞争优势突出,有望在加深现有客户合作的基础上,提高其他客户份额。新能源领域,公司户储布局有望成为重要的业绩增长点;PCS产品已量产供应华宝新能等大客户,有望维持良好增长态势。同时基站备电、两轮车换电及低速电池产品持续中标中国铁塔,有望保持稳健增长。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公司22-24年收入为89/111/137亿元,归母净利润为5.9/7.8/11.4亿元,股价合理区间在15.3-18.5元,对应23年PE区间为25-30倍,相对于目前股价有25%-50%的溢价空间,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控制器下游市场需求复苏不及预期;新能源领域布局进度不及预期;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摩擦风险。


证券分析师:马成龙(S0980518100002);

付晓钦(S0980520120003);

康基医疗(09997.HK) 深度报告:微创外科手术器械及配件国产龙头

公司是中国微创外科手术器械及配件龙头企业。公司主营微创手术器械及配件(MISIA),主要产品包括一次性产品(一次性套管穿刺器、高分子结扎夹、一次性电凝钳、一次性超声刀等)及重复性产品(4K内窥镜摄像系统等)。2021年公司营收中,一次性产品占88%、重复性产品占12%;分地区看,国内销售占93%、国外销售占7%,海外销售增长较快、同比增速达36%。公司未来通过扩展团队、增加产品注册、进一步多元化出口产品组合及增加分销商,预计营收有望逐年增长。

微创外科手术器械行业处于快速发展期、渗透率将提高。受益于中国微创外科手术快速发展,微创外科手术器械及配件(MISIA)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期。2021年中国微创外科手术数量1350万台,预计2026年将达2240万台。2019-2024每百万人口微创外科手术渗透率预计将从38%增长至49%。2016-2021,中国微创外科手术器械及配件市场规模已从114亿元增至220亿元,CAGR 达14.1%,2026预计将达331亿元。

打造“设备+器械+耗材”一体化外科解决方案,先发优势明显。公司产品已涵盖外科一次性耗材、重复性器械、外科能量设备、外科影像设备,打造“设备+器械+耗材”平台,外科器械及配件产品丰富。公司成立近20年,创始人为20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第一批手术器械从业者,产品设计贴近临床需求、产业专家资源积累深厚,品牌优势及先发优势突出。

公司主营产品销量市占率第一,销售额规模第三。按销量计,公司一次性套管穿刺器市占率21.6%、一次性结扎夹30.6%、一次性电凝钳49.8%、重复性套管穿刺器和钳类19.6%,均排名第一(含进口厂商)。2021年公司市场销售规模超越德国进口厂商,成为中国MISIA市场第三大供应商,位列全球巨头强生、美敦力之后。主营业务一次性产品毛利率近3年分别为87.2%/87.4%/84.8%,处于同行中较好水平。由于公司经销模式成熟,产品营销主要依靠经销商及配送商,销售人数较少、销售费用率较低,净利率较高。按2021销售额市场计算,仅强生与美敦力两大进口厂商市占率已达57%,区域联盟集中采购推行下,公司有望通过进口替代实现销售放量。

研发管线逐步兑现,管理层持续回购展示信心。公司除纵向拓展产品适应症、增加一次性产品外;横向布局吻合器、超声刀、内窥镜等产品线。可吸收结扎夹、腹腔吻合器以及一次性超声刀产品等大单品预计将逐步放量。公司前瞻布局腹腔镜微创手术机器人,有望继续保持品牌优势及客户黏性。近三个月管理层持续回购,单月累计回购均超千万港元,展示出管理层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作为MISIA市场国产龙头企业,“微创疗法渗透+进口替代”推动公司业绩稳定增长,23-24年营收有望随院端手术恢复及新产品获批实现30%以上增速。预计22-24年营收7.36/9.60/12.52亿元(+6.6%/+30.5%/+30.4%)22-24年归母净利润4.01/5.16/6.72亿元(-12.1%/+28.6%/+30.0%),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5x/19x/14x。通过相对估值法预计公司合理估值12.32-14.18港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集采降幅超过预期的风险;同质化竞争导致产品价格下降、毛利下滑的风险;海外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研发管线兑现不及预期的风险;贸易摩擦导致的海外营收下滑的风险。


证券分析师:陈益凌(S0980519010002);

菲菱科思(301191.SZ) 深度报告:领先网络ODM制造商,算力驱动加速发展

国内领先网络设备ODM生厂商:菲菱科思是国内领先的网络设备ODM制造商。2021年,公司交换机、路由器及无线、通信设备组件营收占比分别为87%、12%和0.84%。

AI等新场景带动数据设备市场加速,交换机代工市场产能转移。2021年中国网络市场规模超过158亿美元(约合107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超14%,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演进,网络端口速率等级配套升级需求提升,行业有望加速发展。相应地,网络设备代工市场同步增长。其中,中高速交换机ODM逐步开启国产替代,产能更多由本土供应商承接,产品升级+渗透率提升打开快速增长曲线。

核心优势:国内稀缺高端交换机ODM厂商,覆盖国内主要网络品牌。在产品工艺上,公司持续进行产品升级,现万兆交换机已经成功实现量产,数据中心交换机已经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是国内稀缺的具有数据中心交换机ODM能力厂商;在客户拓展上,公司保持了跟大客户新华三多年的稳定合作关系,同时先后导入小米、S客户、神州数码等客户;在工艺及品牌管理上,公司通过严格的工艺管控,整体保持了较高的良品率,并通过精细化的生产物料管理,不断降本增效,公司ROE水平大幅领先于同类可比公司,定位于核心的网络设备ODM企业。

成长性:网络产品步入快速增长曲线,汽车电子代工开启新成长空间。公司网络ODM业务将持续受益于行业需求的回暖、数据中心交换机产品的量产(23年为放量元年)、老客户份额的提升以及新客户的突破。新开拓的汽车电子方向,公司成立“菲菱国祎”子公司进行布局,主要产品为汽车电子智能管理解决方案终端网络交换机和汽车域控制器网关等,为企业后期业绩及成长打开更为广阔的空间。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26/35/46亿元,同比增速为21.3%/32.3%/29.6%;归母净利润为2.1/2.8/3.6亿元,同比增速为22.4%/34.2%/29.4%。我们认为公司合理定价在105-131元/股之间,仍有11%-38%上涨空间,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份额提升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新业务扩展不及预期。

证券分析师:马成龙(S0980518100002);

付晓钦(S0980520120003);

越秀地产(00123.HK) 海外公司深度报告:双国企股东护航,大湾区本土优势显著

双国企股东助力稳健发展。公司是全国第一批成立的综合性房地产开发企业之一,践行“商住并举”发展战略,发挥“开发+运营+金融”特色商业模式竞争优势。母公司越秀集团是中国跨国公司15强企业,目前以拥有六家上市平台,2019年,公司引入广州地铁作为第二大股东,强化“轨交+物业”的TOD发展模式,至此公司双国企股东结构形成,目前越秀集团和广州地铁合计持股达59.7%,股权集中、结构稳定。

深耕大湾区,销售逆势增长。公司总土地储备达到约2860万平方米,能够满足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其中超9成位于一、二线城市,超5成位于大湾区。同时,公司是广州区域当之无愧的龙头,2022年公司在广州区域销售额达593亿元,排名第一,本土优势显著,在当前房企普遍土储不足的情况下, 公司充足的土储将帮助平滑推货节奏,为未来的销售带来极大的确定性。虽然行业空间虽难以进一步扩大,但地产开发仍是一个相对宽阔的赛道,没有必要对行业过度悲观,标杆房企有望维持一定速度的增长,且将受益于行业出清带来的市占率提升。2022年公司销售实现逆势增长,且销售排名迅速攀升。近几个月佛山、中山、东莞等大湾区城市需求端政策均有所放松,居民购房意愿将随着政策放松和预期回暖不断提升。公司作为在大湾区本土优势显著的企业,将持续受益于大湾区楼市的回暖,未来销售增长潜力得到保证。

融资渠道畅通,现金流有保障。近年来,公司财务水平持续保持“绿档”,截至2022上半年末,公司剔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69.4%,净负债率为59.7%,现金短债比为1.45。公司融资渠道畅通,年内发债融资成本屡创新低,较低的融资成本和畅通的融资渠道将持续助力公司获得充足的资金,从而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更从容的获取高质量土地。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深耕大湾区,在广州拥有显著区域优势,在市场下行的过程中取得了销售的逆势增长,优质的土储保证了公司未来的业绩,双国企股东的股权结构将助力公司更稳健的发展。结合绝对估值与相对估值,我们认为公司合理股价区间为12.3至15.1元,较当前股价有17%至44%的空间。预计公司2022-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4/36/42亿元,每股收益分别为1.11/1.17/1.35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9.4/9.0/7.8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下行超预期导致未来销售不及预期从而导致估值及盈利预测过高。

证券分析师:任鹤(S0980520040006);

王粤雷(S0980520030001);

王静(S0980522100002);

公牛集团(603195.SH) 深度报告:民用电工行业领军者,新老业务与渠道协同并进

公司概况:民用电工行业领军者,我国家喻户晓的公众品牌。公牛集团创立于1995年,从插座开始逐步拓展,形成了电连接、智能电工照明、数码配件三大业务板块。渠道端形成了线下、线上协同发展的强大营销体系,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75万多家五金渠道售点(含五金店、日杂店、办公用品店、超市等)、12万多家专业装饰及灯饰渠道售点以及25万多家数码配件渠道售点,开拓了数十家线上授权经销商。“公牛”品牌家喻户晓,成为70%家庭的选择,“安全用电专家”深入人心。

行业分析:传统民用电工行业公司市场地位稳固,新兴行业前景广阔。公司所在的民用电工行业,上游供应稳定,凭借规模优势和期货套期保值的方法一定程度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下游传统零售渠道网点分散业务格局稳固。传统民用电工行业:转换器及墙开插座行业处于地产后周期,拥有百亿级市场规模,增速放缓、集中度高,公牛市占率分别可达51%和34%;LED照明行业:渗透率提升和产品升级持续驱动千亿级市场,应用领域有望拓宽,竞争格局分散公牛市占率低。智能家居行业:快速成长期品类不断丰富、渗透率提升空间大,行业格局尚未稳定,C端与B端渠道市场有差异。新能源汽车充电行业:受新能源车及政策利好,市场前景广阔。

竞争力成长性分析:产品为基渠道为王。产品力:公司在传统电连接、墙开插座产品上市占率领先;产品优势在于研发创新能力强,在行业发展红利期可以推出符合消费趋势的新产品;产量大产能足,产销率高;套期保值锁定原材料价格,盈利能力稳定;坚持品质为根本。渠道力:传统零售五金和装饰渠道庞大且稳固,线下渠道网点多,形成较难复制的线下营销网络;线上平台增速快,核心品类市占率第一。品牌力:公司在民用电工领域具有高口碑、高国民度和知名度,线上销售平台人气与口碑并存。成长性:智能家居、新能源车充电市场广阔,为公司重点发展品类。装饰渠道的专业化、综合化升级赋能新产品的发展;同时B端装企等渠道为公司全部产品开拓增量。

风险提示:新业务与渠道开拓进度不及预期;地产开工下滑;竞争格局恶化。

投资建议:看好新老业务及新老渠道协同并进。我们看好公司进入更多民用电工、智能家居相关领域,实现长期稳健经营和成长。由于2022四季度疫情冲击线下消费,小幅下调业绩预测,预计2022-2024年的净利润分别为30.94、36.19和42.02亿元,同比增速11.3%、17.0%、16.1%。维持“买入”评级,上调合理估值区间至167.3~180.6元,对应2023年28~30x PE。

证券分析师:丁诗洁(S0980520040004);

联系人:刘佳琪;

科大讯飞(002230.SZ) 深度报告:23年触底回升,站在新一轮人工智能的起点

公司从语音龙头到AI+赛道全面开花,复盘股价经历了5波大行情。公司从上市到现在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分别为2008-2014年的技术探索期、2015-2018年的人工智能1.0战略期、2019-至今的人工智能2.0战略期,从当时的语音龙头逐步将AI技术应用到教育、医疗、智慧城市、消费者、车载、金融等各个赛道。复盘股价,公司也经历了5波大行情:1)08-14年,公司享受核心技术领先带来的估值溢价,同时13年移动入股有望将公司打造成语音流量入口;2)15年,整体市场流动性充裕带来股价上涨;3)17年,AI政策支持叠加公司AI+赛道的收入进入快速扩张阶段;4)21年,教育双减政策发布,推动公司教育业务全国多点开花;5)23年至今,ChatGPT引领认知智能浪潮,同时公司23年业务反转趋势确立。

ChatGPT引领新一轮AI认知智能浪潮。人工智能发展分为计算智能、感知智能、认知智能,ChatGPT的兴起有效推动认知智能的发展(ChatGPT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模型之一,而自然语言处理是认知智能的领域之一)。目前获得微软支持的初创公司OpenAI开发的自然语言聊天机器人ChatGPT在今年1月份的月活跃用户超过1亿,较去年12月的5700万大幅上升,用户过亿只花了2-3个月。未来ChatGPT有望在写作、虚拟现实、移动互联网、教育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外的巨头都在加紧布局。

公司23年触底回升,认知智能促进业务全面升级。公司22年受到疫情的影响,营收和业绩均承压,23年随着大项目的逐步招投标以及政府财政情况缓解,公司业务有望触底回升,且公司在内控管理上通过人员零基预算、项目数字化管理、考核指标多样化等多重手段有望充分释放管理红利。公司承建唯一的国家认知智能重点实验室,是认知智能领域的国家队,14年正式启动讯飞超脑计划,研发基于类人神经网络的认知智能系统,未来公司有望突破认知智能技术的藩篱而全面赋能下游各个赛道,进而持续享受技术领先带来的竞争优势。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22-24 年归母净利润5.68/19.88/23.61 亿 元

(-63.5%/+249.7%/18.7%),EPS 分别为 0.24/0.86/1.02元。通过多角度估值,预计公司合理估值 60.2-68.8元,相对目前股价有26%-44%溢价,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反复风险;教育、医疗、开放平台及消费者业务拓展不及预期风险;教育政策风险;认知智能技术进展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证券分析师:熊莉(S0980519030002);

朱松(S0980520070001);

南网能源(003035.SZ) 深度报告:工商业综合能源龙头服务商,分布式光伏快速增长,客户资源具备优势

深耕节能服务行业,打造综合能源供应商和服务商。公司成立于2010年,成立以来长期深耕节能服务行业,围绕“综合能源供应商”和“综合能源服务商”两大战略定位,为客户能源使用提一站式综合节能服务。随着公司分布式光伏装机规模持续快速增加以及建筑节能、资源综合利用业务推进,公司业绩快速增长。2017-2021年期间公司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的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9.09%、39.14%。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收入21.33亿元(+16.66%),归母净利润3.82亿元(+24.28%)。

工商业分布式光伏收益率高,可拓展性强,公司分布式光伏业务快速发展。分布式光伏通过“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售电,电价高于“全额上网”项目,同时通过给用户电价折扣实现双赢。未来分布式光伏配套工商业储能,可在电价谷值时充电、峰值放电,套利的同时弥补光伏在电价峰值出力不足的缺陷,更大程度地赚取自发自用电的收益。此外,光伏产业链上游降价,分布式光伏运营商有望显著受益。截至2022年6月,公司工商业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为1.16GW,处于行业前列;目前,公司在手项目资源储备充足,未来有望通过南网集团获取用户侧流量,实现分布式光伏装机规模不断增长。

“双碳”政策促建筑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公司建筑节能业务稳步发展。建筑节能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节能降耗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政策出台推动建筑节能市场需求释放。公司在建筑节能领域积累了较为充足的项目建设、开发运营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良好的市场品牌信誉,未来公司将充分发挥成熟领域示范项目引领效应,持续新获建筑节能项目,实现建筑节能业务收入规模持续扩张。

风险提示

装机不及预期,用电量增速下滑,电价下调,市场竞争加剧。

投资建议: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22-24年每股收益0.17/0.27/0.36元,利润增速分别为33.5%/43.9%/24.9%。通过多角度估值,公司合理估值区间为10.19-10.73元,较当前股价有45%-52%的溢价。我们认为,公司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装机容量快速增长,驱动2022-2024年期间业绩将持续高增,远期具有持续成长性。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证券分析师:黄秀杰(S0980521060002);

郑汉林(S0980522090003);

天地科技(600582.SH) 深度报告:天玛智控拟分拆上市,煤机龙头迎来新周期

公司板块齐全,服务于煤炭全生命周期。公司是科研院所转制企业上市平台,产品服务于煤炭行业全生命周期,在煤机行业市占率第一,集团公司目标发展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科技创新型企业。

公司经营情况持续改善。2016-2021年,营收持续增长。2018年后,公司归母净利润增长显著。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82%,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9.80%,增速显著加快,主要受益于智能化和煤价上涨。

坚守科技创新,深耕智能开采。公司研发支出稳步上升,从2008年0.23亿元增长到2021年14.88亿元,研发支出占比提升至2021年6.31%,长期看,科研经费持续增长将助力公司形成煤矿智能化开采技术核心竞争力。

公司煤矿是先进技术的示范基地。公司拥有天地王坡煤业(产能300万吨/年)50.66%的股权。王坡煤业设备工艺技术先进,是天地科技对先进技术进行示范的基地,打造了智能矿山一体化监管平台“智慧大脑”。同时煤价受供暖、煤化工需求支撑,市场价格位居高位,带来较好的业绩支撑。

托底能源安全,智慧矿山建设迎来新周期。预计在能源保供背景下,国家将加快煤矿新产能建设,煤矿投资增速将维持高位。2020-2022年,全国煤矿智能化采掘工作面由494个增加到1019个,智能化煤矿由242处增加到572处、产能由8.5亿吨/年增加到19.4亿吨/年,井下用工数量大幅下降,劳动效率、安全水平大幅提升,智慧矿山现在仍处于初级阶段,发展前景广阔。

子公司天玛智控拟在科创板上市,引领智能开采。天玛智控是天地科技智能化板块的核心子公司。2021年,天玛智控营收15.53亿元,净利润3.71亿元,净利率23.90%,高于同期天地科技6.87%的净利率。天玛产品涵盖SAM型综采自动化控制系统、SAC型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SAP型智能集成供液系统等三大系统,市占率分别居第一、第二、第二位。未来天玛智控继续聚焦做强煤矿无人化智能开采主业,积极拓展非煤产业。

盈利预测与估值:预计公司22-24年收入为257.3/272.3/287.1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2.0/23.1/25.0亿元,利润年增速分别为35.9%/4.9%/8.1%。每股收益分别为0.53/0.56/0.60元。通过多角度估值,预计公司股票合理估值区间在6.00-6.44元之间,相对于公司目前股价有11.5%-19.7%溢价空间。考虑煤矿智能化还处于初级阶段,公司作为煤矿智能化龙头,具有较好的成长性,同时天地玛珂拟在科创板分拆上市,公司智能化业务有望加速,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经济放缓导致煤炭需求下降、固定资产投资放缓、安全生产事故影响、应收账款不能及时回款的风险。


证券分析师:樊金璐(S0980522070002);

鑫铂股份(003038.SZ) 深度报告:光伏铝挤压材龙头,拓展汽车轻量化和再生铝业务

公司是光伏铝边框行业龙头,上市后业绩保持高增速。公司成立于2013年,主营业务包括工业铝型材(光伏铝边框型材和汽车轻量化型材等)、工业铝部件(光伏铝边框和光伏支架等),以及建筑铝型材三大板块。2021年上市后,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均保持高增速,随着两次光伏用铝项目的投产,工业铝部件逐渐成为了公司最主要的产品,2022年上半年在营收中的占比为52%,在毛利中的占比达到55%。目前,公司已经成为光伏铝边框细分赛道市占率最高的企业,预计2023年市占率能够达到15%。

光伏铝边框行业格局较为稳定,产品不可替代性强。铝边框为光伏组件的封装辅材,占组件成本的9%左右,为成本构成中占比第二的环节,组件厂家希望在边框环节降低成本,因此行业经历了一轮较为激烈的竞争,产品加工费目前已经到达低位,行业格局较为稳定。此外,铝边框在性能、寿命、成本等方面具备不可替代性,随着铝价企稳,钢边框、卡扣边框等替代品的热度有望下降。经测算,我们认为2023-2025年全球铝边框需求量分别为202/263/323万吨,对应市场空间分别为468/609/746亿元。

轻量化趋势加速,汽车铝挤压材市场空间较大。近年来,交通工具节能减排需求提升,新能源汽车加速渗透,汽车轻量化需求更加紧迫。铝挤压材除具备轻量化、耐腐蚀等铝材共性优点外,模具成本低、截面形状灵活调节以满足不同刚度需求、有较强的密闭性和隔音效果,适用于底盘车身多个安全部件,目前渗透率较低,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光伏铝边框产能扩张迅速,同时切入汽车轻量化和再生铝领域。公司是光伏铝边框行业内目前仅有的上市公司,借助融资优势,上市后陆续扩张产能,市占率一跃成为行业第一,且未来几年将稳定提升。此外,公司自2021年切入附加值较高的汽车轻量化铝材领域,2023年具备2万吨产能,2024年具备10万吨产能。整体来看,公司2022-2024年铝制品产量分别为19/35/45万吨。同时,公司布局60万吨再生铝项目,预计2023年释放20万吨产能,2024年释放25万吨产能,2025年可达产,产能预计能够实现内部消化。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具备确定的成长性,我们预计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9/3.86/5.65亿元(+64.35%/93.99%/46.50%),EPS分别为1.35/2.61/3.83元。通过多角度估值,预计公司合理估值62.72-66.74元,相对目前股价有27.56%-35.73%溢价空间,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估值的风险;盈利预测的风险;新能源汽车产销增速不及预期风险;铝价大幅波动风险;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产品毛利率下滑风险。

证券分析师:刘孟峦(S0980520040001);

焦方冉(S0980522080003);

中国建筑(601668.SH) 深度报告:建筑地产龙头的稳中求进之路

中国建筑:全球领先的投资建设集团。公司主营业务涵盖房屋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房地产开发、勘察设计等领域,在全球范围内有较强的品牌力和竞争力。公司2022年上半年房屋建筑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营收同比增长14.0%/15.2%/3.7%,公司ROE明显高于其他建筑央企。

行业:建筑行业集中度提升,地产行业有望迎来复苏。中国城镇化率突破65%,预计未来随着城镇化进程放缓,建筑行业整体增速下降成必然趋势。但在专项债发力推动基建稳增长的模式下,工程项目大型化、综合化趋势显现。同时,地产行业基本面快速恶化,新一轮政策发力,行业有望迎来困境反转。

建筑业务:房建新签逆势增长,基建盈利能力不断提升。公司2022年房建新签合同逆势增长9.9%,房建工程市场份额大幅提升。基建业务利润率较高,是公司增长的重要引擎。基础设施投资业务周期较长周转较慢,但是公司现汇建筑业务(主要为房建)周转显著快于同业,使得公司仍然能够保持行业领先的周转速度,同时享受投资类业务(主要为基础设施投资运营)的高利润。

地产业务:聚焦核心城市,受益于行业困境反转。公司拥有中海地产和中建地产两大品牌,公司地产业务聚焦一二线城市,销售均价相对较高且房价具备人口支撑。2022年公司合约销售额同比下降1.7%,远好于全国地产销售降幅。随着政策持续加码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地产需求端有望有所回暖,一线城市房价下行压力缓解,公司逆势积极拿地,2022年拿地货值登顶行业第一,有助于地产毛利率触底后逐渐修复。

投资建议:公司建筑业务韧性强,房建业务中公用建筑占比不断提升,基建业务盈利能力持续增强,地产业务经营稳健,业绩有望修复。预计公司22-24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528/618/689亿元,每股收益1.26/1.47/1.64元,对应当前股价PE为4.4/3.8/3.4X。公司股票合理估值区间在6.87-7.97元之间,相对于当前价格有27%-47%的空间,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风险,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的风险,国企改革推进节奏不及预期的风险,估值和盈利预测的风险等。


证券分析师:任鹤(S0980520040006);

联系人:朱家琪;

邮储银行(601658.SH) 深度报告:中国领先的大型零售银行

邮储银行是中国领先的大型零售银行。邮储银行是在邮政集团储蓄业务的基础上改组而来,设立于2007年,目前是国有六大行之一。背靠邮政集团的庞大网络,邮储银行通过近4万个网点深入县域,客户数占全国人口的45%,拥有广大的零售客群。公司长期坚持零售银行战略,近年来进一步以AUM为纲升级财富管理业务,深挖客群价值。公司现任代董事长、行长刘建军长期任职招行,拥有丰富的零售银行管理经验。在稳定的零售战略、庞大的零售客群基础和优秀的管理下,邮储银行零售优势有望进一步突出。

邮储银行背靠邮政集团,网点深入布局广袤城乡,客户群体庞大。邮政集团为邮储银行控股股东,邮储银行与邮政集团建立了业务委托代理关系,邮政企业的代理网点为邮储银行提供吸收存款等服务,拓展了银行的业务覆盖范围。依托广泛的代理网点,邮储银行县域网点占比多年稳定在70%,中部和西部地区网点合计占比高达55%,位于大行首位。牢筑县域和中西部市场的差异化定位为邮储银行带来庞大的客户群体,邮储银行个人客户数覆盖超过中国人口总量的45%。未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落地,居民收入持续提升,下沉市场各类金融需求有望被激发,为邮储银行零售业务带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坚定差异化零售银行战略,持续提升客群价值贡献度。邮储银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做强零售贷款,并将个人小额、涉农等领域贷款作为邮储银行特色化经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邮储银行通过客户分层和深度经营,以及人才队伍、产品体系等方面的不断完善,大财富管理收入占营收比重由2020年的3.2%提升至2022H的10.9%,财富管理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资产质量优异,盈利空间有望随着资产结构优化释放。邮储银行不良资产历史包袱轻,资产质量指标持续领跑国有大行,2022Q3末不良贷款率为0.83%,比上市国有大行平均不良率低55bps,期末拨备覆盖率高达405%,位列国有行首位。近年来,邮储银行加大信贷类资产配置,重点投向按揭、个人消费贷款、基建等领域,资产结构优化,为业绩增长提供空间。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870/989/1114亿元,同比增长14.3%/13.6%/12.7%,EPS为0.88/1.01/1.15元。综合考虑绝对估值与相对估值,我们认为公司合理股价5.4-6.4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估值的风险、盈利预测的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等。


证券分析师:王剑(S0980518070002);

陈俊良(S0980519010001);

田维韦(S0980520030002);

斯达半导(603290.SH) 深度报告:存量替代与增量渗透,硅基与碳化硅基器件多维发展

斯达半导作为全球IGBT模块领先厂商,市占率位列全球第六、国内第一。斯达半导是我国IGBT的领军企业,公司聚焦高性能IGBT模块,下游应用覆盖工业控制、新能源及白电等领域,21年公司在全球IGBT模块市占率排名第六(占3.0%),国内IGBT模块市场份额第一。2017-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由4.4亿元增长至17.07亿元,年复合增速达40.4%;扣非归母净利润由0.5亿元增长至3.78亿元,年复合增速达65.5%。

在工控与新能源应用驱动下,25年全球IGBT市场有望增至1071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占31.1%)、工业(占23.7%)、光风储(占23.4%)为主要市场。在汽车电动化驱动下,我们预计21-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IGBT市场将从99.5亿元增至333.2亿元以上。新能源发电带来电网架构变革,光伏、风电及电化学储能(光风储)打开IGBT应用增量,我们预计21-25年全球光风储用IGBT市场规模将由74.8亿元增长至250亿元。

存量替代与增量渗透,公司技术与市场的先发优势铸就核心竞争力。随着公司不断开拓,IGBT模块全球市占率由17年的1.9%(位列第十)逐步提升至21年的3.0%(位列第六)。目前公司掌握了包括基于第七代微沟槽Trench Field Stop技术的车规级650V/750V IGBT芯片及集中式光储系统的1200V IGBT模块等多项核心技术。在国产替代与新能源增量驱动下,公司17-21年新能源领域营收复合增速达71.6%;根据NE时代数据,22年1-11月新能源上险乘用车功率模块公司累计配套量超65.7万套,国内市占率达13%。

Fabless与IDM融合互补,高压与碳化硅基器件拓宽发展空间。目前,碳化硅器件是增速最快的功率器件,21-25年全球市场复合增速达42%;公司自15年研发出SiC模块到22年批量装车,在技术与客户积累上保持行业领先。21年起,公司建设年产8万颗车规级全SiC功率模组产线和年产6万片的6英寸SiC芯片产线以加强器件制造能力。此外,在智能电网、风电用高压器件国产化驱动下,公司推出3300V-6500V高压IGBT产品并于21年建设年产30万片的6英寸高压功率芯片产线。未来,公司有望随行业渗透多维发展。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看好公司在新能源汽车与光伏IGBT模块的龙头地位、SiC模块的先发优势以及高压器件的拓展能力。预计22-24年公司有望实现归母净利润8.12/12.27/17.24亿元,对应增速104%/51%/41%,对应合理估值为388.0-427.7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发电及汽车需求不及预期,芯片产线建设不及预期等。

证券分析师:胡剑(S0980521080001);

叶子(S0980522100003);

周靖翔(S0980522100001);

胡慧(S0980521080002);

李梓澎(S0980522090001);

联系人:詹浏洋;

聚和材料(688503.SH) 深度报告:银浆行业领军企业 新型电池巩固竞争优势

公司是全球光伏电池片用银浆行业龙头企业。公司2015年成立,目前主营单晶PERC正面银浆,同时对于下一代N型电池技术Topcon、HJT用银浆也有领先布局。公司是光伏电池用银浆国产化龙头企业,2021年出货量达到944吨(+89%),全球市占率27%,所在细分市场PERC正银份额达到37%,排名行业第一;公司在TOPCON电池银浆占有率短期超过50%。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8.8亿元(+33%),归母净利润3.0亿元(+67%)。

N型电池发展提升银浆单耗,预计2022-2025年全球银浆行业复合增速为21%。随着光伏N型电池的产业化落地,主流N型电池(TOPCON和异质结)提高了电池银浆单耗和产品性能要求。我们预计全球光伏电池产量在2022-2025年分别达到289/406/541/704GW(CAGR 35%),N型电池占比在2025年超过60%。对应银浆市场需求从4278吨提升至7486吨(CAGR 21%),产值从188亿元增长至360亿元左右(CAGR 24%)。2022年光伏银浆国产化率有望接近80%,未来仍有提升空间,聚和材料、帝科股份、苏州晶银等国内企业成长较快。

行业龙头技术引领,N型电池发展带动盈利结构优化。公司作为龙头企业,跟随电池技术发展快速迭代产品,为客户提供持续优化的银浆成套解决方案。公司在Topcon/HJT电池用银浆布局领先,由于技术壁垒的存在,N型电池配套银浆单位毛利高于传统P型电池。公司与通威、天合、晶澳、晶科等下游战略客户形成长期合作,有望保持市场份额稳固。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5年正面银浆销量从1350吨增长至2907吨,N型电池银浆总销量占比有望从15%提升至超70%,带动单千克毛利从572元提升至618元。

盈利预测与估值:公司是全球光伏银浆龙头,光伏行业拥有非常广阔的成长空间,公司领先布局N型电池银浆并有望获得技术溢价。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67.38/90.25/119.45亿元,归母净利润3.81/5.78/7.94亿元,同比增长54/52/37%;综合绝对和相对估值法,我们认为公司股票合理价值在165-170元之间,对应 2023年动态 PE 区间为 32-33倍,相对于目前股价有8-11%溢价空间,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政策波动风险;光伏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公司新产品市场认可度提升缓慢的风险;新产能投产不及预期。

证券分析师:王蔚祺(S0980520080003);

李恒源(S0980520080009);

王昕宇(S0980522090002);

联系人:李全;

旭升集团(603305.SH) 深度报告:深耕新能源轻量化,开启品类扩张新周期

旭升集团深耕新能源轻量化,已完成铝合金三大工艺布局,覆盖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公司2021年汽车业务收入占比89%,发展至今具备压铸、锻造、挤压三大工艺,对应产品从三电壳体、电气壳体等增加至底盘铸锻件、车身件等核心新能源汽车铝合金部件,单车价值量可达4000元以上。同时,公司建立系统集成事业部,开发包括新能源汽车控制臂系统、底盘系统、前后防撞梁系统、电池盒以及新能源三电系统总成等产品,从单一零部件向集成化产品发展。

产能逐步释放,客户拓展,公司进入发展快车道。公司2013-2021年收入从1.55亿元增长至30.23亿元,CAGR=45%,公司收入的高增长主要源于大客户特斯拉(2021年收入占比40%)的持续放量。2022年获得国内某新能源客户的定点共14个,预计年销售总金额8.6亿元,有望成为新的客户增长点。产能方面,公司现有1-9号工厂全部达产预计产值可达80亿元,十号工厂已获74亩土地使用权,湖州南浔工厂总占地面积542亩,预计25年开始逐步放量,保障长期的产能匹配与成长性。

全产业链布局铸就核心竞争优势,叠加规模效应,盈利能力领先同业。公司从模具做起,2013年切入新能源市场,长期积累已具备铝合金配方自主研发能力、模具自主研发能力、产品开发能力、铸造工艺、机加工工艺、焊接工艺等全产业链环节能力,保障全生命周期的的良品率。在产能释放的规模效应下,盈利能力增强,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毛利率23.1%,净利率14.8%,位于同类公司第一档。

下游切入户储、铝瓶,开发新增长点。公司2022获得户储、铝瓶客户的定点,户储铝部件项目预计5年生命周期,年化6亿元收入,铝瓶项目预计年化8亿元收入,已逐步开始量产。户储铝部件和铝瓶本质是对原有新能源产品和工艺的延伸,平台化能力显现。

盈利预测与估值:维持盈利预测,我们预测公司2022-2024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7.00/10.08/13.15亿元,同比增长69.3%/44.1%/30.4%,每股收益分别为1.05/1.51/1.97元。公司处于快速成长期,考虑到公司较好的成长性以及在同类公司中的领先优势,通过相对估值给予公司2023年目标估值46-53元,对应PE为30-35倍,相对目前股价有14%-31%溢价,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毛利率下滑风险、原材料涨价风险、客户集中度风险、同业竞争风险、技术风险、客户拓展风险、政策风险、市场风险。

证券分析师:唐旭霞(S0980519080002);

联系人:王少南;

连城数控(835368.BJ) 深度报告:从光伏设备到耗材的系统化布局,估值水平有望持续提升

公司简介:公司为光伏设备行业的龙头企业,起于线切机,立于单晶炉,正在冲刺光伏电池片设备及组件设备等环节,全面布局,规划长远。(1)起于线切机:于2008年研制出中国第一代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多线切方机,实现对进口设备的替代,并于2013年在国内首次推出金刚线切片机,促使PERC电池渗透率加速提升,相关收入从2013年的1.03亿元上涨至2021年的5.45亿元,但毛利率逐步走低,主要是因为技术迭代导致进口零部件占比高,而随着国产零部件占比的提升,毛利率有望修复;(2)立于单晶炉:2013年收购美国SPX公司旗下凯克斯单晶炉事业部,布局晶体硅生长设备业务,相关业务收入从2014年的0.34亿元上涨至2021年的10.97亿元,同期毛利率持续提升,从13.99%提升至53.76%,成为公司目前的核心业务。

公司成长性充足,且估值水平有望持续提升:公司既冲刺电池片设备及组件设备等高估值业务,同时布局关键辅材和泛半导体设备等高估值业务。

(1)光伏设备:坚守硅片设备核心业务,布局电池片设备和组件设备以实现进一步的壮大。我们预计2023年单晶炉设备的市场规模约274亿元,薄膜沉积设备约108亿元,清洗制绒设备约73亿元,组件设备约153亿元,总市场规模相对充足。以上设备业务的延申或将复制单晶炉业务的扩张之路,率先围绕核心客户构建领先优势。

(2)光伏耗材:布局银粉和焊带等关键环节。我们预计2023年银粉的市场规模约266元,而公司在传统技术下的银粉已进入量产阶段,且正在进一步优化工艺。同期,焊带的市场规模约200亿元,其中连城销售异形焊带,围绕核心客户等,订单具有一定的确定性。

(3)泛半导体设备:半导体材料主要是硅、蓝宝石和碳化硅,而连城凭借已有的长晶技术储备,已布局以上三种材料的晶体生长设备。2023年以上三种材料的晶体生长设备的市场规模或都在20亿元左右,合计约70亿元。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测2022年-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3.07/53.38/72.14亿元,同比+62.1%/+61.4%/+35.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43/8.05/10.48亿元,同比+27.9%/+81.9%/+30.2%,对应PE倍数分别为34/19/14倍。鉴于新业务的估值水平更高,随着战略的推进,公司股价提升的驱动力将不仅来源于业绩的兑现,也来源于估值水平的提升,首次覆盖,我们给予“买入”评级,给予合理目标价区间72元-82元。

风险提示:新增装机量大幅下滑,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公司产能爬坡放缓。

证券分析师:王学恒(S0980514030002);

王鼎(S0980520110003);

永泰运(001228.SZ) 深度报告:始于宁波,布局全国,成长中的跨境化工物流服务企业

立足宁波,辐射全国,专注跨境化工物流供应链服务。公司发源于宁波,属于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主要提供跨境综合化工供应链服务。后在上海、青岛、天津、嘉兴建立分支机构、搭建线下国际物流服务团队,服务范围辐射国内主要化工产业集群和化学品进出港口。公司在中国香港、美国也设有物流服务公司,计划布局全球化国际物流服务网络。基于20年的业务积累,公司搭建了“运化工”物流电商服务平台,实现了对各基础物流资源的垂直整合,提供信息化、集成式服务。目前公司的主营业务包括跨境化工物流供应链服务、仓储堆存、道路运输三大板块,毛利率分别约为15%、60%、20%。

全国布局整合同产业链企业,扩大自有仓储物流资产规模。公司2018年至今完成了对永港物流、喜达储运、百世万邦、宁波凯密克、天津瀚诺威5次并购。目前拥有投入生产经营的危险品堆场10000余平米、化工品仓库近40000平米、危化品运输车181辆、岸线150米的宁波危化品散杂货内贸码头等仓储物流资产。通过并购扩充了危化品运输车队与仓储资源,完善了供应链物流一体化服务,实现全国布局。

募投项目立体化增强综合服务,盈利能力再提升。公司的募投方向包括升级改造现有的仓储堆场与码头、扩大运输车队规模、以及引进智能化设备,将提升公司宁波地区自有仓库、堆场容量、周转能力与码头装卸能力。进一步降本增收的同时,将扩大公司在宁波港乃至整个华东地区化工物流行业的影响力。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预计公司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3.21/3.7/4.4亿,对应当前市值PE分别17.5x/15.3x/12.8x,公司22-24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38%,我们认为公司合理市值对应2023年19-21x,市值在70-77亿元之间,相对于公司目前股价有22-34%溢价空间。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 风险提示:外延并购项目经营不确定性;客户拓展不及预期;海运运价超预期波动的风险;安全事故风险;收并购商誉风险。

证券分析师:黄盈(S0980521010003);

姜明(S0980521010004);

中国中铁(601390.SH) 深度报告:基建龙头,开路先锋

基建央企龙头,经营量质齐升。公司于2007年上市,是全球领先的特大型综合建设集团。截至2022Q3,公司新签合同额19831亿元,同增35.2%;营业收入8501亿元,同增10.4%;归母净利润230亿元,同增11.5%。公司基建业务处行业领先,另开展了水利水电、金融物贸等相关多元业务。

行业:“稳增长”目标明确,新老基建齐头并进。1)专项债前置发力,基建投资持续回暖:2022年1-11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增5.3%,资金来源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同比高增38%;2)交通领域投资持续高增,两路一轨空间仍在:铁路领域当前人均铁路里程明显低于其他发达经济体,公路领域投资基数大且增速平稳,轨交建设需求较大;3)电力、水利投资加码,相关需求旺盛:新能源投资加码,预测“十四五”风光发电年均建安工程市场规模1738亿元,水利工程投资高增,2022年1-11月我国水利建设投资10085亿元,较去年全年增长33%。

公司:基建主业稳固,水利等新业务高增。1)基建主业根基稳固,结构持续优化:公司铁路/公路/轨交市占率分别超45%/35%/10%,基建业务收入占比约86.5%,其中毛利率较高的市政业务占比提升,而毛利率较低的铁路业务占比减少;2)布局水利等新兴领域,加速开启第二增长曲线:2022Q3,“第二曲线”业务新签合同额2766.3亿元,占基建业务新签比例15.8%,其中水利水电新签合同额1222.3亿元,同增682%;3)财务指标稳健,股权激励促发展:公司基于稳健经营,持续深化国企改革,激发集团经营活力。

展望:基建头部效应增强,国际工程复苏可期。1)建筑央企集中度快速提升,中铁作为基建龙头受益确定性强。2022Q3八大建筑央企新签合同额增速显著高于市场总体水平,公司前三季度新签合同额市占8.5%,仅次于中国建筑。2)“一带一路”市场广阔,国际工程复苏可期。2022Q3公司境外新签合同额同增38%,占公司总体新签6%。

估值与投资建议:基建央企龙头,经营量质齐升,“稳增长”背景下,主业基建+新兴业务水利工程增长可期。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284/320/362亿元,每股收益1.15/1.30/1.48元,对应当前股价PE为4.76/4.21/3.70X。公司合理估值6.5-8.5元,较当前股价有18.8%-55.4%溢价,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项目投资风险;国际投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同业竞争风险;盈利预测与估值风险等。

证券分析师:任鹤(S0980520040006);

联系人:朱家琪;


研报精选:近期行业深度报告

农业行业专题:白羽肉鸡行业深度报告-板块盈利或边际向好,一体化延伸孕育新机

白鸡企业现阶段超额收益主要来自供给周期和终端附加值。目前国内白羽肉鸡行业育种技术成熟且规模化程度较高,基于效率优化带来的收益提升空间已相对有限,未来企业的超额收益或将主要来自周期和附加值两个方面。从周期视角来看,供给侧市场化主动去产能所带来的鸡价波动正不断被弱化,被动去产能事件成为主要关注,同时猪鸡替代效应也在加强。从附加值视角来看,产业盈利中心趋势下移,基于高效率养殖向下提升终端附加值的一体化运作模式正成为头部白鸡企业发展主线。

周期复盘:引种决定趋势,猪价催化斜率。通过复盘鸡价和股价,我们发现:

(1)白羽肉鸡板块长贝塔行情依附于祖代引种周期,同时猪价表现也会为其中短期斜率表现提供重要催化,爆发力最强的行情往往来自“猪鸡共振”

(2)开展白羽肉鸡的供给周期分析,行业换羽能力和换羽意愿同样重要,两者是盈利预期饱和时尤为重要的风险因素,完美行情需要在产种鸡存栏的配合。

具体到个股层面,鸡苗受即产即销属性影响,其价格弹性明显大于毛鸡和鸡肉,因此从周期视角出发,种苗销售企业的业绩和股价弹性明显大于屠宰加工企业,在景气上行的长贝塔行情中可以给予种苗销售企业更高仓位。

展望-周期视角:板块盈利或边际向好,预期存在大起大落可能。国内父母代鸡苗销量已于2022年末开始下降,预计将影响约三个季度后的商品代鸡苗和肉鸡供应,供给侧压力有望于2023Q3迎来边际改善,叠加下半年猪价回暖预期,我们预计板块届时有望迎来供需双振,盈利或边际向好。另外从长周期视角来看,美国引种目前尚未完全中断,海外引种受阻的持续时间和强度存在不确定性,同时国内种鸡周龄整体偏年轻,后续板块盈利或驱动行业大规模换羽,商品代供给短期可能快速修复,因此板块预期存在大起大落可能。

展望-产业视角:行业存在扩容空间,看好一体化经营模式。国内人均鸡肉消费水平目前仍相对偏低,长期来看白羽肉鸡具备成本和营养优势,行业有望继续扩容。同时随养殖环节趋于成熟,我国白羽肉鸡产业发展正逐渐步入后半场,产业盈利中心趋势下移,未来有望孕育大型品牌鸡肉食品企业,核心看好基于高效率养殖的一体化经营模式。

风险提示:不可控的禽类疫情风险;企业养殖规模扩张不及预期的风险。

投资建议:板块景气向好,把握核心优质标的。核心推荐高弹性种苗龙头益生股份和一体化自养龙头圣农发展,建议关注春雪食品、民和股份、仙坛股份、禾丰股份、益客食品。

证券分析师:鲁家瑞 S0980520110002;

联系人:李瑞楠、江海航;

电新行业专题:行业深度-抽水蓄能-建设提速迎高景气,精尖研发掀国产替代浪潮

两部制电价打开盈利空间,下游投资景气度高。支持政策多管齐下,抽水蓄能项目建设提速。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提高,高质量研发引领技术迭代。估值与投资建议:我们看好抽水蓄能长期发展的高景气度,建议关注各细分领域龙头或低估值优质标的。

证券分析师:王蔚祺 S0980520080003;

联系人:陈抒扬;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立即开通国信账户~


相关阅读

  • 市场的波动对我们不但不构成威胁,反而有利

  • 作者:慧羊羊来源:聪明投资者(ID:Capital-nature)投资者或者机构一定首先在一件事情上做出抉择:究竟是要保证在牛市中赚大钱,然后时不时在有些年份亏钱;还是保证在暴跌时不承受巨大损
  • ChatGPT回答了有关华为的16个问题

  • 作者:ChatGPT来源:蓝血研究(ID:lanxueyanjiu)蓝血研究开通了一个ChatGPT账号,简单问了一些问题,其回答的逻辑结构和流畅度还是非常好的,只是提供的内容显得比较空泛且平淡。指望其帮

热门文章

  • “复活”半年后 京东拍拍二手杀入公益事业

  • 京东拍拍二手“复活”半年后,杀入公益事业,试图让企业捐的赠品、家庭闲置品变成实实在在的“爱心”。 把“闲置品”变爱心 6月12日,“益心一益·守护梦想每一步”2018年四

最新文章

  • 晨会聚焦230303

  • 晨会提要 【行业与公司】医药行业快评:医药行业重大政策点评-《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发布,有望激发中医药发展活力房地产行业快评:2023年2月房地产数据点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