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零售”:疫情影响下,实体小店数字转型新渠道

“人在飞机上,不用打电话。东西请放到酒店前台,告诉他们这是即将入住酒店的顾客下单的物品。”近年来,梁先生开的美妆店接到越来越多类似备注的外卖订单。

2020年,受疫情影响,梁先生将经营多年的美妆店改为线上线下同步经营的即时零售模式,不仅抵抗住了疫情冲击,还实现了更好发展。如今,仅在零售平台美团上,小店每月就有近7000单的销量,近40万的销售额。

梁先生的小店是昆明实体门店借力即时零售复苏发展的一个缩影。根据零售平台美团的数据,今年1至9月,昆明全市的即时零售商户数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1.7%,而即时零售订单数增长了62.6%。越来越多实体零售门店实现了数字化转型,提高服务效率的同时,也加快了“一刻钟便民服务圈”融入昆明市民生活。


新模式触达更多消费者

“叮!您有新的订单。”在昆明市盘龙区万华路一家美妆小店,这样的提示音每隔几分钟就会响起。“接到订单,从拣货到打包只需要几分钟就能完成,随后放到柜台等待骑手来取。营业时间从早上8点到第二天凌晨4点。平均每天有200多单,最多的时候一天有300单。”美妆小店店长梁先生介绍。

梁先生之前一直经营线下美妆店,2020年,因为疫情对线下实体店面的冲击,他开始尝试通过外卖的方式售卖化妆品小样。此后,通过美团平台工作人员在店铺选址、商品管理、消费者需求洞察等方面的数字化支持,梁先生重新开了一家线上线下融合的美妆店。2年时间内,店里的商品不断增多,目前已超过2000种;月订单量也从最初的600单增至现在的近7000单,消费者用实际的购买表示出对这一模式的认可,回购最多的消费者已经下了80多单。

小店不仅满足了本地居民在家门口的日常生活所需,也为来到昆明旅游的游客提供便利,助力旅游经济持续回暖。

在“外卖点一切”消费趋势的带动下,除了销售化妆品、护肤品小样,店里还增加售卖一次性袜子、内裤、床单、浴缸套等旅游用品。以满足游客们不用去商场、不要等快递,急需的商品随要随买、随买随到的需求。

除了梁先生的美妆店,在今年暑期旅游旺季期间,不少以往主要依靠线下销售的小杂货店,其即时零售订单也在大幅攀升,其中充电宝、驱蚊产品、数据线等急需品的销量都有所增长。

在昆明,越来越多小店已经通过即时零售扩大了交易规模,完成了数字化的转型。在人民中路经营着一家小超市的晓晨介绍,店里人流不算多,却不时有骑手往来,将打包好的商品取货带走,很多之前不会进货的商品他现在也会采买,“小店的服务半径已经从原来的1公里扩展到现在的5公里,接到的消费需求更多了,商品种类也要相应扩充。”晓晨说。

通过外卖购买美妆品、日用百货,是即时零售融入昆明市民生活的一个缩影。从餐饮外卖扩展至美妆产品、日用百货乃至手机数码……越来越多商品通过骑手在短时间内送达消费者手中。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即时零售模式,也让遍布大街小巷甚至深藏社区的小店,通过互联网的力量,触达更多的消费者。零售平台美团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昆明全市的即时零售订单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2.6%,这其中,夫妻杂货店的即时零售订单增长了154%,美妆日化店增长了151%,日用百货店增长了105%。依托于本地实体、将消费留在本地的即时零售新业态,正在助力更多本地实体恢复发展。

政府支持实体门店数字化转型

不久前,商务部发布《2022年上半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发展报告》,首次明确提及“即时零售”,并指出即时零售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中的重要价值。

9月6日,云南省领导长王予波在昆明调研数字经济时强调,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今年7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云南省促进消费恢复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加快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支持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便利店、菜市场、社区食堂、美容美发店、家政服务点、维修点、药店等进社区,满足居民多样化消费需求。

近年来,昆明市通过创新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一二三产融合,为全面发展数字经济奠定了良好基础。

如今,数字技术一方面在深刻改变着用户消费习惯,另一方面也为更多实体店铺的发展开辟出新的可能性,遍布昆明大街小巷的各种小店和街头巷尾往来穿梭的骑手小哥一同携手,展现出昆明本地实体经济的韧性,也在加快昆明“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步伐,满足居民多样化、品质化的消费需求。

昆明日报记者:张晓莉

编辑:张   捷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