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中丹海事合作全面升级——访丹麦驻华大使马磊先生和丹麦海事局局长Andreas Nordseth先生

中丹两国关系源远流长,海运是双方合作的一大重要领域。当下,航运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化和转型,中丹两国在海事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对于全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近日,丹麦驻华大使马磊先生(Thomas Østrup Møller)和丹麦海事局局长Andreas Nordseth先生接受本刊专访,为我们分享了丹麦海运业取得辉煌成就背后的成功经验,对进一步深化拓展中丹海事对话做出了深入分析,同时高度评价了中国船级社(CCS)在推动两国海事合作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并对CCS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问 :作为海运大国,丹麦不仅在国际航运市场上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而且拥有如马士基等众多世界知名航运公司。请马磊大使和Andreas Nordseth局长为我们分享一些丹麦在促进航运业发展方面的先进经验和优秀实践。

答 :按营运船舶吨位算,丹麦是全球第六大航运国,拥有世界知名航运公司和一些最先进的船舶设备制造商。航运业对于丹麦经济非常重要,因此丹麦对支持和促进航运业发展自然很看重。

丹麦海事集群连同船东、航运公司、造船厂、船舶设备制造商、海上风电、石油和天然气组织等企业,与大学、企业家以及主管机关形成了一个紧密联系的中心。丹麦海事生态系统非常注重研究、开发、创新和效率,而且拥有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为基于前沿技术进步的创新解决方案开发创造了最佳条件。

作为一个海运大国,丹麦的竞争力将越来越取决于我们引领创新、数字化和绿色航运的实力。因此,我们需要确保丹麦海运领域始终具有必要的竞争框架条件的支持,保持实现创新技术和解决方案商业化的能力,从而满足未来对绿色和零排放经济的需求。为此,丹麦也在积极参与国际海事组织(IMO)等国际和区域性平台,以推动航运业实施竞争框架条件和目标宏伟的国际监管法规。

丹麦作为优质航运国家享誉全球,这与其海事领域的竞争力和国际认可度密不可分。一方面,我们努力为在丹麦注册的商船船队提供最佳竞争条件,与此同时,丹麦海事管理部门也致力于确保最高级别的健康、安全和环保,并为我们的海员提供最好的保护。这很可能也是悬挂丹麦旗的船舶数量和吨位自2000年以来逐年增加的原因所在。

多年来,丹麦一直在采取积极政策支持海运业发展。这些政策的目标不仅是保证短期内的增长和就业,而且还要确保丹麦海运业能经得起未来考验。

丹麦政府制定了许多发展战略,聚焦的方向包括航运框架条件和海运业新商机——海工领域的特殊海运业务、北极地区以及航运绿色解决方案都有覆盖。同时也致力于促进丹麦发展成为具有全球视野和独特魅力的重要海运枢纽。如果丹麦要保持其海运强国地位,并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市场中维持有吸引力的营商环境,就必须要具备一流的框架条件,这是我们一直以来的基本理念。过去几年里,丹麦的海运战略也在关注海运业如何为实现丹麦雄心勃勃的气候政策做出贡献,在丹麦政府去年启动的一揽子商业发展计划中,有一项旨在帮助海运业平稳渡过新冠肺炎疫情的计划。

业界与主管机关保持密切合作是丹麦海运业在制定政策、法规以及应对未来挑战的新型解决方案时的一大优势。海事合作也是通过一些合作伙伴关系来实现的,例如零排放航运使命联盟(Zero-Emission Shipping Mission)、Blue Inno+、WorldCareers和未来绿色船舶(Green Ship of the Future),这些合作都为应对未来挑战贡献了创新解决方案。

问 :海运业是中丹两国合作的重要领域。请介绍一下两国的海运合作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开展过哪些代表性的合作项目。面向未来,如何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两国海运合作?

答 :丹麦和中国都有着悠久的海运历史,两国在贸易和海洋事务上的关系已持续数百年。1731年,第一艘直接驶往中国的丹麦商船“Cron Printz Christian”停靠广州。1974年,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和时任丹麦首相保罗·哈特林(Poul Hartling)代表双方签署了一份双边协议,正式确定了中丹在航运和海洋事务领域的合作。此后,该协议一直是两国海运往来的核心。

近年来,丹麦和中国在海洋事务领域的合作显著扩大,从航运服务和市场监管拓展到海上安全、防止海洋污染、造船和造船次级供应等领域的合作。如今,中国是丹麦航运业最大的商业市场,中国造船市场也是丹麦船舶设备制造商和其他海运工业供应商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在长期合作的基础上,中国和丹麦于2017年启动了海事战略领域合作(SSC)项目,旨在推动两国主管机关在安全和绿色航运、绿色造船以及绿色海事技术方面的合作。此次合作广泛覆盖海运领域,并着眼于从以下方面增进经验交流、强化最佳实践 :海上事故调查 ;港口国监督 ;船舶空气污染和压载水排放控制。此外,该项目也重点关注了船舶和船舶系统(智能、自主航行船舶)数字化、绿色造船活动和绿色海事技术以及海工设备等领域的知识和经验交流。丹麦海事局和丹麦驻华大使馆正在与中国多个部委和机构密切合作,特别是交通运输部及工业和信息化部。当然,我们也与CCS以及丹麦和中国的航运公司、造船厂、船舶设备制造商、海事技术大学、高校和机构等进行了良好的对话,CCS在哥本哈根设有办事处。在我们的SSC项目开展期间,有多个中国高级代表团访问了丹麦,对丹麦海运行业的活动以及丹麦海事政策有了更多了解,丹麦高级代表团也多次访华,加深了对中国海运和造船行业以及相关政策的认知。SSC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让双方能够发挥各自在航运、造船和海事技术方面的比较优势。此外,此次合作还增强了中国和丹麦政府在IMO等国际平台上的合作,例如在气候变化和事故调查方面。SSC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中丹两国签署了多项谅解备忘录,聚焦海洋事务的各个方面。2021年5月,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与丹麦工商业和金融事务部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将大力加强双方在绿色造船和绿色海事技术方面的合作,并且特别强调了低碳/零碳海事技术。

中丹至少可以从两个领域扩大海运合作。首先,海运业的数字化和自动化进程正在加速。数字解决方案将在船舶运营、维护和性能优化方面给航运业务带来益处。举个例子,对船舶和海员而言,电子证书就是这类解决方案的一种体现。例如,丹麦海事局于2016年建立了悬挂丹麦旗船舶电子证书(e-certificates)系统,减轻了大量船舶证书上传的负担,提高了认证的确定性和用户友好性,从而降低了船东、主管机关和港口国监督(PSC)的工作量。去年,丹麦海事局通过移动应用程序(app)的形式推出了数字海员证书解决方案,使航运公司更容易确保满足配员要求。在SSC项目中,我们多次举办有关海运数字化的研讨会,目前我们也在探索加强双方在电子证书解决方案方面的合作,以便简化船舶停靠中国和丹麦港口的程序。

第二个可以深化合作的领域是绿色航运和绿色海事技术。我们可以通过SSC合作来启动具体的绿色造船项目,确保新造和现有远洋船舶为减少海洋污染做出贡献。全球船队要在本世纪中叶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加速使用新的环保和气候友好型技术来升级现有船舶,并用新船替代能效低、污染重的老旧船舶。具体而言,设计和建造配备零排放船舶技术的特定类型船舶可能是一个方向。此类技术正在不断进步,比如说,生物燃油、氢气或甲醇推进技术的就绪程度已经比较高了。未来燃料预备船舶的设计也在开发当中,但零排放船舶(例如氨动力船舶)的开发仍然需要大量研发投资。在温室气体减排脱碳之路上,新型数字技术和解决方案也将伴随我们,推动航运业尽早实现零排放。

丹麦在减少由本国海岸线附近的短途海运活动造成的污染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丹麦公司还在港口岸电以及渡轮和小型船舶电池推进等领域开发出了具有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中国国内船队相关的温室气体减排工作也可能从中受益。因此,丹麦实体可以与中国的海洋集群密切合作,共同推进开发计划和试点安装项目。

问 :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丹麦是先行者,而且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中国也在力推绿色能源转型并提出了“双碳”目标。近年来两国在能源、环境、气候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中国船级社与马士基联合中欧代表性企业和机构共同发起了旨在加速推进全球航运业去碳化的联合科研项目。对此两位有哪些期待?

答 :实现航运业碳中和是丹麦政府整体气候战略的核心。

作为一个海运国家,丹麦有义务发挥国际引领作用,并证明丹麦商船队——无论是渡轮、渔船还是远洋船舶都可以实现零排放。

这正是丹麦和相关组织共同领导下的国际合作伙伴关系——零排放航运使命的原因所在,该倡议的目标是到2050年实现航运零排放,并确保首艘远洋零排放船舶在2030年之前投入商业运营,这也得到了丹麦国家气候合作伙伴倡议与国内海运业的支持。

近年来,中国采取了多项重要措施来降低水运业的排放量。今年1月,中国交通运输部发布了《绿色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其中包括推动岸电设施、油电混合动力和船舶替代燃料(如氢、氨和甲醇)的应用,以及在港口使用电动或绿色燃料动力货车和其他设备。

因此,我们对于中国船级社与A.P.穆勒-马士基去年9月宣布的海上脱碳合作表示热烈欢迎。这种行业伙伴关系能够带来非常重要的贡献,促进我们在消除航运温室气体方面的共同奋斗。CCS和马士基脱碳合作伙伴关系涵盖绿色燃料、技术创新和碳中和船舶设计等重要领域。作为一家重要船级社,CCS在服务航运和造船行业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拥有与马士基合作取得成功的必要实力。通过建立这种伙伴关系,CCS和马士基将为开发新型零排放设计、碳中和技术和燃料解决方案以及未来规则和标准做出宝贵的贡献,从而造福全行业。这样的先行者机遇应当得到充分利用。

在此背景下,我们也诚挚邀请中丹相关海事管理部门参与,共同申报中丹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

问 :中国船级社与马士基的合作是中欧、中丹之间海运及相关合作的典范。双方未来应在哪些领域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合作,为推动中欧、中丹经济合作发挥积极作用?

答 :中欧对话和中丹战略领域合作都是加强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重要合作论坛。我们所面临的全球变暖挑战只有通过政府间合作、跨部门合作以及跨行业合作伙伴关系(例如CCS-马士基合作伙伴关系)才能克服。

首先,马士基和CCS可以在确保甲醇和氨等船舶替代燃料解决方案的规模经济效益和可用性方面加强合作。这些替代燃料的生产成本及其可用性将决定可再生能源燃料的最终部署。

其次,马士基和CCS可以探索不同的技术选项,例如正在复兴的风力辅助推进。燃料路径的不确定性助推了人们对风力辅助和其他推进解决方案的兴趣,这些解决方案有利于商船节省更多燃料。通过合作可以进一步探索如何实现此类方案商业化。

问 :作为丹麦驻华大使和丹麦海事局局长,两位将分别从哪些方面来进一步推动这种合作?

答 :CCS与马士基的合作是伙伴关系的一个范例,也是对中丹海事战略领域合作(SSC)的一种补充。

作为战略领域合作的一部分,我们也有意探索是否需要设立其他项目,例如开发低碳燃料技术、零排放船型的不同设计以及用于渡轮等短途海运航线的电动船。应用节能减排新技术和新燃料需要对安全性、有效性和成本效益进行深入研究,也需要制定法规和标准来为行业提供指导和参考。

CCS和马士基等丹麦公司曾多次参与SSC项目组织的研讨会,公共部门和行业合作伙伴在会上讨论了有关绿色航运和造船的新理念和倡议。近期讨论的焦点是零排放船舶、低碳或零碳海事技术以及替代燃料选项的开发。我们重点关注节能减排技术领域的研发和创新应用,积极探索替代燃料新技术,并对海运脱碳相关的监管和标准化等各方面进行了讨论。

在国际船舶和船用替代燃料温室气体减排相关法规和标准的制定方面加强合作,为新技术应用营造必要的监管环境。许多法规和标准都有待开发,例如确保氨等替代燃料在船上安全应用的法规。一些船舶电池设计模型同样如此。另一方面,对于绿色海事技术、脱碳和数字化领域的创新解决方案,现有法规有时可能成为新理念实施的桎梏。国际法规更新需要时间,而行业创新的步伐正在加快。CCS-马士基合作在我们看来是一种先行者合作关系,在此项目中新的零排放船舶设计和低碳技术很可能会比监管法规更快开发出来。最近,丹麦海事局成立了DMA监管未来实验室,旨在处理绿色海事创新解决方案相关各阶段的疑问,以及监管、批准或认可这些方案时可能存在的挑战。监管未来实验室还与创新企业和其他海事利益相关方建立了伙伴关系,CCS和马士基也可以考虑通过此类合作探索零排放燃料动力集装箱船所需的法规和标准。

总的来说,我们期望能在SSC框架内发现新的合作领域,并促进中丹两国主管机关、研究机构、航运公司、造船厂以及设备制造商等开展更加富有成效的对话和合作。

海运脱碳过程技术复杂且覆盖面广。中丹在研发创新、航运、造船等领域的实力相得益彰,我们相信通过凝聚双方力量,可以解开诸多谜题,取得切实成果。

问 :2016年,中国船级社在丹麦哥本哈根设立了办事处,成为促进中丹两国海事合作的重要桥梁。两位对中国船级社与丹麦海事界的合作有哪些印象?如何评价中国船级社在丹麦的工作?

答 :CCS于2016年在哥本哈根开设办事处,这是中丹双边海事合作迈出的重要一步。第二年,CCS作为认可组织与其他九个船级社一样取得了代表丹麦海事局开展检验的资质。自办事处开设以来,CCS已为多艘悬挂丹麦旗的船舶发证,并为北欧海域航行的CCS级船舶提供服务。此外,CCS还为丹麦船舶设备制造商提供了各种认可和认证服务。例如,2020年3月阿法拉伐的压载水处理系统获得CCS认证,可以安装在悬挂中国旗的船舶上。另外,CCS于去年6月批准了曼恩能源方案的新型内河船舶小缸径船用发动机解决方案,这款发动机可满足中国更加严格的NOx和颗粒物排放标准。CCS为悬挂中国旗的船舶提供船舶设备、部件及材料认证和认可服务,因此是丹麦海事技术行业的重要业务合作伙伴。

在我们的印象中,CCS对于在丹麦开设办事处非常满意,因为这里的商业环境很友好,而且靠近丹麦海运业的广泛客户。丹麦海事生态系统以注重创新、数字化和高效而闻名,这与CCS确保为现有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以及帮助他们获取高科技和生态、能源友好型解决方案的目标一致。根据我们从丹麦海运业得到的反馈,他们对CCS哥本哈根办事处的工作表示满意。办事处的开设为丹麦海运公司与CCS人员开展定期对话提供了更多机会。我们相信,CCS已通过其哥本哈根办事处成为了蓝色丹麦的重要合作伙伴。

问 :中国船级社可以在哪些方面进一步加强与丹麦海事界的合作?

答 :作为一家船级社,CCS的首要目标是在积累海事知识和技术的基础上为海运业以及主管机关提供海事安全与污染防治相关的入级和法定服务及协助。我们认为,CCS与丹麦海事主管机关和丹麦海运业之间开展良好对话将对此大有裨益。新的绿色海事技术和解决方案、零排放船舶以及新的数字解决方案快速进入航运业意味着在遵守监管要求和标准方面会有问题出现。

如前所述,CCS可以选择与DMA监管未来实验室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确保其船舶和设备技术规范能够促进新型绿色、数字海事解决方案的创新。丹麦海事局是海运业走向绿色和数字化的积极合作伙伴,CCS与DMA之间的对话可为这些行动提供支持,确保新法规以安全可靠的方式施行。

CCS还可以加强与聚焦未来智能航运的丹麦海运实验室(ShippingLab Denmark)或者旨在加速航运业向净零未来过渡的独立研发机构马士基·麦肯尼·穆勒零碳研究中心等行业组织的对话。

此外,CCS也可以在船舶设备认证和批准程序方面进一步加强与丹麦海运业的合作。希望CCS在丹麦的当地机构加强与相关设备制造业的交流,以便加快产品检验和认可程序。

我们认为在共同努力实现航运脱碳的过程中,CCS还应该考虑与丹麦海运公司签署更多合作伙伴协议。与马士基建立伙伴关系为CCS扩大与其他丹麦海运公司合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模板。蓝色丹麦下的海运公司充满创新精神,而且他们也是绿色海事技术和解决方案开发的先行者。在开发新的创新技术和解决方案时,丹麦船舶设备行业尤其可以从与CCS等船级社的密切对话中受益。

我们也鼓励CCS哥本哈根办事处参与蓝色丹麦组织的活动,例如各类会议和研讨会。下一届丹麦海事日活动将于今年10月举行,这将是CCS向丹麦海运业展示其实力的好机会。另外,还可以参加由丹麦造船协会和轮机工程基金会(Danish Society for Naval Architecture and Marine Engineering Foundation)组织的活动。

问 :两位对中国船级社的未来发展有何建议?

答 :CCS是全球表现出色的船级社之一。近年来CCS取得了积极的发展,业务活动不断增长,检验船舶数量持续增加。CCS还大力开展新的研究和创新活动,从绿色、数字和智能技术到船舶防疫等多个技术领域均取得突破,包括绿色船舶及智能船舶规范和特色服务。

CCS在无人船系统、智能船舶和绿色船舶技术研究领域取得的进展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CCS本身也正在发展成为一个数字船级社,可为客户提供数字服务解决方案。

航运脱碳是大家共同的责任,需要行业内外通力合作。通过积极分享知识、技术、数据和经验,同时乐于向其他行业借鉴,CCS可以为航运业迈向低碳未来做出宝贵贡献。认识到数据的价值,或者更具体地说,数据共享的价值,对于海上脱碳取得成功而言不可或缺。

船舶能够产生大量有关运营、建造及其安全和环境规则履约表现等方面的数据。CCS可以帮助促进海事界更加广泛地共享这些数据,让大家都能从中学习,从而改善排放表现、增强能效并提高安全性。

船级社的使命是确保船舶和各种海上辅助设施得到持续的安全保障。由此可见,作用相当明确,并且在我们实现航运零排放未来的路上也至关重要。在这方面,CCS扮演着重要角色。

因此,我们将对CCS的持续发展保持关注,并期待着进一步与CCS开展良好合作,共同推动航运业迈向安全、数字化和绿色的未来。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