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减200万桶,减的是美沙“特殊关系”?

“OPEC+”冒然减产200万桶/日后,美宣布再次释放战略石油储备。一来二去,引发业内对美沙关系走向的关注。笔者认为,美沙关系有所松动,但不至于到分道扬镳的地步。

文/清泉

作为“欧佩克+”日均减产200万桶事件的回应,美国总统拜登当地时间10月19日,宣布从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中释放1500万桶原油入市,以帮助抑制能源价格。

据美联社报道,拜登政府宣布在6个月释放1.8亿战略石油储备的基础上,再额外释放1500万桶石油,并将此前的释储计划延长至今年12月份。

美国石油协会(API)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迈克·索默斯随即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拜登再次释放战略石油储备的决定,正将美国置于“非常危险的境地”,“在地缘政治剧烈动荡的今天,我们处于一个非常不稳定的位置,”索默斯称,“我们需要在适当的水平上部署战略石油储备,以应对我们当前所处的地缘政治局势。”

在此之前,10月5日,第33次OPEC和非OPEC部长级会议决定自11月起,将原油总产量日均下调200万桶。此举在全球引起轩然大波。近期降至80美元/桶以下的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又快速回升至90美元/桶以上。

随后,全球石油界纷纷议论为什么沙特此次如此“鲁莽”?为什么要变相支持俄罗斯?美国会采取什么样的反制沙特和“维也纳联盟”的措施?


日减200万桶=年减1亿吨

第33次OPEC和非OPEC部长级会议发表的声明指了,鉴于全球经济和石油市场前景的不确定性,以及需要加强对石油市场的长期指导,决定从2022年11月起,OPEC与非OPEC产油国根据8月要求的产量水平,将总产量日均下调200万桶,并将2020年达成的减产协议延长一年至2023年底。此次会议也是2020年3月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发以来,OPEC和非OPEC产油国首次以线下方式举行的部长级会议。

在全球通胀加剧,各国民众期盼能源价格有所下降、在乌克兰危机导致全球最大地缘政治危机、俄罗斯急需高油价以支撑国家经济和战争费用的紧急关头,以及在美国中期选举即将来临,拜登政府需要较低能源价格以安抚民众并希望赢得中期选举的关键时刻,作为美国在中东地区的两个铁杆盟友之一(另一是以色列),沙特领衔的OPEC国家,竟然与俄罗斯——非OPEC国家“领头羊”和美西方目前最大敌手,达成了日减产200万桶这样一个“天量额度”。

日减产200万桶是什么概念?它相当于年减产1亿吨,相当于全球日产量的2%,相当于我国原油年产量的50%,相当于沙特、俄罗斯这两国国家原油年产量的五分之一,也相当于美国原油年产量的六分之一。因此,当10月5日“维也纳联盟”(也即OPEC和非OPEC的联合减产机制)释放出如此硕大的“市场炸弹”后,原本近期稳中有降,并降至80美元/桶以下的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又快速回升至90美元/桶以上。


特殊关系不会轻意瓦解

美国政府第一时间做出了反应,拜登表示对沙特此举表示“失望”,并将继续释放国内战略石油储备以稳定油价。确实,美国人此次被沙特“惹恼”了,10月12日,美国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表示,“拜登政府将重新评估与沙特的关系”。一些愤怒的民主党人发誓要报复,他们提出多项报复措施,包括大幅削减对沙特的军售,从沙特撤出美国军队等。沙特政府表示,此举“完全是从经济因素考虑”,无他。

然而,沙特选择和俄罗斯联手降低产量,而且产量幅度如此之大,确实比较罕见,而且选择减产的时机也不对。由此不得不担心,美国和沙特自二战以来建立起来的“石油换安全”的朋友关系根基或将由此动摇。如果根基动摇了,这几年稍加和平的中东地区是不是又开始乱了?

实际上自二战以来,美国与沙特阿拉伯王国就有长达70多年的“特殊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两国建立了一个以沙特石油为基础的“契约”,以换取美国对沙特阿拉伯的安全保护,这就是所谓的“石油换安全”。美沙这种“特殊关系”绝对是建立在国家利益之上,而不是共同的意识形态、政治或社会制度之间,美沙两国在很多领域仍存在极大的矛盾和分歧。此后数十年,沙特一方面向美国供应廉价石油,另一方面号召OPEC其他国家跟随自己采用美元进行石油贸易结算,由此逐步形成了美元在全球的霸权地位。投桃报李,美国通过向沙特供应武器、在海湾战争中派驻军队等做法,维持着沙特王室的统治。

另外,可以发现,近三十年来,在共和党执政时期(比如老布什和特朗普),美沙同盟关系相对友好和强化,而在民主党执政时期(比如克林顿、奥巴马和目前的拜登),美沙关系其实在走“下坡路”。究其背后的原因,也可以看出有“石油”的因素,要知道,美国石油巨头一直与共和党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这也是美国“石油政治”的一大特色。

因此,在乌克兰危机持续发酵的敏感时期,沙特此次与俄罗斯达成额度如此巨大的减产协议,确实有点“不讲政治”。但美国政界也有一部分人表示,不必过多苛求沙特。美沙关系的根基虽然出现一些松动,但美国依然需要沙特石油做支撑的石油美元,依然需要沙特在中东地区扮演特殊重要角色。由此,美沙关系不至坏到分道扬镳的地步。


事件待续还有缓冲

那么,沙特此次为啥“冒天下之大不韪”和俄罗斯达成巨额减产协议呢?

10月5日以来,沙特多次表示,自己是基于经济考量而实施的减产。

到底是何原因?下步如何发展?

第一,沙特其实是坦诚的,此次确实是从经济利益角度考虑的,因为全球经济下滑比预期厉害,供应极有可能过剩,带来油价进一步下跌,从而进一步导致沙特经济出现问题。而且,根据此次会议的声明,下一次部长级会议将在12月4日召开,如果此次会议不决定减产,那只能是到12月初了,而到时候的美国已是中期选举后,全球形势可能更加复杂,对沙特而言可能更加麻烦。晚点减产还不如早点减产,以保持沙特在全球石油市场上的主动性,最大化本国经济利益。另外,根据此次部长级会议发布的声明,“将部长级联合监督委员会的月度会议频率调整为每两个月一次。”这样一来,市场在未来两个月可以有充分的时间来消解此次大幅减产产生的影响。

第二,可以看出,美国此次的反应程度适中,国会的批评之声比较激烈,而政府则温和许多。美国和沙特事前应该有比较充分的沟通,美国虽然无奈但其实没那么意外或者愤怒。

第三,不排除12月4日的部长级会议上,沙特可能会做出大幅增产的决定,如果到时美国及全球的通胀没有得到有效抑制,甚至俄罗斯到时不配合,沙特会单方面进行增产,以弥补此次大幅减产造成的对美国的“亏欠”。

另外,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由于此前多个产油国已经出现达不到产能配额的情况,所以此次减产的实际效果会低于日均100万桶,而沙特、阿联酋、伊拉克和科威特很有可能成为实际减产量最大的国家。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