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典型创新风 市北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发展巡礼

通讯员 陈任良

近年来,市北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积极研究探索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发展方向,确定了工作目标和思路,不断培育壮大志愿服务队伍、打造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

  组队伍、明职责,实现“社会有需求,服务有队伍”

  深挖资源组队伍。按照“一街一社一队伍”的目标,重点推动以街道、社区原有为班底组建退役军人志愿者服务队(分队)。主动联系热心退役军人服务工作的社会组织,组建“七彩光芒”等专业志愿服务团队加入。全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伍达160支,志愿者1100余人。明确志愿服务职责。对退役军人志愿者队伍明确了开展侧重于退役军人的志愿服务职责,根据退役军人服务需求和社会需求确定服务项目,目前市北区开展了政策宣讲、老兵关爱、社区服务等10类志愿服务项目,涵盖了社会服务的方方面面,实现“社会有需求,服务有队伍”。


  塑形象、创品牌,实现“标杆示范效应”

  塑形象,弘扬榜样力量。市北区注重塑造有号召力、影响力的志愿者形象,进行大力宣传,弘扬榜样力量。辽宁路街道退役军人杨希岗,长期热衷于志愿服务。撰写宣讲稿上百份,共计50000余字,宣讲350余场。2021年,他以完成100场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宣讲为党的100周年大庆献礼。先后获得省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海伦路街道退役军人刘统国,主动组织参加社区疫情防控、治安巡逻,帮助邻里调解矛盾纠纷,为独居和空巢老人当义务送餐员,志愿服务累计2200小时。台东街道退役军人孙科,带领10多名退役士兵长期开展调解、维修、执勤等志愿服务;即墨路街道退役军人孟繁福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长期志愿为居民水电维修、社区公共设施修护。他们用行动展示榜样力量,带动更多的退役军人加入志愿者队伍。


  创品牌,实现“标杆示范效应”。北辽贮“圆”航志愿小分队是由8名平均年龄70多岁退役军人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伍,长期投身于公益志愿服务,为退役军人提供多元服务,志愿宣讲350余场、帮办实事1500余件,形成了“多元帮办”志愿服务品牌。海伦路街道嘉定山社区退役军人志愿者服务队,主动要求承担了社区疫情防控中卡口执勤任务、社区山林防火巡查、居民楼道清理粉刷维修等志愿服务,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时数达 19200小时,形成了“军人本色,公益延续。”的志愿者服务品牌。同时,重点培育打造10余个有号召力和影响力的志愿服务品牌,比如打造了台东街道步行街社区以应急抢险、治安巡逻值守的“大兵巡逻队”、矛盾调解的“退伍老兵解铃”志愿服务品牌,辽宁路街道小鲍岛社区老兵帮老兵的“兵心”志愿者服务品牌等等。通过培育打造志愿服务品牌,市北区10个社区、3支队伍、2个项目和5名志愿者分别获市退役军人局命名为“最美志愿服务社区”、“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最美志愿者”,发挥了典型示范作用,实现“标杆示范效应”。


  重常态、求特色,实现“服务全覆盖”。

  重常态,务求服务多元化。为调动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伍在基层社区工作一线、在经济社会建设各个领域充分发挥作用,市北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与街道社区精心组织志愿服务队伍为退役军人和居民提供了政策宣讲、巡逻值守、健康义诊等10类500余场志愿服务。求特色,实现“服务全覆盖”。组织开展了“点燃崇尚之光·厚植为军情怀”、“情暖冬日·关爱老兵”、“迎新春诵读”等6项特色志愿服务活动80余场次,参与服务志愿者600余人次,满足退役军人服务需求,实现“服务全覆盖”。勇担当,彰显军人本色。全民防疫抗疫以来,退役军人志愿者更是勇于担当、冲锋在前,防疫抗疫期间长期固定参与人数达到900余人,协助人员排查52000余人次、物资配送14000余件,完成消杀场所1050个、面积300万余平方米,协助全员核酸检测110万余人次。


(作者:市北区融媒体中心)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